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正阳县是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花生种植面积、年产量连续19年位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花生之都”、“中国富硒花生产业化基地县”,享誉全国。近年来,由于常年的连续耕作,和不科学的施肥习惯,正阳县的土壤问题日益严重,给农民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土壤改良刻不容缓。为此,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司尔特”)特联合河南农业大学,走进正阳,开展一系列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项目,旨在引导农民科学用肥,改良土壤状况,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9月14日,中国农业大学-司尔特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河南正阳)花生现场观摩会顺利召开。司尔特销售总公司总经理文继兵、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叶优良、司尔特销售总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海波、司尔特豫南销售公司总经理程宇宁、河南农业大学白红波与当地的经销商、种植户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了现场观摩。
按需给养
测土配方助高产
河南与山东都是农业大省,也是花生种植大省,但山东省花生亩产量可达1000多斤,而河南省花生亩产量却仅800斤左右。相比之下,河南省花生产量仍有很大潜力。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河南省花生亩产量呢?
叶优良教授告诉记者,花生产量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方面是种子问题,不同区域对于种子的要求不尽相同,需要因地制宜选种;另一方面是病虫害问题;而最为重要的便是土壤肥料的问题。花生对土壤要求十分严格,对肥料也较为挑剔,目前农民施肥更多是凭感觉而行,但这种施肥习惯极不科学。很多时候农民购买的肥料质量无法保证,且肥料是否是作物所需要的也待考量,盲目施肥不仅危害土壤也影响花生产量,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叶优良还说:“花生本身具备固氮能力,所以肥料中氮元素含量不宜超过20%,经过对本地区土壤检测,确定了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6-8-20的配方肥最适合本地区花生生长,这个大配方在以后将不断改良,加入更多中微量元素,尽量逐渐做到精准配方施肥。”
通过现场观摩发现,用过配方肥的花生根瘤多,固氮能力强,根系发白、发亮,一棵结果30多个,果实饱满。据悉,合理施肥还能降低花生白绢病、青枯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病率。
前来参会的张新军是司尔特的老客户了,他表示:“现在农村用肥也讲究品牌,辛苦一年,谁都不愿拿粮食收成开玩笑。我家里种了21亩花生,全部用的司尔特的肥料,相比前几年用的其他肥料,司尔特的肥料不仅价格低、用量少,收成还增加了。原来一亩地要用100斤肥料,现在用80斤就够了。所以,不能以价格论贵贱,还是要以肥效见高低!好肥料不一定贵,最贵的是假肥料!”
将心比心
以质量赢得市场
八年前,司尔特在正阳的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如今,司尔特在正阳已是家喻户晓。司尔特营销配送中心的邵新旺这8年便是从无到有,一步步将司尔特系列产品送进了正阳的家家户户。8年来,邵新旺专一经营司尔特系列产品,现年销售额达1700吨。他表示,背靠大树好乘凉,尽管品牌单一,但是一个优秀的品牌为经营带来的好处也是极大的,农民在使用中切切实实感受到司尔特产品带来的增产增收的效果,便会一传十、十传百,自发带动周围的人,稳定的肥效带来了稳定的客户群体。“目前,司尔特在正阳县的口碑甚好,尽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我每年的销售额仍保持稳定增长,相信几年后,翻个番问题不大。”
稳定的产品的质量,使得司尔特很快便在河南市场站稳了脚跟,多年的质量抽查从未出现过一次质量问题,司尔特仿佛成了当地的“免检品牌”。文继兵表示,做良心企业、产良心肥是司尔特始终秉承的宗旨,司尔特对品牌负责、对农民负责,希望能够尽自身所能,提高农民科学用肥意识,为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尽一份力。“假冒伪劣的肥料不仅打乱了市场秩序,更严重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司尔特希望农民不再上当受骗。每一户农民都能用上放心肥,是每一个司尔特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