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宋 睿
嘉宾观点:
宋睿就8月份以来的原材料价格、市场走势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尿素方面,价格上涨主要受煤炭等成本的大幅度上涨、产能大幅度退出、实际产量减少、社会库存低四个方面的影响;磷铵方面,受产量减少和开车率下降影响,现磷酸一铵市场严重缺货,几乎没有库存;钾肥方面,中国钾肥属于世界价格洼地,2018年年度合同继续上涨是大概率事件。
每年一度的产销会期间,是市场走势由混沌趋于明朗、价格由默契形成共识的充分酝酿阶段。其间所形成对市场和价格的分析判断,将影响来年春耕肥料走势和市场采购信心。
进入8月份以来,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及硫酸钾,特别是硫磺等复合肥原材料价格全部上涨,另外还由于环保限产导致煤炭、磷矿石均出现减产,社会库存处于低位。值得注意的是,由此导致的停产、限产、开工率低等局面很难随着时间延续而恢复,多位业内人士预言:“此轮停产将难以复产。”与此同时,肥料需求并未有所降低,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也就是说,市场供需短期内将处于调整期,市场操作方式和销售政策成为众多企业和经销商的关注热点。
日前,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睿就8月份以来的原材料价格、市场走势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宋睿针对各原料品种的上涨原因和幅度以及未来价格走势进行了研判,同时,还针对经销商的后市具体操作进行了解读。
尿素领涨搅动市场
首先,受煤炭产能退出或下降的影响,尿素带头领涨。宋睿说,尿素价格上涨主要受煤炭等成本的大幅度上涨、产能大幅度退出、实际产量减少、社会库存低四个方面的影响。2017年8月份以来,山西无烟煤价格上涨190元/吨,下半年累计上涨250元/吨,导致尿素每吨成本上涨近300元。同时,产能大幅度退出。2014年至2017年,尿素产能累计退出超过1500万吨。如:湖北某企业旗下原有的17家尿素企业,现在仅剩4家在生产;四川某企业破产,80万吨产能退出市场。同时,某企业原有的50万吨产能也处于半开车状态。此外,西北尿素企业也陆续停产。由此,全国各地30万吨以下尿素几乎全部退出。
此外,尿素开工率下降、实际产量减少。根据氮肥协会统计,2016年尿素实际产量为6885万吨,出口887万吨。但是受雾霾、安全环保治理进一步加强和尿素企业自身亏损影响,2017年1-10月产量约为4900万吨,预计全年产量仅为5800万吨左右,减少约1000万吨。同时,1-10月累计出口约400万吨,预计全年出口约450万吨。扣除出口因素,供应总量比2016年减少约500万吨。
宋睿强调说,更为关键的是,供给减少的同时,社会库存也处于低位。
他说,正常情况下,10月底生产厂家、大型农资公司、港口的尿素库存远超500万吨,今年尿素社会库存却不足200万吨,库存严重偏低。宋睿分析认为,11月化肥虽然进入淡季,但尿素社会库存严重偏低、成本居高不下、安全环保核查从严等因素,将持续影响尿素产量和市场供给,估计较长时间尿素供需局面难以扭转,同时加之出口利好,预计尿素主流市场(山东等地)价格将维持在1750元/吨波动。
磷铵产能退而难复
欧品位复合肥的重要原材料磷酸一铵,宋睿分析价格上涨原因认为,磷酸一铵受成本上升、开工率下降、库存缺货三个方面影响,导致目前价格大幅度上涨。
“磷酸一铵的三大原料液氨、磷矿、硫酸价格大幅度上涨,居于化肥品种中成本涨幅之首,并推动55%的磷酸一铵从7月份的1600元/吨,上涨至约2100元/吨,涨幅超过500元/吨。”“此轮上涨是由于政策导致成本上升。”宋睿分析说。
新《环保法》规定2018年1月1日磷石膏纳入危险固废物的管理,每吨征收25元排污费,导致每吨增加磷铵成本62.5元,因此磷铵成本很难下降。同时,目前磷酸一铵大量产能退出,现有产能开车率下降。宋睿说:“目前国家禁止新建磷铵项目,磷酸一铵产量在大政策环境层面下,已经没有增加的可能。受环保治理的影响,尤其是长江流域(磷酸一铵企业主要集中在湖北长江两岸)的治理,已退出的产能不可能再恢复,并且还将陆续有产能退出。”根据协会统计,1-10月磷酸一铵产量仅为970万吨,比去年减产100万吨,而出口预计250万吨,比去年增加50万吨,导致国内供应量减少150万吨。
“其次,库存情况也不乐观。” 宋睿说,受产量减少和开车率下降影响,现磷酸一铵市严重缺货,几乎没有库存。“目前云图控股旗下企业生产的55%的磷酸一铵出厂价格为2250元/吨,58%的磷酸一铵出厂价格为2350元/吨,并且已经开始限制接单。由此导致排队提货,货源紧张程度前所未有。从未来走势来看,预计成本高企、货源偏紧的局面在很长时间也难以改变。”
宋睿补充说,值得注意的是,磷矿石受安全环保核查影响,产量将进一步减少。如:10月15日某地煤矿事故导致磷矿石企业停产,截至目前还有80%企业没有恢复生产。“特别是部分企业今年已经不可能复产,成为本轮价格上涨的导火线。”他分析说,价格上涨除了安全环保治理、产量下降之外,磷铵价格持续上涨也给磷矿石企业带来信心,价格合理回归的预期也是价格上涨重要原因。他预计,磷矿石价格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也将会缓慢攀升。
钾肥补涨意愿明显
“钾肥方面同样是受到供需平衡影响,价格比的效应将相继出现。”宋睿告诉记者,尽管盐湖钾肥已上调80元/吨,但依然是氮磷钾总性价比最高的品种,加上230美元/吨的进口钾肥处于全球价格洼地,预计钾肥还会持续缓慢上涨。“特别是与磷肥、氮肥、硫酸钾的比价效应明显。”宋睿指出,现在尿素单一养分价格为39元、磷酸一铵是42元、硫酸钾为55元。而国产氯化钾单一养分价格仅为32元,进口钾肥也仅为34元。“氯化钾单个养分价格高于氮、磷是化肥行业共识,但现在反而价格倒挂,因此钾肥价格有补涨需求。”
他还特别指出:“同时,供应量也有所减少。”根据钾盐协会统计,2016年国产氯化钾产量为800万吨,进口数量为750万吨。预计2017年国内氯化钾产量750万吨(盐湖集团因钾矿供应不足减产50万吨),进口年度合同数量为650万吨,供应总量将减少150万吨。
宋睿针对进口钾肥后市也进行了分析。“2016年中国钾肥年度进口合同价格为每吨219美元,2017年则为每吨230美元。”而国际主流价格则在每吨260美金以上。宋睿告诉记者:“中国钾肥属于世界价格洼地,2018年年度合同继续上涨是大概率事件。”
反观硫酸钾价格,涨幅将会继续走高。他说:“2017年硫酸钾价格一直维持高位,偏离氯化钾合理区间,这也是典型的成本推动和供需矛盾所引发的结果。在安全环保持续加码的情况下,成本高、货源偏紧的局面将长时间难以改变,预计硫酸钾价格将一直维持高位运行。”当然,这也带动曼海姆工艺成本大幅上升。
“如果说,磷矿、液氨价格属于合理范围,那么硫磺目前港口的货源偏紧、国际市场整体缺货,将导致供需短缺局面难以改变。”分析原因,宋睿认为硫磺作为原油天然气副产品,产量基本恒定,无新增产量释放,而沙特、摩洛哥需求增加,加上冬季物流不畅,贸易商操控等因素,联合推高了硫磺市场价格。“如要供需局面缓解,可能需要国际磷酸二铵冲击国内二铵出口导致国内减产,从而减少硫磺市场用量,达到一个新周期的平衡。因此,硫磺将维持高位运行,即使回落,其幅度依然有限且时间较长。”
宋睿总结认为,进入8月受煤炭涨价、安全环保限产和秋季集中购肥拉动,氮肥、磷肥、硫酸钾、硫磺等磷复肥价格集中上涨。进入10月,伴随秋季用肥结束和冬季来临,价格本应回落的化肥,逆市再次大涨,且屡创新高。未来,复合肥原材料价格整体走势趋于明朗,经销商应对后市有所预判,稳健操作。业界普遍认为,受政策刚性影响,此轮成本上涨支撑坚挺,难以快速回落。即使价格缓慢回落也难以回到原有低位,这将导致未来化肥整体走势的价格底线趋于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