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9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三正联合”提供定制化“四良服务”
金正大、正大、先正达助力东北“优粮”产业大发展
□《中国农资》记者 陈元邦

梨树县“玉米优粮”项目圆满达到预期目标。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在积极引导农民做好“镰刀湾”地区玉米调减、种植结构转型工作的同时,玉米主产区的生产仍然不能放松,这对我国玉米生产的质、量双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内种子、肥料、植保等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金正大集团、正大集团、先正达中国率先探索“三正联合”,共同协作打造国内“优粮”产业,并于今年在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美誉的吉林省梨树县启动了“玉米优粮”的试验示范。眼下,金秋已至收获在望,“三正联合”的首次合作成果如何?“优粮”产业又该怎样具体操作?成为了梨树县乃至东北地区农民和合作社最为关心的问题。

    9月26日,由金正大、正大、先正达中国共同主办的2017梨树县优质粮基地建设项目秋季观摩会在梨树县高家村召开,会议吸引了梨树县及周边地区40多家合作社前来参观。

    “三正联合”提供“良种良肥良药+良法”

    在会上记者了解到,“三正联合”的“优粮”产业项目,主要是为合作社、农场主以厂家直供的形式提供定制化的一揽子种、肥、药产品和专业、系统的全方位技术解决方案,并以厂家直接回收的产销直通模式达到双向闭合。该模式以种、产、收全程管控,科学指导,复合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人工投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最终让农民受益。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不断进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转变,尤其是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的土地集约化经营模式的管理,必须在提高或是保持产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关义新认为,以梨树县为例,每个合作社管理的土地面积在200-500公顷,他们对于投入成本的管理更为精细,更需要农资产品的定制化。这对作物的育种、肥料的减施增效、生物防治技术、粒收和相关配套的免耕栽培技术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单靠一家企业很难满足这样的既定需求,这也是促成“三正联合”协作的重要条件。

    襄阳正大副董事长程仑也表示,现阶段的发展不再需要单打独斗,对于企业来说,发展离不开优质资源的融合与合作;对于种植者来讲,好的效益代表着高的产量和好的质量,除了自身的种植管理水平,更需要一系列的生产资料保驾护航。“‘三正联合’提供定制化‘四良服务’即各自拿出良种良肥良药,协调各家之所长集中提供定制化良法,包括后期的收储、运输等环节,结合合作社擅长的优秀种植管理经验,从种到收把过程管理好,真正种出好的粮食,实现好的效益。”程仑坦言。

    金正大减肥见实效,“三正联合”获认可

    据金正大农科院农艺师孙家骥介绍,金正大作为“三正联合”模式中提供作物营养的重要环节,深入田间地头,反复严谨试验,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合作社所需的定制化肥料产品。针对梨树地区不及时追肥或多次追肥的情况,提供具有缓控释功能的长效肥料。“金正大控释肥含锌、硼、黄腐酸钾、氨基酸等增效成分,氮素形态上速效氮与控效氮相结合,满足玉米一季氮素需求,同时含有磷钾及各种中微量元素,平衡各种养分对玉米的补充,保障玉米产量和品质。”孙家骥说。

    关义新告诉记者,梨树地区玉米种植后期脱肥现象十分普遍,非常影响产量。金正大控释肥产品通过科学的配比,增加了后期肥效释放的比例,切实达到了减少后期追肥的用量。此次观摩会示范田的管理者,康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青魁也表示:“每公顷用肥2000斤左右,用金正大控释肥减产到1600斤,玉米生长情况完全没受影响,苗齐苗壮、根系发达,后期没有脱肥现象,预估产量还会有所增长,品质达到‘优粮’标准。”

    观摩会现场测产也证实了杨青魁的预期,经现场专家组实测,该示范田在减少20%肥料用量的情况下,实现每公顷产出26000-28000斤,相比习惯施肥每公顷增产3000-4000斤,达到了减肥增产、节本增收的效果。

    观摩会达到了良好效果,参会人员也亲眼见证了“三正联合”的新农业生产模式。相信在未来,“三正联合”会为东北乃至全国的“优粮”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