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肥料分级及要求》公示
千呼万唤始出来,新行标能否落地有声?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品质的追求和健康的理解也日益提升。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健康中国”概念。2016年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表示,要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肥料作为人类食物链的粮食,其若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将不仅影响环境和作物生长,还能够间接或直接影响动物以及人类的健康,影响到居民的“餐桌”安全。也就是说,肥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保证,把好肥料质量安全这一关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12月4日,工信部对《肥料分级及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报批稿公示,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18年1月4日。该标准依据有害物质限量划分肥料等级,直指土壤健康和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业内广泛讨论。对此,《中国农资》记者在第一时间展开深入调查,与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参与标准起草的相关企业,行业专家、企业家深度交流,对此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并对行业内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力求完整呈现该标准制定的背景与意义,反馈出行业最真实的声音。

    1 拟分三级:剑指土壤健康和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加入 WTO,我国的农产品,尤其是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绿色壁垒日益增多。同时,近几年土壤健康和粮食安全问题愈发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

大环境在呼吁

    2013年 1 月 23 日,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了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的工作任务。要求加大环境执法和污染治理力度,确保企业达标排放;严格环境准入,防止新建项目对土壤造成新的污染。

    2015年,农业部下发《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基本地力、提质增效,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要求修订肥料、饲料、灌溉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等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关于肥料中有害物质种类及其安全限量标准的研究和制订迫在眉睫。

    基于多方压力的推动和社会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肥料分级及要求》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历时六年,终完稿公示。此标准通过在明确提出各类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和限量指标的基础上对肥料进行分级,以期控制有害物质通过肥料进入土壤和食物链的途径,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按照有害物质的含量分级指导建立分对象施用等安全施肥规则;确保肥料可利用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止污染原料的非预期使用;提高我国肥料安全质量水平,提升生产企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

新行标“核心点”

    据了解,此标准根据国外的研究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肥料分为生态级(用于有机农业)、大田级(用于普通农业、鱼类养殖、儿童公园及家庭园林等)和园林级(用于园林和土地整治)三个等级,并按各个等级制定有害物质限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相应的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标准适用于各种工艺生产的各类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或者有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混制而成的肥料。标准要求,园林级肥料依据GB 5085.1~GB 5085.6进行鉴别,应不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任何一种危险特性。其中依据GB 5085.3进行浸出毒性鉴别时,对铜(以总铜计)和锌(以总锌计)指标不做要求;农田级肥料和生态级肥料的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1要求,同时还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标准还明确指出,不应在肥料中人为添加染色剂、着色剂,以及对环境、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危害的激素等添加物;若添加植物生长激素,应在包装容器上标明,否则不得检出。

    对于此次新行标的公示,有参与起草的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2015年,《标准化法》改革正式启动,很多标准发生了改变,目前正处新老《标准化法》的过渡时期。此次新行标在2011年立项,起初主要目的是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添加进行限制,而在撰写过程中行业内涌现出很多生态型肥料,故又增加了一些内容。当前标准大多是推荐标准,而此标准为全文强制性标准,是新《标准化法》之后行业内第一个全文强制的行标,加上其管控范围大而广,对所有市场上的产品都有管控力,所以引起讨论在意料之中。当前大多数肥料需要施用到土壤中,所以肥料的优劣能够直接影响土壤健康和环境安全,从而影响粮食安全。当前我国对于生态安全问题十分重视,采用强制性标准以保证土壤环境安全和粮食安全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行业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

    行业相关专家认为,在《肥料分级及要求》出台后,现有的产品将有望实现市场分流。他们表示:“肥料的分级使用是应该的,比方说产品的养分上没达到某个标准的要求,并不意味着这个肥料就不能用。或者说它里面含有某些物质,比如氯根,它对于类似柑橘、烟草类,不太适用,但可能对于其它一些作物反而是有益的。肥料的分级,能让肥料用到合理的地方去。同时,不同等级的区分也相应地鼓励生产企业去开发、生产品质更好的产品。标准对于国内、进口产品一视同仁,如何分级都要用数据说话,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国产肥料与进口肥料竞争提供一个更为公平、公正、公开的舞台。”

    《肥料分级及要求》可谓是化肥行业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准,其改变了以往根据养分含量划分等级的管理,创造性的根据有害物质限量提出了园林级、农田级、生态级三个等级划分,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

    2 千呼万唤:行业呼吁绿色发展

    此标准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对我国的化肥行业乃至农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此标准是行业所期盼的,其能够完稿公示直到最后正式执行,都离不开行业内协会、企业与媒体的多方支持与推动。

为土壤安全发声

    去年,在国务院印发“土十条”行动方案后不到两周,中国农资传媒便在烟台组织召开了“守护土壤健康·拒绝肥料染色”大型公益活动专家座谈会,首次将肥料染色这一行业内心照不宣的话题放到了大众的视野之内,获得了行业内外的一致好评,并在今年5月份,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等七大机构合作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会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副巡视员、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认为,保护土壤安全已经提升至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化肥染色剂对土壤造成危害,国家需要及时推进立法。如果属于生产制造工艺,也需要具体行业标准来规范。另外,该活动需要从行业、企业、市场、用户等多个角度进行推广,真正地把有害的染色剂清除出去,并防止死灰复燃。

    今年,磷复肥产销会期间中国农资传媒连续组织召开了“2017中国生态肥料高峰论坛”和“第二届中国智慧农业健康肥料大会暨长江经济带作物营养健康沙龙”,分别就当下日益严峻的耕地质量退化和土壤污染问题展开讨论,前瞻未来行业发展方向,倡导行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呼吁企业拒绝有毒、有害物质添加,维护土壤健康,守卫粮食安全。

    与此同时,今年3月-5月,中国农资传媒还连续刊登了《化肥染色剂隐藏的“短视”》、《是谁让化肥染色剂成为行业桎梏》、《丢掉这片树叶为什么这么难?》三篇评论,呼吁企业将目光放长远,重视环保,丢掉遮蔽眼前的“染色剂”这片树叶,去收获远大的视野、理性的脚步和苍翠可见的森林!

企业在行动

    行业协会和媒体在行动,企业也有带头人。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廖慧作为国内资源型肥料生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在行业中率先提出了“不染色”概念。多年来,开磷坚持推广不添加着色剂的本色二铵产品,并历经艰辛攻克了本色二铵生产难题。她表示:“未来,我们将坚守行业健康发展的理念坚持生产不着色的磷酸二铵,继续守护土壤安全。”

    川金象瑞象农资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罗南江也表示,中国的生态环保型农业建设,川金象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近年来,川金象围绕“减肥增效、环保健康、共享平台”十二字方针,形成了以“硝基肥、水溶肥、生态肥”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市场布局。川金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行业担当,从工艺、原料、设备研发等各个方面发力,为保护土壤环境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在今年获得了“绿色生产企业”荣誉称号。他还说:“减少环境污染,保障粮食安全,每一个化肥生产企业都不应该是旁观者,促进化肥行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都应该是参与者。”

    瓮福农资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罗洪勇告诉记者,在《肥料分级及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示后,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学习,并进行相关评估。他还说:“早在2010年,国家工信部和国标委就提出肥料分级的构想,2015年正式提出初稿后,不断征求行业意见,期间多次组织企业讨论,各地方质监局也召集企业进行专题研究。可以说对于肥料分级,行业早有耳闻,早有参与,早有准备。”

    每一个新鲜事物的诞生都绝非偶然。新行标的出台绝非个人临时起意,肯定是多方的共同推动以及当前行业发展的需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新鲜事物的诞生往往也伴随着各界的质疑,那么对本次尚在公示阶段的新行标,行业内又有什么看法和担心呢?

    3 喜忧参半:好政策需要关照现实 

    新标准公示已有些时日,行业内部大多也对新行标有所了解。那么,行业内对新行标怎么评价,又抱有什么疑虑呢?

新行标指明方向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行业内对于新行标的态度大多比较看好。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徐东奎告诉记者,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好事。限定重金属的含量,限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添加无论对土壤健康和环境保护、对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对行业发展还是大农业的发展都是一件好事。对于行业而言,三级等级划分,对企业的原料、工艺、研发都提出了要求,大型的正规企业大多在这方面是没有太多瑕疵的,反而对不符合标准的中小型厂家具有更大地压迫力。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修学峰认为,《肥料分级及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对于行业而言会产生重大影响。她指出:“相对于其它品种,肥料分级制度对于磷肥生产企业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一些。磷肥源自矿物,不可避免地带有天然的重金属、放射性元素,或是其他可能对土壤造成影响的物质。不同的矿区、不同的矿种,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太可能符合同样的肥料分级要求。《肥料分级及要求》让行业对以往忽略的有害物质有了重新认识,细化后的标准更符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生态产业的总体要求。”

    罗洪勇认为,《肥料分级及要求》对大型企业的影响不会太大,但长远来看,确是利好行业的重要一步。在磷肥生产中,矿石的优劣是决定生产成本和产品品种的关键因素。《肥料分级及要求》中对肥料成分的严格要求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掌握优质资源企业的一种利好。而瓮福集团有8亿吨健康磷,这个提法一方面是因为瓮福的矿石天然富含中微量元素,另一方面是因为矿石中水溶性磷含量高。其它的二铵成品可能水溶性磷刚好达到国家标准或是略高于国标,而瓮福二铵通常水溶性磷要高于国标4%以上。另外瓮福的矿石中重金属含量极低,产品对环境危害少,有利于土壤生态安全,这些高品位矿石将是瓮福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此外,很多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对于含抗生素、植物生长激素的产品非常热衷。实际上这类产品对于土壤健康有严重危害。肥料分级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规范市场行为,也将进一步限制小中型农资企业无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合理行为。

    施可丰采购公司总经理付绍群也表示,从长远来看,此标准一旦正式执行,对我国肥料安全体系建设和肥料质量的提升是有好处的,能够督促肥料生产企业加强对于有毒、有害物质添加的重视程度。人总有惰性,有些事情,虽然都知道,但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时间长了总会懈怠;短期来看,此标准的创新之处颇多,对行业影响应该不小。生产企业需要重新检查自身原料、工艺等是否能够达到标准。此举可以看做是对整个生产产业链的倒逼,是当前大背景要求下的一次倒逼。

    罗南江也表达了相同看法。他认为,从国家层面上来讲,此标准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对化肥行业提出的化肥零增长要求,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从行业层面来讲,由于前几年的过度竞争,化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此标准对于生产原料和工艺要求颇高,能够加快劣势产能退出,提高行业竞争力;从企业层面来讲,近两年,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已经在朝着健康、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积极开展土壤改良、测土配肥等工作,此标准能够加快我国农业发展进程,更加充分的发挥优势产能。

    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启彬也报以支持的态度。他认为,因为原料品质的不同,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差甚多,也会导致市场的不良竞争。此标准间接对原料品质提出了要求,这无论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还是市场价格的合理有序竞争都是有好处的。有毒、有害的染色剂、刺激素的添加的确问题极大,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从标准上进行强制性限制对提高我国的作物品质,以及重要经济作物的出口也意义重大。

新行标能否释放“能量”

    从企业家们的态度可以看出,此标准对行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好处的,但立意很好的新行标如何执行落地,其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这是所有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徐东奎表示,后续的管理工作如何展开是一个难题。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保证新的标准在市场能够得到有效地执行,才能保证这个标准存在的意义,而并非成为一种炒作的概念。这所有工作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清除掉现有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

    江西沪航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帅式勇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心。他表示,新标准的立意是好的,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如何做好市场的监管,不能打真不打假。为了行业的发展,企业增加部分成本,经受一些阵痛没问题,但不能让吃了这么多苦所生产的合格产品在市场上再被假冒伪劣产品所欺凌,建立一个正规的监管体系是保证新标准运行的重中之重。

    “达到现有标准的要求的难度有多大,也是企业比较关心的。”付绍群认为,相对于上游的氮、磷、钾企业而言,复合肥的压力会小一点。但复合肥的生产拥有固定的配方,在不改变配方的情况下能否达到此标准?或者达到此标准需要投入的成本是否在承受范围之内是企业所担心的。并且,在新标准的执行上希望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毕竟目前的情况是多少年发展才形成的固有格局,想要改变需要一个过程。

    贾启彬则对标准划定的界限有所疑虑。他认为,不知道标准的界限划定的依据是否合理,企业能够通过努力达到其标准。以最高规格的生态级肥料为例,如果大多企业经过努力都很难达到此规格,甚至几年之内都难以达到,其标准制定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总而言之,《肥料分级及要求》新行标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想法,说其是当前背景下,我国特色农业的一个衍生品也不为过。从采访中可以看出,尽管新行标仍处于公示阶段,但企业的态度十分明朗:有期待,也有担心。新行标一旦执行对促进行业的整体升级必将提供强大助力,也对市场资源的合理分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行业所期待的,同时,企业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一个好的标准能否落到实处,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才是这个标准能够体现其价值的关键。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