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河南、河北:用肥入淡季 市场多观望

□《中国农资》记者 童 玲 陈 蕾

    调查

    地区:河南省许昌市

    对象:年盛农资销售有限公司 郝新正

    市场分析:

    当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全年用肥已经基本结束。当前正处于用肥淡季,肥料需求量低,由于用肥季节没有来临,加上价格方面与经销商所能承受的心理价位不匹配,所以当地经销商拿货情况不理想,基本持观望态度。由于当地多种植大田作物,农民对于新型肥料的接受程度不高。此外,当地赊欠现象较为严重,回款比较困难,市场秩序也不太稳定。

    后市预测:

    整体来看,未来市场呈上升趋势,但是从实际市场成交价来看,呈现比较疲软态势。郝新正表示,如果农产品价格能够上涨,农资市场会相对好运作一些;相反,如果农产品价格不能上涨,那么农资市场可能还会呈现疲软状态。此外,如果想在新型肥料上做突破, 要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让农民知道传统肥料与新型肥料之间的差距,真正帮助农民增产丰收。

    调查

    地区:河南省郑州市

    对象:中牟县牟春农资有限公司 安延春

    市场分析:

    当地主要种植大蒜、蔬菜、小麦等作物,小麦种植略少。目前用肥量较少,春节以后用肥量将呈上升趋势。当前肥料价格不稳定,加上因还未到用肥季节,所以农民的购肥积极性不高,经销商拿货积极性也不高,市场多以观望为主。此外,今年大蒜价格低落,蔬菜价格也不高,加上当地存在赊欠现象较为普遍,这些因素都对化肥市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后市预测:

    安延春认为,当前影响化肥市场的主要因素是在用肥淡季,农民和经销商的备货积极性都不高。此外,在新型肥料方面,农民接受程度不高,他们认为新型肥料价位偏高, 所以不愿意用新型肥料代替传统肥料。目前,国家环保整治力度加大,一直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给肥料市场带来很大挑战。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肥料的成本也会随之增长。

    调查

    地区:河北省衡水市

    对象:金桥农资有限公司 彭春华

    市场分析:

    当地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及少量大棚蔬菜。现阶段当地用肥基本结束,只有大棚蔬菜有少量用肥需求。今年后期雨水充足,省去了浇地的成本,促进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因当地小麦播种以二铵为主,所以今年秋季二铵的销量较往年所有提升。当前化肥价格远远超出市场预期,经销商和农民都担心明年春季肥价会下降,所以目前不敢大量拿货,市场以观望为主。

    后市预测:

    总体来讲,无论是厂家、经销商,还是基层,当前的库存量都不大。彭春华以尿素为例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按照当前价格拿货,再加上运费、人力及存储费用,等到明年春季销售时,成本价就能够达到1800元/吨,如果降价亏损会很大,这个风险大家都不敢冒,所以当前冬储进展较为缓慢。对于后市肥价的涨跌,彭春华表示,现在化肥的涨跌已经没有规律,后期肥价走势不好预测。

    调查

    地区:河北省保定市

    对象:雄县志佳农资销售处 郭 乐

    市场分析:

    当地处于用肥淡季,明年春季小麦追肥才会有用肥需求。当前主要是冬储工作,但经销商计划的量都不大,主要因为近期化肥价格上涨幅度很大,大部分经销商目前不敢接新货,除了前期销路不太大的经销商有部分存货,目前市场上的社会库存量很低。受粮价低影响,今年小麦播种农民用肥积极性不高,防冻水灌溉比例也较往年所有下降,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

    后市预测:

    复合肥方面,目前厂家基本不报价,但是大多计划上调价格。对于后期化肥价格的涨跌,经销商当前多不敢预测。在目前价格不明朗的情况下,经销商心里没底,都不敢拿货,而是计划等到春节过后再拿货。因为春节过后,小麦追肥将迎来用肥旺季,在刚性需求下,无论价格高低,农民都会购肥,而经销商也会采取高进高出、低进低出的策略拿货。

    记者点评

    本周,记者对河南、河北地区的尿素、复合肥市场进行调查采访。记者了解到,两个地区当前都处于用肥淡季,下一次集中用肥要在春节以后小麦追肥才会到来。

    当前经销商冬储的积极性不高,一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农民用肥积极性不高,二是市场价格不稳定,经销商对于后期价格走势都没有底,所以当前观望气氛很浓。

    有经销商告诉记者,今年政府环保检查力度一直很大,很多尿素厂家被迫停产,现阶段产能过剩现象已经有所缓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肥价上涨。受近期肥价暴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尿素厂家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主要通过拼价格来获得订单,但是这样一来,每生产一吨会亏损100元,这导致当地很多尿素厂被拖垮,最终倒闭。

    因尿素的利润很低,很多经销商便炒作以氯化铵为原料的各种功能性肥料,例如对高氮追肥的炒作,这种现象在部分地区十分普遍,这类肥料对当地的尿素市场冲击很大。有经销商告诉记者,氯化铵只有600-800元/吨,成本远远低于尿素,所以在尿素价格持续上涨的今天,这类肥料对尿素的冲击更大。因为当前农产品价格不高,农民投入的积极性也不高,所以农民在选择肥料时更愿意选择价格低的肥料,对于效果反而不太在意了。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