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四川国光成立作物调控技术研究院

□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10月11日,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四川成都成立国光作物调控技术研究院。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永泉、秘书长花荣军,四川省植保站站长尹勇,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总工程师刘可佳,浙江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所长王强,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刘俊及多位学会、协会领导,湖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资传媒等媒体代表应邀参会。

    研究院成立恰逢其时

    植物克隆、良种选育、工厂化农业、转基因农业、作物化控、节水农业是现代农业六大新技术。专家认为,这六大新技术都离不开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调控技术,“调节剂+调控技术”是落实农业部“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提质增效、节本增产”行动方案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成立作物调控技术研究院是积极响应国家农药、肥料零增长的举措。开幕式上,国光总经理颜亚奇在致辞中说:“国光一直致力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成立作物调控技术研究院是国光继2017年中国园艺学会授牌科技专家工作站后,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又一盛事。”

    据了解,早在2005年国光在全国就已成功实现现款现货、先款后货,将市场上400多名业务代表全部转入公司作物技术部,进行农业高校相关课程培训。十多年来,这些从各大农学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的400多名技术人员通过不断培训、学习、在田间地头开展试验示范、技术讲座、资料编写、咨询解答和种植技术服务,积累了丰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知识和应用技术,成功总结出“前促、后控、中平衡、冬保护”果树管理十字歌。2015年国光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加上原公司省级技术中心150多位技术人才,这支从事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研发和田间应用研究的队伍扩展到近600人。公司也定位于专做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溶性肥料,为了更好与专家学者合作,在多位农业专家建议下,公司决定在原国光省级技术中心基础上成立国光作物调控技术研究院,专门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作物系统解决方案中的应用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农业。

    积极向创新主体迈进

    与会嘉宾代表先后对国光作物调控技术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刘永泉表示,国光作物调控技术研究院的成立是企业向创新主体迈进的坚实一步,也是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光这一决定带有前瞻性,顺应时代潮流,具有三个标志:一是标志企业发展进入由创新引领发展阶段;二是标志企业今后对业绩考量从关注量的扩张转型到更加关注质的提升;三是标志企业产品研发和应用开发团队更加走向专业和成熟。 “相信有了研究院的架构,对整合相关领域优势人才资源,凝聚科研机构、大学、推广机构专业力量将起到积极作用。”刘永泉说。

    刘俊也表示,国光从最初的小作坊成长为农业类上市公司,取得的成绩和收获的荣誉令人尊敬。希望国光今后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用科学、合理的办法推广新技术,让农民使用放心,让市场监管放心。随后,与会领导、专家共同揭牌并宣布国光作物调控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

    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分别针对国光作物调控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提出了前瞻性与建设性意见,参会农资经销商、种植大户代表结合自己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发表了看法,媒体界人士也表示将通过自身平台对公众传播正确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认知,让这一技术在现代农业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国光董事长颜昌绪对长期以来支持和帮助国光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工作的领导、专家表示感谢,他总结说:“国光作物调控技术研究院离不开各位领导、专家长期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你们,这个作物调控技术研究院是办不好的,国光愿与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合作,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中国植物生长调节剂产业和中国绿色健康农业的进步和发展。”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