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首都天安门正东50公里,有一家名叫三河香丰肥业的农资公司,十几年来始终坚持信义为天,把农民当作朋友、亲人,在华北地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农民的信任。香丰肥业经理李健在接受采访时,向广大同行呼吁:“农民是农资人的衣食父母,农资经销商应挺直脊梁,做良心农资,筑起抵御假化肥的一道长城!”
道不同,不相为谋
农资人的365天,是往返于田间地头,奔走在农民心头的365天。用李健的话说,卖农资“既是辛苦活,更是良心活”。由于经常需要跑市场,风餐露宿几乎成为他的日常“标配”,对家人陪伴少,也成为他长久以来的一块心病。不过,当被问及是否后悔做农资生意时,李健告诉记者:“不后悔,农民是最朴实的一个群体,与他们打交道很自在。农民又是最辛苦的一个群体,能够为他们做点事很开心!”
近年来,国内化肥行业逐步进入转型升级的历史阶段,作为奋战在一线的农资人,李健深感压力剧增。“我们公司坚持品质第一,合作伙伴主要是像中农、罗钾、开磷这样的大企业。销售压力倒在其次,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假化肥乱市的情况比较严重。”李健坦言,“大品牌肥料的品质有保障,但是成本高,中间利润低,很容易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
受原料成本抬升的影响,正规生产企业的优质化肥产品,价格往往偏高,因此,在许多地区的农资市场上,出现了假冒伪劣“杂牌军”围剿大品牌“正规军”的现象。对此,李健认为,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不法商人违法成本低且有利可图,其二是农民辨别能力差且贪图便宜。作为一名农资人,李健对生产、销售假化肥的行为感到深恶痛绝。他在做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地区的低价假冒化肥泛滥于市。一些化肥小厂,以氯化铵加海盐为原料生产劣质化肥,农民使用了这样的产品后,土地出现严重的板结,那种欲哭无泪的绝望神情,使李健感到痛心疾首。他表示:“香丰肥业靠诚信起家,多年来用过硬的质量赢得了口碑,其间,也抛弃了一些参与制假售假的合作商。我们宁可少赚钱、不赚钱,甚至就算关掉公司,也绝不与坑农、害农的‘害群之马’为伍,做昧良心的生意。”
走与呼,信义为天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古往今来,“信义”二字已成为燕赵大地的文化脊梁。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北人,李健的血脉里也流淌着“信义”的基因。这些年,为了帮助农民辨别和避免购买假化肥,他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李健曾遇到过一位购买了假化肥的农民,在作物出现营养不良,明知受骗的情况下,仍不肯承认,而是在夜里偷偷追施尿素。他感慨说:“这个事很有代表性,许多农民仍存在贪图便宜的心理,以及肥料施得越多越好的错误理念。”
在河北保定地区,李健为一家种植麻山药的农户算了一笔账:今年,当地的麻山药售价达到3元/斤,比去年高了7、8角钱,按8千至1万斤/亩的正常平均亩产计算,每亩减去7、8千元成本的收入也在2万元左右。然而,由于那户农民购买施用了低价的假冒硫酸钾肥料,最终的亩产只有2、3千斤,损失可想而知。
信义为天,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农资是个良心买卖,一些农民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但我们仍要耐心地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减少损失,增产增收。”李健是这样说的,多年来,也一直是这样奔走和呼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