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演绎“八段锦” 盖世气场足
硅谷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双交会上唱响“中国好肥料”
□《中国农资》记者 徐晓磊

宋福如致辞。

    “八段锦”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且富有健身功效的养生方法。“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周敦颐《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八段锦导引法’中贯注了这一哲理。故清代李青云老人称此法为‘八卦行功法’,今天亦称此法为‘动静结合套路’”,此说当是。可见八段锦与太极一脉相承。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所在地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广府古城就是太极宗师杨露禅所创杨式太极的发源地。有着太极血脉的硅谷公司在第十九届全国肥料双交会上演绎八段锦,盖世气场足。

    1 一股清风

    这股清风,从太极的“故乡”而来,带着刚柔,带着乾坤,带着灵性。“硅谷”一出场,清风所到之处,让人都耳目一新,顿觉惬意而清爽。第十九届全国肥料双交会开幕式上,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声如洪钟,直抒胸臆。

    “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唤醒土壤的灵性,恢复大地生命之春’。对农业的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央高度重视,已经是重要的国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讲到,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的防治、修复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更是我们肥料行业的社会责任。”

    “今天的会议是我难得的学习机会,是一个高端、深层次治理土壤污染的交流会。目前农业发展的最大隐患就是土壤的盐渍化、酸化、板结,特别是重金属的污染,已经十分严重,有的地区触目心惊,治理农田土壤污染已经是中国农业严峻的挑战。治理土壤污染国家高度重视,每年投入大量的专用资金,众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组织专题团队,千寻百觅,寻求治理土壤污染的灵丹妙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向,去解决难题,颠覆传统观念,勇闯自然科学的极限,是科技进步的顶层设计。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经过十几年对治理土壤污染问题的研发,选择了用有机硅新材料合成世界唯一、中国首创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形成一个多功能系列肥料新体系,不仅大幅度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特别是能有效地治理盐碱土壤、酸性土壤、板结土壤,尤其对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有特殊的效果。”

    2 背后传奇

    硅谷公司可谓肥料界的一匹黑马,但是这匹“黑马”却有着40年的积淀。在40年与有机硅材料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1世纪世界三大科技前沿是信息化、生命科学和新材料。没有新材料就没有工业革命。有机硅材料是高分子化工最有生命力、无毒无害、用途广泛的新材料,世界上有机硅材料的产品已经有1万多种,中国目前只有1000多种,在我国已经把有机硅新材料用到航天、航空、工业、医疗、日常生活等领域,目前有机硅改性材料已经从高性能、多功能、复合化的方向走向各个领域。

    谈到有机硅新材料神奇的效果,宋福如有深深的体会:“十五年前,因空气污染,造成电力系统、输变电站、电力线路遇到阴雨、雾霾天气大规模产生污闪、短路、停电事故,这是一场工业、生活的社会灾难,损失巨大。硅谷公司开发的有机硅防污闪涂料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用该产品可保持电力设备20年不发生短路停电事故,每年为电力系统解决了因污闪事故造成的上千亿损失,目前该产品已经出口十几个国家,占领了世界电力防污闪领域的制高点。”

    “有机硅改性材料应用到油田、钻井、勘探领域,也产生了神奇的效果,硅谷公司研发的有机硅抗高温、多功能钻井液增效剂,能够提高钻井速度30%,降低钻井综合成本20%,每年能为石油系统节约上百亿的钻井成本。不仅如此,硅谷公司的有机硅产品还应用到军工、航天等领域。硅谷公司30多个有机硅系列产品,都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九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个产品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硅谷公司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

    3 功能强大

    解决农业难题,也需要用新材料引领一场科技创新革命,但是,有机硅新材料在农业领域用途甚少,而硅谷公司利用40年有机硅应用的实践积累,大胆创新,使有机硅新材料与复合肥实现完美结合。

    在中国农资传媒记者采访宋福如时,他表示,为解决农业难题,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研发了有机硅水溶缓释肥,把有机硅改性材料与化肥原料复合,产生了高性能、多功能的神奇效果,它产生的亲土性形成土壤的团粒结构,保持了肥料不流失,解决了土壤的板结,增强了储水透气功能,为农作物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它产生的高强分散性,提高了农作物的增量吸收功能,把化肥利用率能提高到80%以上,叶面肥的利用率能达到95%以上。

    实践证明,高性能、多功能的肥料,是我国化肥领域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解决土壤污染的迫切需要,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发现有治理土壤污染的功能肥料。硅谷公司经过20多年对有机硅材料的研究,发现有机硅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特性,它是两性材料,有很高的表面活性,ppm级的使用都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有效地调节土壤酸碱性,能产生极强的分散性,它可以有憎水性,又可以有亲水性,它还能钝化重金属离子的活性。它可提高土壤中化肥利用率,可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可改善植物根系生长的环境。创新就是对事物的认识能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才能产生挑战极限的成果。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了解决治理土壤污染的难题,用有机硅新材料研发了有机硅治理板结土壤活化剂功能肥料,有机硅治理盐碱土壤、酸性土壤调理剂功能肥料,有机硅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剂功能肥料,已经有效地治理土壤的“四大污染”问题。

    4 数字说话    

在硅谷的双交会展位上,特装展着实引人注目。各种灯箱喷绘浓缩了硅谷肥料在全国推广的可喜成绩,灯箱上一张张农民的丰收笑脸,诠释着使用硅谷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带给他们的意想不到。

    与袁隆平院士合作的杂交水稻实验田,使用硅谷肥料,连续三年创水稻高产新纪录,今年10月15日,袁隆平院士亲自参加的实打实收水稻测产,创亩产达到1149公斤的世界最高纪录。

    使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不仅提高产量、创高产,还提高农产品品质,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种植小麦,亩产达到974公斤,创中国小麦历史最高纪录。

    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种植土豆,使用了有机硅水溶缓释肥,亩产达到10000公斤,亩增产4000公斤,单个土豆最大重达6.35公斤。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5万亩玉米使用硅谷肥料,实收亩产达1268公斤。

    江苏丰县使用了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种植山药,亩产达到7000公斤,亩增产2500公斤,最大的一根山药8公斤。

    在山东潍坊使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种植大姜,亩产达到12000公斤,亩增产2000公斤,最大的大姜一个重达6公斤。

    云南玉溪市种植草莓使用了有机硅水溶缓释肥,3个草莓重量达500克,甜度增加2个糖分。

    施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肥料利用率提高,营养元素均衡,恢复了农产品原生态的味道,农产品密实度增加10%左右,保鲜期增长,尤其经济作物产品在市场上价格提高20%以上,许多产品都成为订单生产,今年陕西周至县1千亩猕猴桃使用硅谷肥料,客商到地头收购价每公斤8元,同等地块的猕猴桃送到收购点每公斤才6.5元左右。

    5 神奇故事

    有机硅治理重金属污染钝化剂功能肥料已经产生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

    江西吉安县万亩茶园,因重金属污染超标,导致出口受阻,使用了硅谷肥料,万亩茶园产品顺利拿到符合欧盟标准的资质,产品大量出口到欧盟市场。

    吸烟本就有害,可又发现许多地区的烟叶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造成吸烟的人雪上加霜,2014年在河南南阳使用硅谷肥料就已经把烟叶中的重金属含量降到国标以下。

    有机硅治理重金属污染钝化剂的功能肥料不仅对经济作物有很好的效果,而且能有效地治理大田作物的重金属污染。

    硅谷农科院与华中农业大学联手在湖北创建了“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示范基地”,使用“有机硅治理重金属土壤污染钝化剂” 功能肥料,有效阻断水稻对重金属镉的吸收,经检测,稻米含镉量是0.02mg/公斤,比国家标准0.2mg/公斤降低了10倍,成功、高效地解决了稻米含镉超标的难题。经过测产,每亩增产水稻150多公斤,增收400多元,成本核算等于治理含镉大米零成本。今年在湖北省有3万多亩稻田推广应用了有机硅功能肥料。

    新疆农科院在重度盐碱土壤使用硅谷肥料种植棉花,出苗率达到85%以上,亩产达到659公斤。

    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千古荒原上,寸草不生的白茫茫盐碱地施用了硅谷肥料,葵花的出苗率达到85%,花盘直径达30公分,亩产达400斤。在内蒙古大面积盐碱土壤使用硅谷肥料,都实现了增产、增效。

    在北方许多盐碱土壤PH值达到8-10,使用硅谷肥料都能及时的把土壤调整PH值到中性。在南方土壤的酸性很普遍,有的很严重,PH值达到4.5,甚至更低,只要使用了有机硅功能肥料,都能把PH值调整到中性。

    6 艰巨工程

    在盛大的成都全国肥料双交会“硅谷之夜”晚宴上,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鸿君向与会的6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客户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9月16日,硅谷肥业在北京雁西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办了“提高耕地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有机硅水溶缓释肥治理土壤污染高峰论坛”,此举震惊了肥料行业!10月15日,由袁隆平院士亲自参加,七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超级杂交水稻在河北永年区百亩示范基地实现亩产1149公斤,创世界单产最高纪录,再次引爆行业。

    毋庸置疑,硅谷肥业正在为肥料行业绿色发展以及治理土壤污染这一世界难题贡献硅谷力量、硅谷方案。通过独创世界领先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硅谷科技一定能够为改变农业发展的现状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未来五年,硅谷人将用大气派、大梦想、大手笔抒写新的传奇,布局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即五年内,开拓海外市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海外十国市场,让中国独创世界领先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造福亚欧人民;要在全国召开或参与100场大型治理土壤污染高峰论坛以及行业峰会;在全国建成1000家美好硅谷幸福体验店,完成配套1000辆硅谷红智慧滴灌车,1000辆智慧农化车全国布局的宏伟目标;让全国10000户核心零售商以及种植大户到硅谷公司旅游考察;要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治理1亿亩被污染的耕地,硅谷人要用自己的大爱,用自己的行动实现自己庄严的承诺,服务农民,服务大地。

    硅谷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已经得到农业系统高层领导的认可,得到广大经销商的认可,得到广大种植户的认可。明年硅谷公司将在全国选择重点示范区,进行有机硅功能肥治理土壤污染的示范推广,让土壤恢复生命之春。

    7 伟大梦想

    土壤污染最严重的是重金属的污染,已经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公害。有关文献报道,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已达3亿亩,国家对治理重金属污染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取得不少积极的成果,但至今还没有一项技术能够全面显现确保治理达标,结果可重复,技术可推广,有专家提出,至少需要3-5年后,才会有规律性结论。面对现实,如果对重金属污染认识和治理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求,将产生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开发高科技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产品已经十分迫切。

    在双交会主题报告会上,作为一个农民,却又不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宋福如表示,“经过多年的研究,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尤其解决含镉大米问题,应该调整方向,不应该再用影响农作物生长、有二次污染的产品。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不能只追求单项指标,只考虑降镉,不考虑增产,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土壤的结构保养,投入成本是否科学、合理,推广使用中农民是否容易接受。开发有效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能够降镉、增产、提质、不板结、不酸化,让土壤能形成团粒结构,通气透水,健康良性生态、低成本的高科技产品是当务之急。”

    “治理重金属污染,仍然是一道世界难题,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土壤重金属对农产品污染的国家,但是至今四十多年还没有找到绿色、环保、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有效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目前,只能用工程换土技术解决,但成本太高,难以承受。中国有3亿亩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土壤治理修复工作任重道远,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领航者。唤醒土壤的灵性,恢复大地生命之春,硅谷公司有能力、有智慧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用逆向思维、科技创新征服这一道世界难题,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8 和和大成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从人生的体验中或世事的发展中能洞眀,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它是真的带着激情,带着真诚,带着理想做事的时候,而且所做的事又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时候,自然会形成一个气场,会聚拢来自四面八方的能量。硅谷恰似这淸气,让你不得不去感受它的存在,同时与它一起振奋。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天金、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陈友权、四川省农业厅厅长祝春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辛景树等与会领导嘉宾来到硅谷公司展位时,也纷纷为硅谷公司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产品点赞。

    刘天金说,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升级的必然,硅谷公司走在了前列,有机硅水溶缓释肥是一个好产品。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作为第十九届全国肥料双交会主题报告会的主持人,在宋福如做完主题报告后,陈生斗为宋福如做了很长的点评。陈生斗说,作为一名农民科学家,宋福如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专注于化工科研与产品推广,硅谷公司研发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田间试验效果显著,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又能改良土壤,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情,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在双交会硅谷之夜盛大晚宴上,现场获得特等奖iPhone8的山西沂州茂盛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旭珍兴奋地即兴发言,她说,从事农资经营十几年,2013年和硅谷合作后,她感觉既是她生意的转折点,也是她找到做农资真正价值的起始点。王旭珍全身心的投入,让硅谷肥料已经遍及沂州大地,她也成了农民增产增收的领路人。用王旭珍的话说,“对于我来说,卖出一袋肥,只是我的万分之一,而对于农民来说,是他们的全部,我的价值就在于让农作物高产、种着省心,和硅谷的合作,让我做到了。”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