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时期农药管理工作迈入绿色发展新阶段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重点解答落实《农药管理条例》关注四大热点问题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今年,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相继颁布并施行。新《条例》实施半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作为我国农业领域一部重要的行政法规,新《条例》出台将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律依据。

    新时期我国农药管理工作将重点在哪些方面布局和发力?具体目标和措施又将如何……日前,农业部在北京召开贯彻《农药管理条例》新闻通气会,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药检定所相关负责人就高毒农药、生物农药、市场监管、农药零增长等业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进行了介绍与解答。

    高毒农药

    关注重点:我国高毒农药目前整体禁限用现状如何?未来监管工作有何重点部署?

    关 键 词: 登记产品占总数1.4%;监管重点抓好“严、替、退”

    按照毒性来分,农药可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类。通常所讲的高毒农药,包括剧毒和高毒两类,是指急性毒性分级为高毒及以上的农药品种。作为农药中的重要品种,高毒农药的防治效果是显著的,特别是对防治地下害虫、储粮害虫等效果更为显著,同时价格还不贵,农民称其“物美价廉”。高毒农药风险较高,稍有使用不当,就会带来质量安全风险。社会高度关注,管理好坏,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

    农业部高度重视,已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方面,已退出了大部分高毒农药。2002年以来,农业部在开展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已禁用了22种高毒农药。目前,仍有12种高毒农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2017年又针对硫丹、溴甲烷2种高毒农药发布公告,将于2019年全面禁用。现在仅有10种高毒农药,这10种高毒农药仅占登记农药产品总数的1.4%。另一方面,采取了禁限用措施。已经公布了24个高风险农药禁止在果菜茶生产上使用,其中包括仍在使用中的高毒农药。

    加强高毒农药监管,是农药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下一步,农业部门将重点在“严、替、退”三个字上下功夫:

    首先,抓好“严”字,即严格规范使用。一是推行定点经营。对现有的10种高毒农药,实施定点经营,要求专柜销售、实名购买、购销台账、溯源管理,实现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程监管。同时,禁止通过互联网经营销售高毒农药。二是实施禁限用管理。目前,农业部已通过公告形式对39种高毒高风险农药实施了禁用措施,已退出22种高毒农药。对仅有的10种高毒农药,严格实行限用措施,不得用于果菜茶生产。

    其次,抓好“替”字,即加快替代产品遴选和研发。高毒农药在防治地下害虫等方面的效果很好,目前现有的其他农药还不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既要防控高毒农药风险,又要选择适用的农药,这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遴选一批替代产品。对现有农药进行筛选,遴选出一些可替代高毒农药,用于防治地下害虫。二是研发替代产品。这是最重要的途径。鼓励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低毒高效化学农药研发,加快风险和环境评价,有苗头性的新产品,要简化程序、加快登记、加快推广。

    最后,抓好“退”字,即加快高毒农药的退出。现有的10种高毒农药,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多措并举”的原则,依据高毒农药的风险大小、替代产品生产使用情况,逐步推进,加快淘汰,力争5年内全部淘汰。

    生物农药

    关注重点:我国生物农药目前登记、生产及应用现状如何?在农业绿色发展大背景下,生物农药

    产业如何实现做大做强?

    关 键 词: 品种增速明显;推广应用加快;扶持措施明确

    生物农药作为一类天然源农药,对人畜和环境的毒性都相对较低,这些年呈现发展的好势头。一是品种增加较多。目前,我国已有近100家研究机构在开展生物农药的研发,生物农药类别也很齐全,苏云金杆菌的研发能力和推广利用居世界领先水平。截止2016年底,我国已登记生物农药有效成分102个、产品3500多个,分别占农药登记的16% 和10%,每年仍以4%左右的速度递增。二是推广应用加快。据统计,我国生物农药年产量达到近30万吨(包括原药和制剂),约占农药产量的8%。生物农药防治覆盖率近10%。但仍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强音。发展绿色农业,重在培育绿色理念,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物农药的开发和应用,是符合绿色发展方向、顺应绿色发展要求的,需要加快研发、加快推广,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质量效益。

    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已成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下一步,农业部门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支持生物农药产品登记。在农药登记中,按照“鼓励优先、科学规范、合理减免”的原则,缩短试验周期,简化登记手续,支持生物农药产品登记。鼓励农药企业研发、登记高效低毒生物农药,优化农药产业结构。对天敌生物这类本身在自然界存在的生防产品免于登记。

    二是加强生物农药使用指导。生物农药使用技术要求高,对使用方法、用药时间等都有特别的要求。将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培养种植大户和专业服务组织的技术骨干,特别是对果菜茶的优势产区,要集中培训、层层培训,让生产者熟悉生物农药的使用规程和技术要求,做到科学用药、精准施药。

    三是加大生物农药推广的政策扶持。重点是要扶持果菜茶优势产区的新型经营主体、品牌基地,大范围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鼓励地方政府加大补贴力度,创建一批生物农药使用的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绿色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药市场监管

    关注重点:农药产品事关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加强农药市场

    监管十分重要,农业部门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关 键 词: 农药市场监管责任重大;重点落实“三严”措施

    加强农药市场监管、把好质量关,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才有保障。这是农业部门一直坚持做的一项重点工作。但市场监管是长期的,需要采取严格的措施,切实把好质量关,惩处违法行为,维护农民的利益。重点是落实“三严”措施:

    第一,严把市场准入关。提高登记门槛,减少农药产品登记数量,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培育大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要严格标准、严格资质,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和设施条件,具有指导农民科学选药用药的能力。

    第二,严格市场抽检。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严格规范抽检,扩大覆盖面。每年在春耕、“三夏”、“三秋”的关键时节,组织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抽查和飞行检查,查验生产经营条件原材料采购质量检验、进出货记录等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查验规模化农业生产单位是否依法建立农药使用记录。重点是对无证生产经营、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提高罚款额度,除没收违法所得、吊销相关许可证外,增设列入“黑名单”等信用惩罚措施。

    第三,严格高毒农药定点经营。高毒农药的毒性强,实施严格的管理非常必要。新修订的《条例》明确高毒农药等限制使用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制度,降低高毒农药的风险。重点是对经营高毒农药实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溯源管理,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关注重点:近年来,农业部大力实施、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行动,成效如何?下一步具体措施有哪些?

    关 键 词: “一减一提”;助力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

    农药的减量增效是符合绿色发展方向的,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从2015年开始,农业部组织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一减一提”:农药使用量减下来,一提、农药利用率提高了。据统计,连续3年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这是多年努力取得的新突破。2017年农药利用率达到38.8%,比2015年提高了2.2%。

    下一步,继续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大力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助力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重点抓好“四减”:

    一是推进绿色防控,控制病虫危害减量。2017年粮食、蔬菜、果树、茶叶等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7.2%,比2015年提高4.1%。要加快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天敌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二是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量。2017年,小麦、水稻、玉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7.8%,比2015年提高5.1%。今后,还要加大力度扶持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病虫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

    三是推进新农药新机械替代,提高利用率减量。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开发应用现代植保机械,提升雾化和沉降度,减少跑冒滴漏。

    四是推进技术创新,依靠精准施药减量。加快技术创新,推行精准对靶施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加强病虫监测预报,达标防治,实现最佳防治期用药。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