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农业部组织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来,全国农药使用量已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12月4日,农业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会上宣布,今年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半年来,农业部全程监管农药登记、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对高毒高风险农药采取禁限用措施,目前已退出22种高毒农药;对现仅有10种高毒农药严格实行专柜销售、购买溯源管理等限用措施,禁止用于果菜茶生产,并力争在5年内全部淘汰。
“新《条例》对农药管理职能做了重大调整,由农业部负责农药登记、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监管。”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农药管理局局长曾衍德说,农业部履行监管职责以来,针对当前农药产品同质化及农药经营小、散、乱等问题,提高农药登记、经营准入门槛,建立退出机制,加快淘汰高风险农药。在市场监管方面,农业部严格规范抽检,扩大覆盖面,组织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在春耕、“三夏”、“三秋”关键农时,针对无证生产经营、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提高罚款额度,除没收违法所得、吊销相关许可证,还增设列入“黑名单”等信用惩罚措施,保持高压态势。
农药企业生产对环境要求很高,风险也很高。对此,农业部提出,新设农药企业必须进入省级以上化工园区,农药企业迁址和新增原药生产范围的,必须进入地(市)级以上化工园区或工业园区。同时要求农药生产企业必须淘汰高污染、高风险落后产能,不得生产国家淘汰产品,不得采用国家淘汰工艺、装置、原材料从事农药生产,不得新增国家限制生产的产品。
农药使用量下降的同时,利用率有所提高。2017年全国农药利用率升至38.8%,比2015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要途径,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得到加快,目前我国生物农药年产量近30万吨(包括原药和制剂)、防治覆盖率近10%。“大力发展生物农药是未来农药行业发展方向。”曾衍德表示,今后要结合实施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制度改革,加大对生物农药补贴力度。重点要扶持果菜茶优势产区新型经营主体、品牌基地,大范围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鼓励地方政府加大补贴力度,创建一批生物农药使用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药零增长行动下一步重点是推进绿色防控,控制病虫危害减量,加快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天敌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同时,加大力度扶持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病虫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的问题;开发应用现代植保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推进技术创新,推行精准对靶施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曾衍德说。
(董峻 郁静娴 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