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中化农业总裁覃衡德早早起来,将领带仔细打好。
这一天,由农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在江苏苏州开幕。作为博览会的重头戏,也是今年中化集团对农业板块战略调整之后的一次重要亮相,中化农业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将首次与公众见面。
“中化农业MAP”勾勒农业新蓝图
13:00,在略显嘈杂的苏州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区,覃衡德快步登上讲台。背后的大屏幕变换着《新时代新农业——与中化农业共绘MAP蓝图》的PPT页面,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覃衡德开始导入中化农业MAP的第一句话、第一个概念、第一个构想……
中化农业MAP是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当下农业的结果。覃衡德说:借助互联网思维融合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种植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共创共享、开放合作,实现“耕地适度规模化”和“把地种好”这两大农业转型核心目标。
从他清晰的介绍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型规模农场经营者,被这个前所未闻的新事物深深吸引住了:在线下,依托各地MAP示范农场和技术服务中心,为大约5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农民,提供包括农资套餐、种植技术、土壤改良、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农业金融、农业保险、粮食收储和农产品销售等在内的农业综合解决方案;在线上,集成气象、遥感、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农业平台,服务于规模化农场的全过程经营与生产。
13:30,在中心讲台左右走动的覃衡德,显然是想把关于中化农业MAP的每一句话送到人们的耳中、心中。
“MAP是一个开放合作的平台,借互联网思维,整合资源,打造农业生态圈。”覃衡德加重语气说:MAP战略不是独角戏,它是互联网平台思维在农业上的落地。瞄准破解中国农业服务高度碎片化的难题,构建从种到收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在这个智慧农业平台的搭建上,遵循开放共享的理念,中化农业主要完成公共平台开发、作物种植建模、数据资源归集等,而气象服务、农机服务、遥感技术等方面,都将接入更多的外部资源,最终形成系统化的智能农业解决方案。
为此,中化农业运用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调动了全产业链的力量来完成这个前无古人的宏伟蓝图。一年来,中化农业不仅通过整合,完成了对旗下中化化肥、中种集团和农药板块新思维下的整合,使化肥、种子、农药领域的优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框架下,发挥出系统的倍增力量。同时,在农机方面,与凯斯纽荷兰等全球顶尖企业战略合作,通过融资租赁配置农机设备,用最好的装备武装这个系统;在金融方面,中化农业将组建小额贷款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拓展服务,确保参与这个系统的农业经营主体满血运营。
13:55,主持人邀请农业部相关领导、中化农业合作伙伴和服务的种植大户,与覃衡德一起为中化农业MAP标识的启用,按下水晶球——希望的田野从MAP三个字母中崛起,改变着中华沃土的地平线,也迎接着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曙光……
“中化农业MAP”落地的路径
14:00,人群从主会场来到不远处的中化农业展区。新出炉的“中化农业MAP”像一块磁石,将与会嘉宾牢牢吸引在覃衡德的身边。
在世界范围内,不乏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成功范例和模式。但中国农业长期与落后、弱势、贫困联系在一起。一个重要根源在于种地至今还是个经验活儿。覃衡德说:“我们希望通过中化农业MAP,农业生产由中医变成西医,可以被标准化、被记忆、被重复。”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正是实现农业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利器”。
在中化农业展台围观的人群中,来自吉林双辽的于丹是中化农业合伙人,也是中化农业MAP实践见奇效的见证者。今年她全程托管了1.9万亩耕地、半程托管15万亩耕地;而她的团队不到20人。如此高效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了一款功能强大的掌中宝。
覃衡德介绍到:“通过MAP这款智慧农业App,用户可以随时调出自己托管地块的数据,包括地理位置、种植面积、作物类别、土壤质量、农机作业、作物长势、病虫害状况、实时气象等,并通过它发出相应的生产管理指令。”
14:30,覃衡德将人群带到LED大屏幕前,跟随着画面向大家介绍——
智慧农业是MAP战略核心驱动力。未来随着外部资源的持续接入和版本的迭代升级,MAP智慧农业平台将在多个层面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一是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没有标准的问题,借助人工智能打造农业技术标准模型,开展标准化生产;二是解决传统农业专家匮乏的问题,使农业生产摆脱对人的高度依赖;三是数据采集更科学,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数据采集主要依靠技术人员,采集的量少、范围窄。通过物联传感技术,人工与机器采集相结合,可以建立起针对特定农作物的大数据库,科学指导生产;四是生产决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动规划生产任务,包括水肥、植保、栽培、管理等,并对生产活动进行跟踪执行,以数据驱动农业生产。
14:50,人群中出现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他有些激动地冲上前拉着覃衡德的手,一口气讲了七八分钟。
曾祥亮,安徽人,十年前从安徽农大毕业后来到浙江苍南县创业,目前是苍南县信实庄稼医院的院长和苍南县信实果蔬专业社的理事长。十年的创业让他对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深有感受,也时常感到无奈。“很多时候,在专业人士眼里非常简单的病虫害,农民因为无人指导,不懂防治,反复打药也无济于事;还有推广新型肥料技术、农村缺乏普惠金融等很多问题,都亟待解决,但我们作为基层农业服务人员,缺少这方面的服务资源……”曾祥亮越说越激动,他拉着覃衡德的手久久不放。“MAP战略太好了,就是我们期盼的东西,终于出现了,请你们与我们合作并提供支持!”
面对有些动情的曾祥亮,覃衡德给了这个年轻人很高的鼓励:“看得出来,你是个对农业很执着、也很有情怀的人!只要认同中化农业的模式和理念,中化农业就给予全方位支持!”他将中化农业MAP事业部总经理应敏杰、中化农业江苏分公司总经理李军叫到身边,让他们与曾祥亮对接。把中化农业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嫁接进来,在帮助合作伙伴服务乡里的同时,发展自己、做大做强。
覃衡德说,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最突出的痛点就是怎样打通农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种植大户种好地、卖好粮。只有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才能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愿望,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环境可持续的国家目标。
15:10,早已按捺不住的各路记者终于找到了机会,将覃衡德团团围住。
中国农资传媒记者问道:在今天的会场人们就发现类似的智慧农业平台有好几家,对此,中化农业怎么看?
覃衡德说:中化农业借助共享开放的互联网思维,协同各地新农人和合作伙伴,共同打造MAP服务平台。在落地过程中,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先做示范,积累经验,示范带动;二是服务对象定位于新型规模农业经营者,而非传统的小农经营;三是不直接流转、经营土地,而是坚持由地方政府出手将经营主体组织起来,土地集中起来,我们负责专业的托管服务。这样便于稳步推进、有效发挥多方的作用。“从卖产品到做服务,中化农业MAP战略以现代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为核心,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社会资源整合,提高农业效率、提升经济效益,实现农企共赢”。
15:50,中国农资传媒记者向覃衡德追问了一个问题。
近些年,中国农业、农资界人士走出国门,学习美国、以色列等国先进农业发展经验,但真正适合中国农业实际的发展模式还在探索中。中化农业MAP是否肩负着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
覃衡德说: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农田状况、农业基础和种植习惯千差万别,因此想用一种模式、方法包打天下不现实。中化农业MAP战略立足中国农业实际,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作物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担负起央企应有的责任,作出龙头企业应有的贡献。
11月13日,在苏州发布MAP战略4天后,覃衡德来到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刘巷村,参加中化农业枝江MAP示范农场正式落户刘巷村并举行开犁仪式。该镇7个村的农民近3700亩农田托管给中化农业,由其代为耕种管理。中化农业MAP示范农场将从产业需求出发进行种植规划,并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作物需求提供线下线上相结合,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解决方案,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成本高、污染大、效益低的状况,促进小农户与新技术、新模式、大市场深度融合。截至目前,诞生不久的中化农业已在安徽、吉林、黑龙江、江苏、湖北迅速建成了一批示范农场,覆盖面积超100万亩。
“熊猫指南”是个什么东东?
15:55,在会场,人们发现中化展位有很多熊猫玩偶。这熟悉而可爱的形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向“熊猫指南”!
覃衡德说:“熊猫指南”诞生于2017年,是中化农业打造MAP战略的另一项全新尝试。它是一项公益事业,为中国大众吃得更美味、更品质、更科学而诞生,也为中国农业发展得“更健康”、“更高效”、“更先进”贡献一份力量。不仅如此,“熊猫指南”还为农产品种植者的崛起出一份力。作为种植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通过“熊猫指南”发掘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并带给广大消费者,从而让种植者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回报,让最好的农产品为更多的人们享用。中化集团致力于提升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期望能提升民众对中国食品的信任。因此,中化农业希望通过“熊猫指南”为中国优质农产品创建一个风向标,倡导中国人的健康生活方式,为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持续贡献力量。
覃衡德说:前不久中化农业组织了熊猫征名活动,活动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经过数次筛选,反复讨论,与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基地确认后,最后选用“迈迈”作为熊猫的名字。据中化农业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兼体验业务部总经理毛峰介绍,以迈迈为名的“熊猫指南”将在2018年春天揭晓第一批上榜名单。目前的筛选评定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16:05,中化农业MAP战略发布会接近尾声,但这个全新模式激发的新型农民的学习热情、创业热情却在不断发酵……
在与覃衡德深入交流,全程参观中化农业MAP展台后,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陈友权向记者表示,MAP模式把各种生产要素组装在一起,把技术、物资、服务相结合,打通了全产业链,实现了农业生产全流程全要素服务,这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农业模式的很好探索。
覃衡德说:“在党的十九大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深耕农业60年的中化,将肩负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在‘科技创造美好农业’的奋斗路上,不懈努力,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