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17“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高层论坛在江西南昌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主办,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同时还得到了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赵春江,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升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天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技与体系处处长田有国,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互助,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农村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雷,农业部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刘桂才,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渝阳等领导嘉宾出席了论坛。
“互联网+”成为
农技推广的助推器
赵春江在主题报告中提到,当前,我国农技推广领域面临着农民接受新知识愿望不强、农民接受技术能力不强、手段落后,缺乏有效的知识技术载体、效率不高等问题。互联网与农技推广活动相结合是提高推广效率极有效的方式。通过互联网进行农技推广,可以实现互联网数据自动分类入库;实现数据去伪存真,查漏补缺;实现数据挖掘,不断增加知识量,相应专家系统还可实现智能决策;农民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机等获得查询和定制化增值信息服务。
“互联网+”开启
农化服务新局面
张雷表示,农化服务基层体系是连接化肥的生产、销售和施用的三个环节的桥梁。以化肥为例,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执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化肥生产销售、使用互相分割,严重阻碍了化肥品种的更新换代和质量提高。同时,也导致农民化肥施用上的盲目性。
互联网与基层农化服务的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推广形式,农技培训是推手,智能软件是提升,基层农化服务体系是深化,农产品上行是拉动。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深化提升,中国的农业发展必将快速走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
“互联网+”引领
乡村振兴战略新格局
在谈及信息化引领驱动乡村振兴战略所取得的成果时,刘桂才表示,现阶段我国乡村宽带工程深入实施,宽带网络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截至2017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为2.01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34.0%,比2016年底提高0.9个百分点;3S作为基础设施,在农业资源普查、土地利用调查、农业灾害监测、农作物产量预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象监测设备得到普遍应用,农田水利和设施农业的物联网传感设备应用加快推广;农机智能装备、深松作业、联合收割机GPS定位等农机精准作业开始大面积应用;草原生态、耕地污染等监测布局已经基本形成,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已经转化为手机APP应用,耕地质量调查监测工作即将大面积展开。
在下午的访谈环节中,来自托普云农、丰信农业、农滴滴、老刀网等企业的嘉宾畅所欲言,就各自企业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大数据与农技推广服务结合的经验和互联网加农技推广服务的未来走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