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10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秋种时节麦农的福音:
“减肥增效”套餐方案携手“种肥同播”技术走进麦田

□《中国农资》记者 韩 玮

工作人员正在为种肥同播机补充肥料。

    金秋十月,沂水河畔,10位来自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的小麦“减肥增效”种植示范户接过了沃夫特赠送的智膜星示范肥料,在接下来的小麦种植期里,他们将亲身体验“减肥增效”技术为他们的小麦田带来的改变。 

    “种肥同播”走进小麦田

    10月15日,由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沃夫特启动的小麦“减肥增效”套餐方案发布暨“种肥同播”服务工程在山东省临沭县正式启动。“减肥增效”工程,是沃夫特联合政府、行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应对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所推出的落地行动。

    据统计,北方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70%以上,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省。目前,北方大部分小麦种植区仍在采用底肥加追肥的施肥管理模式,加之小麦种植较玉米种植来说更为复杂,耗时耗力,种植户积极性逐年降低,对于小麦种肥同播机和小麦田缓控释肥技术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此次沃夫特小麦“减肥增效”套餐方案的发布和小麦田“种肥同播”服务的启动在为广大的小麦种植户带去福音的同时,也标志着大田作物“减肥增效”又取得了一次重要技术突破。

    在今年6月,沃夫特已相继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开展了玉米的“减肥增效”活动。本次“种肥同播”服务示范田所在地是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王龙海托管的500亩小麦田,而就在4个月前,王龙海的玉米田也同样享受到了沃夫特产品的“减肥增效”带来的实惠。“以往玉米种植每亩施用50公斤复合肥,施用沃夫特新型缓控释肥每亩只要35公斤,每亩用肥成本减少10元-15元。”王龙海介绍说:“今年用种肥同播机种植玉米省工省时,每亩节省成本近100元,9月份,专家对我的玉米进行了实地测产,虽然今年天气干旱,每亩产量仍能达到1000斤左右,高于平均水平。”

    先进技术

    助力小麦“减肥增效”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农艺师仲惟磊在观摩现场详细介绍了沃夫特缓控释肥的产品特性。 “种肥同播”所使用的是沃夫特缓控释肥升级产品---智膜星,该产品引进了美国富朗活土技术(AST),调节土壤酸碱平衡,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延长氮的肥效。与此同时,活土技术可使土壤中磷的利用率提高20%以上,激活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达到氮磷和中微量元素协同吸收的效果,提高养分利用率,还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使作物长得更健壮。所采用的“双增双控”技术,使肥料释放与小麦需肥更加精准同步,大幅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减肥30%。仲惟磊还介绍,小麦减肥套餐,还增加了拌种肥和叶面肥,保障小麦从种、苗、分蘖、拔节、孕穗、灌浆多个时期的营养补充,为小麦稳产、增产保驾护航。

    与之相配套的小麦种肥同播技术,集撒肥、耕地、起埂、播种、镇压等功能于一体。其中种肥同播机旋耕深度超过12厘米,可以使撒施的底肥能够分散到土壤的各个层面,耩肥深度10厘米,确保小麦生长后期有足够的营养供给。种肥同播机的施肥能够实现深施肥,将肥料深施于种子下面5厘米以下,防止烧苗。新型小麦种肥同播机可以一次性完成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与传统耕种相比,省工、省时。

    在已经完成“种肥同播”的小麦田里,王龙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过去小麦使用底肥加追肥需要70公斤,现在使用智膜星只需要50公斤,无需追肥。林林总总的算下来,传统播种小麦的成本在每亩300元左右,减肥增效产品结合种肥同播机,整个播种成本每亩可节省100元左右。”

    “减肥增效”沃夫特在路上

    伴随着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的不断深入,“减肥增效”的用肥理念已经逐渐被广大农户所接受,这为发展新型高效缓释肥料、推广种肥同播机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也为下一步开展规模化种植,农业一体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试玉要烧三日满”,从2008年开始,沃夫特与全国各地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土肥站合作在全国118个县的36种作物上进行缓控释肥的试验示范582个,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广缓控释肥超1.2亿亩。

    实施“减肥增效”,重塑健康土壤,任重而道远。目前,沃夫特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成600块“减肥增效”示范田,通过示范观摩,带动700多位种植户使用“减肥增效”技术,覆盖耕地超过5000亩。未来3年,沃夫特计划建设1万块智膜星“减肥增效”示范田,覆盖大田作物面积达2万亩,让更多的种植户享受到“减肥增效”带来的成果。同时,沃夫特还将陆续设立“减肥增效机播服务工程俱乐部”,广泛招募优秀机播手,将农技与农机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减肥增效”推广与落地。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