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新战略,这一号角的吹响不仅鼓舞了亿万农民,更加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并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未来30年,中国农民将在自己的土地上书写现代农业大文章,农资行业将如何参与到这篇大文章的创作中来?
放眼乡村,农民正在成为一种体面职业。土地承包权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之一,土地承包期的延长给农民和和农业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更长的承包期,意味着农民会更用心对待手里的土地,继续加大对经营土地的投入,推进产业适度经营,引导更多资金、技术、人才流入农村。对于农资企业来说,随着农民对农资持续加大投入,必将为整个行业提出新需求,为行业创新发展带来更大机遇。
土地与农资的关系就是鱼水关系,土地承包期延长、土地流转加快自然给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更好条件,也促使农资流通渠道更加扁平化。业内专家认为,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对化肥等农资品种的选择、交易和使用方式都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土地集中经营将使得种植大户更加信赖品牌,品牌农资也有望呈现强者愈强的利好形势,具备良好渠道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受益更大。
在农资行业,产品创新已经成为行业升级发展的大方向,在这一进程中,我们也强烈感受到广大农民对于农业服务的热切盼望,在这一大环境之下,农资行业正在从农资产品供应商向农业综合服务商大踏步转型。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面对种植结构的改变,以农民为中心来规划产品营销已经成为农资行业的共识。对于农资企业来说,生产“好产品”是基本功,但农资卖的实际上不仅是产品,更重要是全线服务。向农化服务转型已经成为农资行业的大势所趋,以推广农资产品为主导的狭义农化服务正在向广义的农化服务迈进。
对于当前农化服务需求的井喷之势,专家指出,目前农资企业的农化服务更多的是推进产品应用。新时代下,整合创新应该成为服务的主流,未来应是产品设计源于农化服务,而农化服务反过来再推进产品进入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与农资产品本身相比,农化服务创造的经济效益更大,对此“好产品+深服务”的农化服务模式逐渐成为当前众多农资企业转型升级的首要选择。如金正大、司尔特、诺普信等企业纷纷加快布局农化服务领域的步伐,以全新模式步入农资“新时代”。
诚然,农化服务只是农业服务大文章的一个篇章,农资行业在农化服务领域的自我觉醒和创新实践为大文章浓墨开篇。“乡村振兴”是新战略,“服务农业”是大文章,农资行业如何融入新战略,书写大文章,未来30年,前路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