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平衡”是施肥的基本原则。化肥之所以利用率低,被误解为“产能过剩”,要被“限用”甚至被“替代”,并不是化肥的错,全国年产6000万吨化肥,平均施到每亩耕地仅30多公斤。问题根源在于我国农村进入“后有机种植”时代,物质循环和养地的传统被主流理论界忽视,被农民遗忘。化肥失去有机质养分这支同盟军而孤军奋战,难免自身损失惨重(利用率低),还导致战事惨败(农业低产和土壤贫瘠化)。
所以化肥产业结构必须彻底改革,研究“阴阳平衡”,把丰富的有机质资源变成精细高效的小分子有机碳物质,组装到化肥里去,生产出中国特色的“棕色化肥”,化肥企业的前途将一片光明!
理论的错误,工艺的荒唐,让我国商品有机肥料走入歧途,不仅没有起到肥料体系阴极的作用,还被边缘化。有机肥料行业应找回自己的“魂”——碳养分,以尽可能多地保留小分子有机碳为原则,才能造出优质高效有机肥。
腐植酸行业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在肥料市场难觅芳踪。其实优质腐植酸与碳肥只隔一道桥。腐植酸行业不要妄自菲薄,只把自己当 “土壤改良剂和肥料增效剂”,而要敢于喊出“我能给土壤和农作物提供有机养分”,积极采纳先进工艺技术,把腐植酸分子不断做小。
我国微生物肥料产品普遍表现不稳定,有时竟不如优质有机肥。所以目前微生物肥料价格上不去,农户口碑不佳,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比较多。但最为普遍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微生物没有贴身的“营养包”——碳养分,这如同空降兵不带干粮,微生物们“空降”到恶劣的土壤环境便失去生存繁殖能力。微生物专家们也对此产生误解,以为土壤中有机质含有58%的碳,饿不着微生物。殊不知此碳非彼碳,有机质中几乎没有可被微生物直接吸收的碳。微生物肥料厂的朋友,给你们的微生物宝宝配带“婴儿奶粉”吧。
无土栽培需要水溶肥,但是商品有机肥溶不进水,腐植酸易絮凝,所以我国现在的无土栽培营养液几乎清一色用高溶解性化肥配制。这种肥料栽培的农产品,外观不健壮,口感乏善可陈,这些都是缺碳的表现。要振兴无土栽培,必须解决营养液“阴阳平衡”问题,在配制营养液时,按“EC/( N+P2O5+K2O)=0.25”的原则加入液态有机碳,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必定面貌焕然一新,产量和单价都可以大幅度提升。
纯无机营养液缺碳细菌不繁殖,作物根系一般不会缺氧,加入碳养分后,液体中C/N提高,细菌会很快繁殖,易造成根系缺氧,液体培养基中的“菌氧效应”与土壤相反。这一点必须注意。
(李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