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11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政策红利助力肥料行业迎来全新发展机遇期

□《中国农资》记者 韩 玮

    磷复肥产销会同期举行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专题报告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商务部外贸司耿协威处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肥处处长仲鹭勍等领导嘉宾出席了会议,并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势在必行

    仲鹭勍表示,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农业而言,主要有两个深刻的变化,一是从之前的供给不足,已经过度到了现在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一般性农副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而有机的、健康的产品则供给不足。对于肥料行业来说也是如此,普通复合肥产能严重过剩,而绿色健康、环境友好的新型肥料则还处在初级阶段,供给不足,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二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突飞猛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农村劳动力减少的同时,有技术的新型农民人数在不断上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土地流转成果明显,农村未来新业态发展成果显著;三是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与农业未来发展需求的矛盾将是未来一个重要问题,此外,农药、农膜残留,化肥过量使用,畜禽粪污染,秸秆焚烧污染等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小视。四是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城镇和乡村在人才、资金和土地上的竞争,是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在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同时,是农业劳动人口大量减少。但是,近几年来,城市回乡创业人数显著增加,农业农村的双创成为了热点,这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意。五是国内国际农产品流通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现阶段,我国不仅面临着国内的竞争,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

    带来发展机遇

    据耿协威介绍,2017年,截至目前我国出口化肥1995万吨,金额49.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8.3%和6.7%,在海关统计快报所列大宗商品出口统计中,化肥继续呈现数量和金额双下降。

    现阶段,我国化肥行业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能严重过剩,部分产品产量继续增加。2016年我国尿素年产能8200万吨,国内尿素的工农业需求仅为5700万吨,过剩2500万吨。二是盈利能力下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氮肥生产原料以煤炭为主,而国际上主要以优质廉价的天然气为原料。美国页岩油气革命以来,天然气资源供应迅猛增长,国际油气价格大幅走低,我国尿素生产成本竞争劣势愈加明显,通过出口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的难度加大。就国内市场看,生产企业家数多,产品品牌杂,经销商门槛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经营困难,盈利能力下降。三是产品同质化趋势依旧,产品利用率底。总体看,在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环境下,近年来我国化肥企业一直积极努力,走创新发展的道路,不断推出综合性、高附加值、高肥效、环境友好型肥种,但基础化肥品种单一过剩,肥料过量使用,利用率偏低。同时,各化肥企业经营差异化小,从生产到流通到服务到市场反馈的链条仍待进一步延伸。四是化肥行业“走出去”效果不明显。我国境外钾肥项目虽然多达几十个,预计可实现产能1000多万吨,但受需求不足,国际产能过剩、市场低迷、资金短缺等影响,实际回运国内的成功项目寥寥无几。五是化肥行业政策优惠逐步取消,农业政策相继调整,质量、环保监管力度空前,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低迷,肥料行业市场景气不再。

    虽然面临诸多问题,但是化肥企业还是要坚定不移贯彻“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拓宽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国家扶持重点产业转移的政策,积极走出国门投资,获取优质优价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