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化肥行业,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脊集团)坚定品牌自信、品质自信,始终以愈挫愈勇、愈战愈胜的最美姿态站在最前沿,勇当新时代弄潮儿,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先行军。
截至今年9月底,天脊集团全年实现扭亏为盈。当下,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实际行动向全年3000万元盈利目标而努力奋斗。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和产能过剩加剧、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复杂多变形势,天脊集团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以“精致生产、市场深耕、流动风控”为指引,坚持创新驱动、精准发力,把“精精致致做产品、规规范范做市场、真真切切做服务、实实在在见效益”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标尺,消化了价格大幅下滑、化肥增值税免税政策取消、环保安全投入剧增等因素影响,保障了职工基本工资和正常生活,保证了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保证了环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伟大的时代孕育着感人的故事,精彩的篇章凝聚着拼搏的创造。走进天脊集团,“精致生产”的故事激情澎湃,“市场深耕”的故事回味无穷。故事中蕴藏着天脊人的责任、担当、使命、智慧,还有坚守和传承的“天脊精神”。
精致生产——天脊集团持续健康发展的“定海之针”、“罗盘之星”、“聚宝之盆”,进一步加固了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坚实根基
撸起袖子加油干!恪守“良心制造、始终如一”,坚定信心一辈子“做中国最好化肥”,这是天脊人的执着初衷和可贵之处。
天脊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强强调,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继续发扬啃硬骨头的精神,全力抓好精致生产,开拓思路,创新突破,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增强天脊产品的市场实力。
天脊集团总经理畅学华指出,精致生产通俗讲就是运行最稳、质量最优、成本最低、安全环保、产销对路的高效生产。
立足“精”字做文章
李国清是合成氨厂工艺技术员,一连串“精”字开头的7项规定动作,成为他每天抓精致生产的“必修课”。
“精准控制工艺指标、精细排查设备隐患、精心记录变化参数、精勤装置现场巡检、精研系统生产原理、精练风险管控处置、精严作风纪律执行”,在生产一线工作20年的李国清深有体会,化工生产点滴之举必须凸显“精致”,一旦偏离这个中心,生产装置安全高效运行就得不到保证。就李国清所负责的合成氨液氮洗装置为例,连续三年工艺指标稳定,运行状态始终处于最佳。
今年1-9月份,天脊集团生产运行效率明显提高,主要装置运行平稳,合成氨装置、四台气化炉、三台锅炉并运等均取得历史较好成绩。公司控工艺指标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依托大数据实施的前馈操作,使合成氨日产稳定在1500吨以上。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有险阻不足惧,关键在葆有奋进的勇毅。设备稳定运行是天脊集团精致生产的重要基础。机动管理部部长高兴产对运行30年的设备精准管控有“绝招”,采取实干、精细的手段,推出两张表跟踪始终——一张是“设备状态监测表”、一张是“检修质量过程控制确认表”。这“两张表”在全公司得到坚决执行,加之日常设备考核制度不断细化和完善,保证了对设备出现的问题能够快速高效解决,使所有设备运行状况得到更加可控,进一步延长了设备运行周期。
盯住“严”字下功夫
徐月明与徐瑞波是“父子俩”,两人都是共产党员,同在合成氨厂化工关键岗位工作。在儿子徐瑞波进入合成氨大装置上班第一天起,徐月明就拿着一个随身携带的“生产日记”小本子,给儿子天天反复灌输“精致生产”理念。
徐月明说,化工生产工艺复杂,担心儿子一不小心“误操作”,天天提醒儿子一定要精心操作每一个工艺指标。10年时间,这对父子俩在岗位上实现“零事故”,并成为“精致生产有我护航”活动中的榜样。同时,令徐月明自豪的是,儿子徐瑞波在他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已经成为合成车间独挡一面的化工值班长。
徐月明给儿子徐瑞波所讲的工艺指标,在天脊集团一条龙的生产流程线上有7000多个。这些指标参数正是天脊集团实施精致生产战略的关键所在。
“每个指标丝毫不得偏离失真、每个参数必须保证准确无误”。调度指挥中心主任申省斌说,对每一个工艺指标的严格考核触角已延伸至岗位,与之配套有一系列科学严谨的考核细则,以绝对权威之力保证指标精准显示。
突出“安”字铁手段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前几天,天脊集团安全管理部部长苗泽斌带领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检查安全时,对未系安全带的作业人员立即做出停工处理,并通知单位专门对其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直至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
安全生产关乎民生。天脊集团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首批顺利通过了山西省安监局安全标准化二级达标验收评审,“两重点、一重大”安全监控与日常检查不断强化,构建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职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本质安全度、应急救援水平进一步提升,具有天脊特色的“369安全管理模式”基本形成。天脊集团应急救援大队作为山西省唯一代表队参加第二届全国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展现了山西危化应急救援队伍的精神风貌和技术水平。
天脊集团永远视环保工作为生命线,自加压力,主动作为,竭尽全力保证环保达标排放。 就在今年,天脊集团面对资金紧张的实际,坚定信心,调集人力、物力、财力,下决心上马实施了锅炉脱硫脱硝超低排放工程。
据统计,天脊集团累计投入近6亿元资金进行环保治理,在全国煤化工行业第一家上马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实现近零排放;第一家在化工动力锅炉实施脱硝除尘改造,第一家建立企业内部在线环境监测平台,第一家建立企业环境风险三级防控体系,全力推行清洁生产。
围绕“质”字出大力
“硝酸磷肥粒度更加均匀,2—4.5mm颗粒占到80%以上,满足了农民机播要求”天脊集团销售公司豫中办事处主任索利军反馈回市场前沿信息。这是天脊集团工程技术人员紧紧结合硝酸磷肥生产装置的特性,通过技术改造和课题攻关所取得的成绩。
“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优质供给客户、满足终端需求”成为天脊集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上的主角。
天脊集团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攻关难题、落地执行措施,列出清单,激活机制,引入班组,从严考核,有力地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1-9月份,化肥、硝铵、苯胺等主要产品出厂合格率100%;利用大数据实现了硝铵生产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的精准控制,硝铵结块问题得到解决。苯胺质量持续稳定,满足了客户需求,为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天脊集团创新途径降本增效、强化成本管理,积极推行成本考核与绩效挂钩,全员降本增效意识明显增强,取得了明显效果。合成氨厂通过APC控制和优化操作提高了产能,供煤厂通过原料煤溜槽改造块煤破碎进一步减少,热动厂通过锅炉引送风机变频改造节能33%以上。复肥厂、供水厂等单位结合实际,出台办法采取措施,有效降低了原辅材料消耗。此外,加大力度落实修旧利废和改制代用工作,进一步盘活了资产。
抓住“数”字要效益
“以往一个60吨化肥货位,需要6个人至少4小时才能装完,现在1个人、1台叉车、1小时20分钟就完成装车任务”成品包装厂厂长梁树枝对引入“机器人码垛”后所带来的喜人变化赞叹不已。梁树枝感触颇深地说,不仅节约成本,还消除了经常为装车人员紧张的犯愁。
将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工艺融合对接,天脊集团培育了新动能、激发了新活力。以畅学华总经理在文化中心主讲的“大数据讲堂”为标志,头脑风暴顿时席卷天脊集团每个角落。
管好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合成氨厂、硝酸厂、硝铵厂、供水厂等单位先行先试,向大数据要产量,向智能化要效益。天脊集团大数据中心二期建设完成,合成氨厂批量实施智能控制、优化成本数据平台,硝酸厂应用先进控制技术(APC)实现自动优化操作,硝铵厂借力大数据智能分析破解硝铵结块难题,成品包装厂“机器代人”智能装卸提高装车效率,供水厂积极推进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此外,2016年天脊集团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22项,创单年授权量新高;再次被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认定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市场深耕——天脊集团销售人员用双脚丈量责任,注解终端需求的“精准之举”、“绣花之功”、“主攻之向”,进一步诠释了“服务服务再服务”营销转型的深刻内涵
天脊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强指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全体销售人员一定要坚定天脊品牌自信,高度关注市场的变化,认真分析市场趋势,满足农民朋友用肥需求,积极推进营销转型升级。
天脊集团总经理畅学华很直白地解释“市场深耕”,销售工作的重心必须转向服务,加大农化服务的力度深度和覆盖面。就是要求全体销售人员、农化人员,扎扎实实走到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一起种田,把天脊化肥独特工艺、天脊化肥品质优势介绍给农民朋友,把科学施肥知识传授给农民朋友,跟踪指导农民朋友种植过程,扩大农民朋友圈,服务服务再服务,帮助越来越多农民朋友实现高产增收。
密织布网畅通渠道
20年专营天脊化肥的孙文涛,是天脊集团销售公司豫东办事处商丘地区的基层商。他经营的“天脊化肥专营店”每年销量在300吨左右。孙文涛说,关键是天脊化肥肥效好,农民增产效果明显,回头用户比较多,加上这几年的贴心服务,化肥销量在稳定的前提下还会增长。谈话间,有农民打电话买8袋化肥。话音一落,孙文涛着急搬化肥,骑上三轮车上门服务送到家。
像孙文涛这样处于“天脊集团网络销售”最终端的“天脊化肥专营店”,目前分布全国各地有405家,这些专营店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天脊集团网络最前沿的“营销堡垒”。天脊集团对“天脊化肥专营店”的建设、验收、考核,有一套完善的标准,不搞“终身制”,一年一考核,一年一验收,一年一达标,一年一挂牌。
网络销售是天脊集团销售工作的特色和优势,销售网络多年来在抗击市场风险、增强竞争能力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的变化、形势的发展,天脊集团科学优化销售网络渠道建设。今年以来,根据市场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区域销售的业绩,对销售网络进行了优化布局,对部分市场片区进行了必要的整合,调整了未完成销售指标的经销商。同时,通过发展大客户的直销、经销商的联合直销等多种形式拓宽销售渠道。专营店和重点门店逐步成为市场区域销售的中坚力量,也成为天脊化肥销售的新的示范点。
产品出新研发供给
“使用天脊化肥,产量增加了,亩产达到4000斤,品质也提高了不少,一年一亩地纯收入接近一万元。”山东东营枣农刘茂昌一谈起天脊化肥,按捺不住丰收带来的喜悦。
刘茂昌施用的天脊化肥是硝酸磷型复合肥,这种新产品化肥更符合经济作物需求。
天脊集团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就组织生产什么产品、满足供给什么产品”,加快了化肥品种由单一化发展到系列化。
针对土地流转和农业发展新的变化,天脊集团专门成立了研发中心,按照符合粮食安全和绿色环保标准、满足设施农业喷滴灌要求,先后开发并投放市场肥效好、受欢迎、需求旺的硝酸铵钙、硝酸钾、土壤调理剂以及大量元素水溶肥、中量元素水溶肥、液体肥等,含有氮磷钾不同比例的20多个硝酸磷型系列复合肥新型产品。这些新型肥料,都是在硝酸磷肥的基础上,添加各种微量植物营养元素而生产的,有力地提高了产品利用效率、扩大了有效供给,进一步延伸加固了天脊化肥产品链条,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接入地气服务更实
站在田埂上,才能闻到稻花香。天脊集团销售公司豫东办事处主任郑立新,利用7年时间跑遍了他所负责区域的每个村庄,他还与好多农民交上了朋友。郑立新讲,搞化肥销售,不进村,不到地,不与农民打交道,怎能卖出化肥?
在天脊集团化肥营销榜上,郑立新以绝对销量业绩,成为销售人员看齐的榜样、学习的楷模。
“双脚沾不上泥土的销售员就是一名不合格的销售员”这是天脊集团检验“合格销售员”第一把标尺。
天脊集团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用户需求,把销售工作的重心转向精准服务,加大农化服务的力度深度和覆盖面。牢固树立“每个销售员都是农化服务人员,每个农化服务人员都是销售员”的理念,在全国各省区配置农化服务专员,建成了集测土配肥、农技指导、专家热线、“三下乡”文艺宣传、工厂参观及大规模示范推广为一体的农化服务体系。
天脊集团适应农业高效集约化发展的新要求,与种田大户直接对接,专业定制贴心服务,把农化服务推向了精准技术营销的新高度。
天脊集团不仅关注产品的销售,更加关注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价值实现过程,做到产品到哪里,服务到那里,哪里有天脊化肥销售,哪里使用天脊化肥,农化服务的战场就在那里。
天脊集团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建立工农业客户信息平台,及时收集生产(种植)规模、使用品种、使用数量、使用偏好、气候条件等相关信息;天脊化肥微信公众号上线,整合市场聘用专家、农化骨干、科研院校等社会资源进行线上交流服务,分享全国区域内的种植示范、现场观摩、科技论坛等成功案例,形成线上、线下分享互动,针对性地开展农化服务,实现无缝对接、零距离服务;依托大物流,科学、合理、高效配送及库管,压缩物流费用,降低运输成本。将打造“智能天脊”作为落实市场深耕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全员提质重拳改革
杨文社在今年年初竞选为销售办事处主任。他是2014年天脊集团销售新机制的销售员,两年时间凭借化肥销量业绩成功竞选。
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要让能者上庸者下。天脊集团销售公司大胆改革,目的就是创新机制、激发活力、良性循环,对全体销售人员和销售市场推出“四选机制”:销售公司选办事处主任,办事处主任选市场,办事处主任选业务人员,业务人员选办事处主任,形成了多项选择、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也是天脊集团致力打造一支优秀销售团队的主要抓手。
同时,天脊集团十分注重销售人员的专业培训,分片区对工厂销售人员、经销商业务人员及渠道其他成员进行业务培训,强化营销团队的市场运作能力和市场盈利能力,提升整个天脊营销系统的战斗力。同时,加快销售队伍的建设,每年招聘农学专业大学生30人进入农化队伍,然后向销售输送,力争五年内形成300人的销售队伍,具备年销售120万吨的销售能力。
信仰坚定首选天脊
杨洪润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营镇乡东营村的一名蒜农,这几年天脊化肥给他家带来的增产收入,使全家生活越来越富裕。杨洪润说,他家现在种田,只要买化肥,首先想到的就是“天脊化肥”。对杨洪润来讲,这就是对“天脊化肥的信仰”、对“天脊化肥的信任”、对“天脊化肥的依赖”。
传统的营销思维是卖产品。卖产品只能拼价格,拼价格只能是一降再降,拼到你死我活。不卖产品,那卖什么?天脊集团销售人员做出的响亮回答:卖信仰!
30年来,几代天脊人努力打造“天脊品牌、中国品质”,敢于开放生产区域,请农民朋友到装置参观,请农民朋友参与生产制造过程。这种“体验式的服务”就是展示天脊化肥的品质和自信,坚定农民朋友的信仰。
“只有敢于革故鼎新,突破传统思维,树立新的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顺应农业产业和化肥行业新常态发展的趋势。”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天脊集团全体销售人员在思想上境界上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提高。
“道虽迩,不行不至”。天脊集团广大干部职工牢记责任和使命,满怀信心走进新时代,拿出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实干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恒久信念,坚定天脊品牌自信,发力供给侧,助力新三农,勇当化肥行业新时代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