本报讯 剩菜剩饭、菜叶果皮等厨余垃圾,投入地下沤肥池,经过1个月左右的物理发酵,变身有机水肥,免费供村民浇灌农作物。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马场山村通过这种方式,每天收集处置附近村庄产生的厨余垃圾约300公斤。
据悉,农家乐及村民家庭产生的剩菜剩饭、菜梗菜叶、瓜果皮壳、茶叶渣等厨余垃圾,投入绿色“厨余垃圾”桶;一次性筷子、塑料袋、餐巾纸等不可回收的垃圾,则投入黄色“其他垃圾”桶。“保洁员每天都会清运桶里的垃圾,其他垃圾集中收运后送往垃圾焚烧厂,厨余垃圾用密闭车送往马场山的沤肥池。
在现场,保洁员打开第一个池上的盖子,将收运的厨余垃圾倒进长3米、宽3米的入料池中。“先在入料池进行第一次发酵。”淳化街道市容办副主任孙冬祥介绍说,存放约两周后,拉开闸门,将入料池的厨余垃圾排往发酵池(第二个池),再次发酵约两周。经过池内60多摄氏度高温的物理发酵之后,厨余垃圾最终会变成水肥流入出料池(第三个池)。“周边农户可以自行来取肥浇灌。”他指指旁边的菜地,田间,萝卜、青菜绿油油的,长势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