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中国化工报社联合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有机肥分会和中国农业大学发起的“2017年中国有机肥产业大调查活动”走入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期举办了有机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出席启动仪式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李武表示,化肥在促进农业生产和保证粮食安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不合理的施肥等给土壤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我们对药肥“双减”、化肥使用零增长以及“开展果菜茶行动计划”也保持高度关注。相信此次调研的启动,能够在发展有机肥产业的同时发现问题,帮助行业提供解决思路,从而推进有机肥产业的绿色发展。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在报告中指出,有机肥资源来源广泛且量大,且对土壤的修护作用突出。如秸秆可充分补充土壤环境所缺失的钾元素,因此秸秆还田是资源充分利用的优选。同样的养殖废弃物量也非常大,据数据显示,已达到38亿吨。因此,有机肥资源如何在大的生态循环中合理利用是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
会上,根力多生物董事长王淑平向业内有识之士发出倡议:有机肥企业要紧跟减肥增效等大政策方针,积极研发、生产并推广优秀农资产品,减少不合理农资投入。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要以“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服务理念,倡导和落实科学高效的种植方式。帮助中国农民实现减肥增效、增产增收。
在论坛环节,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主任李俊表示:“关于生物有机肥存在的价值,我认为是健康土壤、提高地力,进而提高农产品品质。把有机肥跟微生物菌剂、氨基酸、海藻酸等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提升有机肥的效果。另外在推广层面,如何让农民认识到有机肥的好处,教会他们正确地施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王莹表示:“目前由于土壤地力下降,有机肥产业越来越被重视。土壤有机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作物把有机质带出后,没有及时补进。所以我们要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就要想办法把有机质还原到土壤中,我认为有四个措施:种、养、还和施肥,‘种’即种绿肥和豆科作物;‘养’即适当休耕,让土地有喘息的机会;‘还’即推进秸杆还田;施肥,就是增施有机肥。”
王淑平还表示,这十几年,她一直在推肥料。“一开始老百姓对化肥不了解的时候,我推广化肥,亲眼看到老百姓的小麦产量600-700斤增产到1000多斤,这是化肥的贡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增长后,我发现老百姓化肥施得很多,但是产量增加得并不多,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种植户说他的金银花根得了一种病,当时种植户说,只要你把这个病治好,再贵的肥我也买,后来我们用生物有机肥治好了他的金银花病,这让我意识到生物有机肥的威力,也让我下定决心把这个产业做好。”
关于有机肥行业中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产业发展建议,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副理事长王敬国表示,从原理上讲,动物粪便做的有机肥在养分上是可以达到标准的。但从整个农业可持续的角度来看,目前按高产土壤的要求,土壤的有机质还是偏低的。建议加大畜禽粪便和秸秆还田两种原料的有机肥产业的发展,保持土壤养分供应,提升土壤有机质,进而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就大家关心的有机肥检测标准问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季表示:“有机肥的标准检测一直备受争议。我现在觉得在标准检测上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重金属,第二个是抗生素,第三个是腐熟度;还有一个就是水分指标。我现在编了一个有机肥的产品检测标准,现在还在征求意见。我个人认为未来有机肥形成一个两极管理的模式比较好,即按堆肥和有机肥两级检测。”
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中国农业大学马骥教授、河北省土肥站站长陈洪利、根力多生物副总经理燕国胜、山东中创亿丰董事长刘亚民、北京天极视讯总工王伟也分别发言,冀中南各地的土肥站工作人员,根力多的部分经销商等100余位代表参与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