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4日,2017中国农业(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召开。本次论坛以“未来农业——生态、智能、共享”为主题,以“站在世界前沿,心怀天下民生;聚焦科技发展,谱写新农故事;分享成功经验,弘扬农耕文化;凝聚人类精华,共创三农新貌”为宗旨。来自长期关注我国“三农”事业发展的相关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家以及媒体代表共计600余人参会。
论坛上,与会嘉宾选择以主题报告分享、专题论坛研讨等形式,先后分析了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理清了现代农业焦点问题,力求探寻出未来农业合适发展之道。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金涌、张福锁,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黎乐民还亲临现场,交流并探讨了各自对新时代下农资行业发展新出路的理解和看法。5位院士的发言,指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更点明了不少农业投资的新机遇。
绿色发展创造农资商业新机遇
在《森林生态功能利用与康养产业发展》报告中,尹伟伦院士介绍说:“森林生态的价值逐渐被重视,森林生态功能利用与康养正成为全球范围内正在迅速崛起的农业产业。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都已在开展森林生态产业,在木材供给、生态农产品供给、森林康养等领域都有涉及。”他认为,未来农业在森林生态功能利用上将有很大的空间和机遇。
在《走出污染,绿色发展》报告中,张福锁院士围绕污染概述、高产环保农业新进展、绿色发展展望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绿色发展呼唤绿色肥料。走出污染、绿色发展既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农资领域的商业机遇。”他表示,产量持续提升,效率大幅回升,我国农业发展已经到了拐点,未来农业生产从大量用肥向减肥增效快速转变,绿色生产资料、生产方式和理念将是未来农资的聚焦点。
在《竹产业与“一带一路”》的报告中,赵玉芬院士表示,竹产业集聚碳汇项目、食品、建材、纺织、旅游等多个领域,该产业在未来农业中将进入爆发期,值得重点关注。她表示,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消费者要想确保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必然离不开安全、绿色的食品,而放心食品的源头就需要靠农业、靠土地来保证。她同时提倡:“作物其实与人一样,追求健康、简约的状态,营养不能过剩,若想实现‘吃得更幸福’,这意味着作物在生长种植过程中施用化肥、农药一定要确保科学、合理和安全。”
“未来农业的实现需要工业、信息业和服务业的‘三产’高度融合。”对于未来农业的理解,金涌院士认为,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通过融合,未来农业发展要力求打造向生态农业4.0模式,让产业与产业之间形成互相支持、互相补充,通过合力改变当前农业发展过程需要的各种问题和现状,最后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农村和谐安定、农民致富增收的美好愿景。
种植业现状明确农资发展新目标
“国家的快速发展,对于农业来说是一个潜在的机遇,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先进技术的支撑,让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和谐、稳定。”黎乐民院士表示,农业增产、丰收离不开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有效保障,对于化肥的作用,我们要有一个科学、客观的心态,切不可完全否定。“当前,消费者对于化肥、农药给农业增产提供支撑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正确宣传和教育。”他表示,目前是由于滥用、不合理使用导致出现的问题,不能将所有问题都归结到产品本身,这就需要政府、专家、企业、媒体等多方面沟通和合作,纠正社会偏见、合理处理误解,还原事物本来价值,给化肥、农药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
论坛上,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郑州大学教授许秀成还分别通过《种植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中国肥料产业绿皮书》报告介绍了我国种植业发展面临的现状、机遇和挑战以及肥料产业要以国际化视野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他们一致认为,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自然风险威胁加大、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村劳动力缺乏后劲、产品结构问题凸显等问题出现,我国农业发展一是要加快种植结构调整;二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尤其是要在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发展节水农业上下功;三是要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四是要加强经营方式创新;五是要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此外,更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的构想,积极向农业发达国家学习,积极研发和应用高科技农资投入品和使用技术,创造植物良好的生存环境,满足未来农业发展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