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的8月份开始,受煤炭产能退出或者下降的影响,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以及硫酸钾等肥料全部上涨,尿素一路领涨的局面让冬储市场启动缓慢。11月中旬开始,国内市场需求清淡,部分地区尿素出厂价格出现小幅下跌,可以看出,短期内尿素行情的涨跌将由国内供求情况决定。
社会库存偏低
产能趋于平衡
在环保高压的持续升级之下,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推进环保工作。有消息显示,12月1日-4日,河北中南部将遭遇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从11月30日起,河北中南部10个城市启动了Ⅱ级应急响应,有18000多家企业采取错峰生产、轮流停产等减排措施。在山东,11月中旬,山东省环保厅就公布了17市采暖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方案和企业清单,其中涉及多家大型农药化工企业,停产时间长达4个月。
环保限产、成本高位、出口困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虽然让尿素的价格从去年同期1400元/吨的低位,攀升至今年1700—1800元/吨,但对于尿素企业来说,日子依旧艰难,甚至在环保重拳的影响下日子难上加难。
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严武向记者分析了尿素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受煤炭供应量偏紧导致尿素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限产、开工率低位运行、社会库存偏低等几方面的影响。
庄严武分析说,今年尿素的价格从8月份开始一路走高,目前已经涨至1700元/吨,但将近70%以上的企业仍然在亏损的边缘,因为与去年同期相比高出的300元/吨的价格并不是企业利润,原料成本的上涨压缩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再加之全国30万吨以下的尿素产能几乎全部退出,企业开工率持续低位运行,部分企业处于半开车状态,社会库存整体偏低,去产能的节奏不断加快,产能开始趋于平衡。
根据氮肥协会统计,2016年尿素实际产量为6885万吨,出口887万吨。但是受雾霾、安全环保治理进一步加强和尿素企业自身亏损影响,2017年1-10月产量约为4900万吨,预计全年产量仅为5800万吨左右,减少约1000万吨。
可以看出,我国尿素受到供给减少和开工率持续低位的影响,社会库存也处于低位,环保、成本、开工率低的重拳进一步加速了尿素的去产能节奏,目前我国尿素产能已趋于平衡,尿素的市场价格受国内需求的影响较大,预计后市受需求的影响尿素价格仍将继续反弹。
冬储格局改变
后市值得期待
尿素价格的一路探涨,也让近几年“尴尬”的冬储市场再次遇冷,“冬储启动缓慢,下游观望情绪浓烈”是近期冬储市场的现状。虽然11月中下旬之后尿素价格小幅下跌,但经销商们似乎并没有抄底的盘算,一些省级流通商还是看好1700元/吨以下的价格,1700—1750元/吨的价格让冬储市场博弈味道浓烈。
对于近两年来总是启动缓慢的冬储市场,庄严武表示,对于近几年苦不堪言的氮肥市场而言,冬储已经不再是经销商们的“必修课”,冬储市场的格局也已经都之前的火热变得理智起来,冬储市场的大旗已经挥向那些中农、中化和省级大型贸易商之中,冬储更多的是一种战略储备,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经销商,冬储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反而随进随销的模式成为主流,随着尿素行情的改变冬储的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谈到尿素的后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值得期待。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销售部部长秦海林分析说,由于今年的社会库存整体偏低,对于省级大的流通商而言,如果不提前备肥进行冬储,后期市场货源将会十分紧俏,再加之冬季铁路部门将开始春运期,届时火车运输资源较为紧张,可以说后市尿素价格将会继续走高。
当前,企业转型升级已成为行业共识,在新的形势下,尿素市场的结构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庄严武强调说,造成氮肥全行业亏损的局面核心问题还是技术问题,高成本的固定床装置普遍处于亏损,这部分产能正在被淘汰,而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并投入运行,尿素的原料结构和工艺水平才能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