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多年来,为了追求农产品产量,我国一些地方过度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带来农业资源的破坏。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农产品生产呈现出高度的区域化和专业化,这虽然有助于农业效率的提高,但也破坏了农业生物的多样化,制约着农业生态功能的发挥。
发挥好农业生态功能,需要提升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价值认同,将中华农耕文明与西方现代农业发展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循环农业,以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和种养模式,变废为宝,实现秸秆还田,让养殖业排泄物成为有机肥。受思想观念、技术配套措施跟不上及经济动因等因素影响,农民长期只种植一种或者少数农作物,不愿意轮作;长期施用化肥而不施用有机肥;长期将秸秆在田间焚烧而不愿还田。这就要求各地在推广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也要出台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因势利导作用,强化法治约束。
中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在的人类社会处于现代农业阶段,我国也进入到现代农业的阶段。但是我国现在也在逐步向后现代农业转变,主要是看生态环境保护的好坏和优质的农产品、绿色的农产品。生态环境决定农业发展水平高低,如果肥料对生态环境有促进,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土壤板结,其发展潜力就比较大。
过去我国曾长期受农产品供给偏紧和农业明显周期性波动困扰,政府一直把农业高产增产作为农业发展首要目标,有时甚至不惜农业生态资源环境代价也要实现农业高产增产。农业生产者更是依靠不断增加化肥农药农膜等现代化学投入物实现增产增收。传统动能驱动的农业发展存在着很多弊端,随着农产品市场运行态势的变化,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实际上已经正在转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按照十九大的精神,绿色发展是未来基本方向。具体来讲,农业要进行转变,应强化我国农业发展动能转换观念,改善支农公共资源配置,加快构建优质绿色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培育农村与农业相关的新产业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