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千百年来蕴藏在土地里的朴素哲学。然而在今天,提高土地收益不能只靠埋头苦干,还要讲方法、讲技巧,对农资产品的选择也尤为重要。在天脊集团投产三十周年之际开设《天脊种植达人》专栏,目的就是通过讲述农民的故事来揭示科学种田与丰收的要义。
郝齐重,熟悉的人都喊他老郝,也有取经的农户敬称他“郝老师”。老郝今年38岁,家住河南省南阳市,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种了半辈子地的老郝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种植牛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要说起种地,称他为专家一点不为过,提起老郝的名字当地人都竖起大拇指说:“老郝种地真的有一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老郝幼时家里并不富裕,早早地便下了学,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虽然下了学,但他却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种地虽然谁都能种,但并不是谁都能种好的。老郝没有什么一技之长,但好在有一把子力气和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农村人日常的生活规律。但是,每当村民吃过早饭下地耕作,总能看到老郝已经在地里劳作多时了。而到了晌午或晚上,村民都收工回家时,老郝却依然弓着背,要么在锄草,要么在打药。有时会有人问上一句:“老郝,该吃饭了,还不回呢?”每当这时,他才会直起腰,抹把汗,笑着说:“就回咧。”
俗话说:人勤地不懒。老郝家的地块总是最干净的,庄稼长得总是最好的。每每有人路过,都会称赞一句:“咦,这是谁家的地,你看看多干净,一棵草都没有,这庄稼长得多齐、多好。”若有村里人听到,便会回一句:“谁家的?老郝家的!”久而久之,十里八村的都知道了老郝这号人物,知道了如果看到一块地收拾得干干净净,庄稼长得整整齐齐,那肯定是老郝家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的女人也开始进城打工了,不少人家把地都承包了出去。老郝想了想自己最擅长的还是种地,也不愿离家太远,自己家的地管理下来精力绰绰有余,便承包了几亩地。地多了,管理起来难度也就大了。好在种了这么多年地,经验比较丰富,加上平时喜欢学习一些种植技术,真正管理起来也不是很困难。就这样,老郝的地越种越多,却也越种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当地人都知道有一位老郝,是个种植牛人!但老郝却对此并不在乎,他时常对别人讲:“我不是什么牛人,我就是个种地的。但你别看不起种地的,种地种好了也能种出名堂!”
庄稼要高产,用肥很关键
名气起来了,当地不少种植户便闻讯前来,想要学习学习老郝的种植技巧,他也不藏私,有问必答。他说:“种地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巧活。第一,人不能懒。人懒地也懒,管理不舍得出力气,收成自然不好。第二,要知道什么时候种、种什么合适。现在种地还得靠天吃饭,但天公不作美大家收成都下降时,你能通过及时的田间管理减少损失,相比而言也算是坏光景的好丰收。第三,用肥很关键。化肥是作物的粮食,选好肥,用好肥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庄稼的产量。”
目前,老郝种有40多亩地,主要种有春花生、夏玉米和冬小麦。今年天气虽然不太好,但玉米亩产1000多斤,花生亩产700-800斤,而往年花生最高能达到400-500斤。对于产量能够提升,他说:“前些年,用肥过于随便,往往肥效不够理想。但近三年使用天脊集团的系列肥料产品后,产量有了明显提高。”
老郝告诉记者,天脊的肥料价格不高,产品效果却很突出,且产品质量稳定。“我与当地的农资经销商都认识,但不能因为与谁关系近就买谁的肥。现在买肥料不能只讲人情,更需要产品质量说话,农产品价格本身就低,辛苦了一年,到头来不能因为用错肥料影响了粮食产量。特别是现在种的地多了,更加不敢冒险。”
目前市场上宣传眼花缭乱,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农民难以辨别优劣。老郝认为,“选肥料固然需要考虑价格,但也不能一味贪图便宜,要相信品牌的力量,就像天脊集团,大品牌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而稳定的肥料产品质量决定了稳定的作物产量,配以合理的田间管理,每个人都是种植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