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小虫闹大灾”,防控亟待突破口
——首届“海阔利斯杯”果蔬顽固抗性小型害虫防治高层论坛在南昌举行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韩 玮

    在我国,诸如飞虱、蚜虫、蓟马,螨类及粉虱等小型害虫为害年年爆发,对我国经济作物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有效防控小型害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近日,由中国植保双交会组委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及农医生联合主办,江西海阔利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冠名的首届“海阔利斯杯”果蔬顽固抗性小型害虫防治高层论坛在江西南昌举行。会议旨在宣传科学用药,对接科研单位与农药企业,为种植户防治小型害虫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内小型害虫的防治水平。

小虫防控市场潜力巨大

    据悉,我国蔬菜、水果等病虫害种类和发生危害程度在经济作物中名列前茅,其中,病虫害危害对蔬菜造成的损失一般可达20%-30%,严重可达50%以上。尤其是小型害虫,由于具有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活动隐蔽、寄主植物广等特点,其对作物的危害程度更大。如被称为超级害虫的烟粉虱,具有20多个生物型或隐种,可传播多种病毒病,特别是近年来由其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10多个省市暴发成灾,平均产量损失50%-60%。此外,蓟马、叶螨、小菜蛾、叶甲、蚜虫、斑潜蝇、螟虫等也对作物构成严重威胁,且用常规的防治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近年来,“小虫闹大灾”已经成为共识。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农药与药械处处长王凤乐在致辞中表示:“小型害虫之所以产生较大危害,一是因为防治药剂相对较少,二是因为抗药性的产生对防治效果有着严重影响,从而导致农药残留、农产品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本次论坛旨在宣传科学用药,为科研单位与农药企业对接提供平台,同时也为种植户防治小型害虫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当前,国家在小型害虫上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和资源,农药企业也在积极寻找、开发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经销商、零售商和种植大户都在主动关注小型害虫的防治问题。小型害虫的综合防治,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以江西海阔利斯、安道麦、福建新农大正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已经开始聚焦小虫,围绕小虫防治开发出一系列差异化明显、针对性强的优质产品,探索出多种作物小虫防治的高效、低毒解决方案。

抗性小虫防控现状喜忧参半

    在谈及果蔬顽固性小型害虫抗药性方面问题时,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农药与药械处高级农艺师李永平说,目前小型害虫中飞虱占比最高,达45%,其他如蚜虫、蓟马、螨类等虽然占比较小,但防治价值较大,因为其主要危害作物经济价值更高。因其繁殖代数多(<20天/代),世代重叠严重,部分还有孤雌生殖现象,所以小型害虫抗药性发展快且水平较高;同时,果蔬类小型害虫,由于迁飞较少,导致抗药性分部区域性较强。

    小型害虫就个体而言相当脆弱,外界因素很易致其死亡,如雨水冲刷。现阶段,小型害虫防控可采取的策略比较丰富:一是生态控制。可利用寄主植物对害虫的抗逆性、诱导抗性、耐害性等特点进行控制,也可利用物种间自克、他克作用关系进行间作套种,改变小生态结构,形成平衡的天敌——害虫种群;二是释放天敌。如利用捕食螨防治红蜘蛛;三是物理防治。如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利用蓝板诱杀蓟马;四是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目前最主要防治手段,生化制剂、微生物制剂和化学药剂防治都取得一定效果,但化学药剂合理使用还存在问题,导致抗药性产生较快。所以综合应用生态控制、释放天敌、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等多方面措施,才是防治好小型害虫最佳途径。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王少丽在介绍防治烟粉虱等抗性小型害虫农药发展现状时说,菜田病虫害发生有如下特点:蔬菜作物大棚、温室及遮阳网等栽培模式,导致其小生态特别适合害虫生长发育;蔬菜作物生长周期短,换茬勤,天敌种群还未建立就被换掉;国际贸易频繁,大量外来入侵生物随着花卉苗木进口侵入我国,进而爆发危害。

    由于烟粉虱等小型害虫隐匿危害及迁飞等特点,防治难度很大。烟粉虱寄主广泛,能对十字花科蔬菜和棉花造成严重危害;烟粉虱传播植物病毒能力极强,诸如之前造成重大损失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花类褪绿病毒。根据近几年烟粉虱抗性监测,噻虫嗪、溴氰虫酰胺、异丙醚、螺虫乙酯等药剂抗药性在几年应用后也在全国多地达到中抗水平。

    王少丽表示,我国菜田小型害虫防治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菜田农药使用量较大,用药频率较高;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原因,用药品种较为单一;由于世界上最新药物往往最先用在蔬菜害虫上,所以菜田害虫极易产生抗药性;以上种种因素都导致菜田害虫化学防治难度较大,害虫抗药性较高,所以菜田害虫化学防治技术还需不断改良,科学合理用药的额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宣传和推广。

小虫防控发展进入全新时期

    2017年6月1日,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新《条例》的颁布势必会对我国农药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审评处郭明成博士就果蔬顽固抗性小型害虫药剂的登记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截至2017年11月中旬,防治果蔬小型害虫的农药登记产品有3892个,以防止蚜虫和红蜘蛛的产品最多,分别为1545个和1544个,远远高于其他害虫。近两年来,防治果蔬小型害虫的新有效成分层出不穷,已登记品种主要集中于吡唑类杀螨剂、植物源类药剂、新烟碱类杀虫剂及新型硝基缩氨基胍类杀虫剂等。”郭明成说。

    伴随着农药管理法规、规章、文件等密集出台,我国农药登记究竟产生了哪些变化?据郭明程介绍,本次新《条例》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提高了登记的门槛。一是从过去单纯的药效评价变为目前的效益评价。“效益”包含了药效和收益两重意义,更强调了产品须具有比已登记产品的优势和特色,避免了产品的同质化;二是强化了抗性风险评估资料的要求;三是增加了大区药效实验资料,对于储存用、防腐用和保险用农药,则无需提供;四是减少了重复性实验的要求,对于新制剂、相似制剂,只需提供1年的田间药效实验报告;五是不再安排药效实验地点;六是支持鼓励生物农药登记。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可以进行1年多地实验且无需提供抗性风险评估资料。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雷仲仁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我国目前蔬菜顽固抗性小型害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据介绍,我国目前农药残留问题严重,精品菜管理混乱,其整体农残情况甚至不如散装菜。2016年绿色和平组织在一次抽检中发现,全国八座主要城市六家连锁超市的农残检出率均在70%以上,农残最严重的五种常见蔬菜分别为豇豆、菜心、小油菜、油麦菜和芥菜。

    当前,绿色防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被各界广泛重视,各类绿色防控项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少用农药甚至是不用农药来对害虫进行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也在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据介绍,在蓟马防治方面,利用绿僵菌和白僵菌等虫生真菌对蓟马进行侵染,田间防治效率可达70%以上,利用捕食螨配合白僵菌防治蓟马,效率更高;利用性引诱剂、色板配合缓释剂及黏胶制作的引诱板可以有效的防控蓟马。

    来自安道麦(北京)农业技术有限公司营销技术支持经理王鹏程介绍了新成分氟酰脲的开发及利用,该成分以其超强的杀卵效果及环境友好,成为苯甲酰脲类产品中的新贵。据悉,氟酰脲的作用时间可能不如过去氟虫腈等药剂药效快,但是在当前追求绿色效益的大前提下,盲目追求杀虫速度已经不是时代主题,安全、环保且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产品才会更受青睐。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