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飘十余里,金秋喜迎丰收年。现正值东北地区收获时节,在辽宁省铁岭市杨木林镇的道路两旁,大片金黄的稻田成为最美丽的风景,低垂着的金黄稻穗正贪婪地吸收着秋日的暖阳,等待辛苦劳作的农民前来检阅收割。在满目金黄中有一片近百亩的稻田显得与众不同,排列整齐、茎秆挺拔、稻穗低垂,看着甚是喜人,就连过往的农户也不禁称赞一句:这稻子长得真好!
水稻增收了1.6万元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记者看来,这稻子虽是长得喜人,但农户最为关心的产量和质量又该怎么判断?记者联系到这片稻田的主人张守海。张守海憨笑着告诉记者:“这稻子啊,从外观上主要看苗的整齐程度,分蘖数多少,有没有死棵,后期是否脱肥、贪青或是倒伏。除了看,我们用手捋一捋稻穗就能凭手感判断出这株稻子结粒多不多、有没有空壳,通过看和捋基本上就能估算出大概的产量。”说着,张守海用手指着路对面的一片稻子说:“这一片稻子就出现了大面积倒伏,稻穗接触不到阳光,透气性变差,就算结粒多但是籽粒饱满程度跟不上,势必会造成减产,而且还给机器收割造成了很大困扰。”
经过张守海的估算,今年他的水稻亩产量能达到1200斤以上,比往年有大幅增产。他还告诉记者,通过他的观察,水稻籽粒数量由往年每穗180粒增加到190粒,千粒重也高了,要是按照去年1.6元/斤的水稻价格,今年他这一百亩地可以增收1.6万余元。
如此“出众”的水稻是怎么种出来的?张守海说,只因为他选择了大厂家、质量好的肥料,今年多亏了金正大的水稻高产解决方案。
用了假肥料
600亩玉米绝收
原来,张守海除了种植户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还是铁岭市海纳百川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他和肥料之间还有着那么一段不忍回首的往事。就在几年前,眼看着年龄越来越大,家里的年轻人又不愿回乡务农,于是张守海联合同村的几个老兄弟把自家的和承包的耕地进行统一管理、规模化种植,通过机播、机收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作为社长,张守海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上,不仅要对种子的质量把关,更要对决定产量的施肥管理全权负责。哪成想,2015年他在肥料的选择上吃了大亏。
那一年合作社刚成立不久,因为在购置农机和承包土地等的费用上消耗过大,在肥料的投入上就显得捉襟见肘。眼看着春播将至,算来算去还缺着600亩的玉米肥没有着落。正在发愁的时候,“忽悠团”主动上门找到张守海,声称可以以较低价格提供肥料产品。张守海琢磨着,“忽悠团”的产品恰能解决他的燃眉之急,哪怕是些低端肥料、肥效差些,但终归不至于减产,便接受了这批肥料产品。到了玉米壮秆成粒的时候,张守海发现不对劲了,玉米粒长的特别少不说,很多玉米棒上根本就没有长粒。当时张守海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肥料有问题,他赶紧拨打卖肥人电话,可“忽悠团”早已逃之夭夭。
金正大肥料让他放了心
600亩玉米的收成全完了,这对于刚成立的合作社来说简直是巨大的打击,张守海也着实沉默了一阵子。但是身为社长他不能就此一蹶不振,他又打起精神多方请教、学习肥料知识,更是下定决心:以后假肥料坚决不用,要用就用大厂家的好产品。经过多方了解,张守海瞄准了金正大肥料,多次的示范观摩会让他对金正大产品的肥效和服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所以今年他在玉米和水稻上均使用了金正大肥料。这不,眼下水稻的长势让他彻底放心了。
除了保证肥料产品的质量好、肥效高以外,针对铁岭地区水稻种植中经常遇到因为倒春寒、寒潮冷害及风灾等原因导致的减产和倒伏情况,金正大农科院农艺师刘维宇还给张守海制定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底肥施用20-14-16的复合肥,返青肥追施增效尿素,苗床期施用防寒叶面肥,后期有条件可以飞防喷施磷酸二氢钾,这个方案能很好地促进水稻分蘖和根系发育,减少倒伏提高产量。
在金正大水稻解决方案的帮助下,不仅合作社的水稻产量增收了,张守海身上的担子也轻了。他激动地告诉记者:“金正大肥料就是有保障!有了金正大水稻解决方案,我这个社长也能省省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