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国第一,享有“中国薯都”的美誉。在乌兰察布兴和县,当地农民把土地流转给马铃薯种植大户,崔海兵流转了500亩土地,成为了一名马铃薯种植大户。
“半路出家”成为种植大户
聊起为何与马铃薯结缘,崔海兵坦言自己是“半路出家”。今年42的崔海兵以前是一名大货车司机,一次偶然的机会,崔海兵回家转悠,看见村里许多人都外出打工,有许多闲置土地无人耕作,他感觉到非常可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劳动力转向城市打工,家里只剩下老弱和年幼的儿童,撂荒的农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工业生产与生活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倒不如流转下来种马铃薯?也许是个机遇。”崔海兵看准了潜在的商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里浮现,2011年他先是流转了200亩土地,实施马铃薯的规模化种植。
崔海兵放弃了跑运输的工作,一心开始研究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万事开头难,对于没什么种植经验的崔海兵来说,200亩的马铃薯规模化种植让他的压力不小。从最初的选种,到施肥、耕种,这一系列的过程崔海兵都是在不断地学习、向有经验的种植户取经,采用科学种植的方案,他深知种植规模大,一旦出现问题将面临着巨大的损失。
功夫不负有心人,崔海兵的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种植规模也从最初的200亩变成现在的500亩,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马铃薯种植大户。村里其他马铃薯的种植户,亩产马铃薯3吨多,而崔海兵种植的马铃薯亩产可以达到4吨。其他种植户们也纷纷议论:“没几年的功夫,老崔都是种植能手了,这都是种马铃薯的,他的产量咋那么大呢?到底有啥秘诀?”虽然大家的话语中有些不解,但也透着对崔海兵的佩服。
提高品质选肥是关键
崔海兵的秘诀就是:科学耕种+选用合适的农资产品,才能收获高品质、高产量的作物。
种植马铃薯让崔海兵感触最深的是:开始的一两年因为没有经验,选的种子和化肥不是最好的,虽然是精耕细作,但产出的马铃薯品质一般,价格自然也就上不去。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对于种子和化肥的选择上也不仅仅是听信广告宣传,最重要的是看实际的产品效益,种出的品质有所提升,销售价格自然不会很低。
崔海兵在选用天脊肥料时,先去工厂参观生产规模,又去观摩示范田的测产,虽然他使用天脊的肥料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天脊肥料给他带来的实际效果,让他从心底里真正认可了天脊。“去年用的同等价格的其他肥料,亩产马铃薯3.2吨,今年用的天脊肥料,施肥的方案和去年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一个品牌的化肥,今年的亩产马铃薯就达到4.05吨。”崔海兵高兴地说,“不仅是产量有所提高,马铃薯的薯型也特别好,表面光滑,品质也有所提升,与去年相比,每亩地多挣了1500元,明年我还继续选用天脊的肥料。”崔海兵与马铃薯收购商签署合同,以0.8元/斤的价格出售,相较当地普遍0.65元/斤的价格高出不少。
现如今,其他种植户纷纷来向崔海兵取经。在崔海兵看来,只有少投入多产出才能真正赚钱。所谓少投入是指要控制成本,多产出不仅仅是产量提高,品种同样重要。天脊的肥料效果十分明显,而在同样质量的肥料中,天脊集团的肥料价格上更具有优势。保质保量,价格合理,天脊肥料成为种植户的首选。
谈起今后的设想,崔海兵饶有兴致地告诉记者,“要在今后的五年之内,继续种植马铃薯,向有机马铃薯发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带动周边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