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提高耕地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科学用肥治理土壤污染高峰论坛”隆重召开。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陈晓华强调指出,提高耕地质量,推动绿色发展,重点是先从发展绿色生产入手,关键是创新好的体制机制。论坛上,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硅谷牌”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在治理土壤污染,特别是在治理土壤盐碱化、酸化、重金属镉污染、板结等方面效果突出,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及行业的强烈关注。
此次论坛由农民日报社、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华中农业大学、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主办。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陈晓华,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耕地质量检测保护中心主任曾洐德,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园结,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天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局长梅旭荣,湖北省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涂书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王利军,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鸿君,硅谷肥业首席农化专家曹宝忠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硅谷核心客户代表和新闻界媒体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大会。
农业发展:创新体制是关键、科技支撑是保障、绿色生产是重点
陈晓华在论坛上指出,“提高耕地质量,推进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央强调要调优,就是要调优产品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尤其要突出一个“绿”字,即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构建我国的绿色肥料体系。现代农业需要科技创新,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农业,才能使农业的短板实现弯道超越和快速发展,这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绿色发展,重点是先从生产入手,通过绿色生产来创造绿色生活,从而保护好绿色的生态;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要建立起政策的激励机制、法律的约束机制、市场的选择机制、主体的带动机制、科技的支撑体制。
柯炳生表示,推进绿色发展需要新理念,需要科技支持,需要政府支持。绿色发展之路会使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绿色发展关键之一是节约。发展农业最宝贵和最关键的资源一是土地,二是水,所以要节约土地,要节约水。发展现代农业是节约土地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它能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就相当于节约了土地。
曾洐德表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在工作上,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带动社会和农民的投入;要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在思路上,强化耕地资源“量质并重”、 耕地保护“质量红线”的理念;健全管理机制、补偿机制。在原则上,要坚持“四个统筹”: 一是统筹当前和长远;二是统筹生产和生态;三是统筹工程与农艺;四是统筹农机与农艺。在技术路径上,要突出改、培、保、控的“四字要领”。
谈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的问题,刘天金强调应做到四个方面:一是要选用集约性品种,减少农业投入品的过度使用;二是要创新农作制度,促进耕地保护利用;三是统筹水资源集约利用,提升保肥续墒能力;四是消减农药污染,构建土壤健康生态。
梅旭荣提出在优化绿色农业发展格局、探索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推行优质绿色生产、拓展农业绿色功能、倡导绿色节约消费等方面要加强科技支撑,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治理耕地:有机硅水溶缓释肥治理土壤污染成效明显
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在大会上做主题演讲,他介绍到,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现如今因各种原因导致40%的土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土壤板结、盐碱化、酸化、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土壤污染不仅使农产品品质严重下降,还制约了农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使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国民身体健康受到严峻挑战。硅谷人研发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系列产品利用有机硅新材料的特性,使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改性,产生了超强分散性、亲土性和改土性,使各种土壤污染问题迎刃而解。粮食安全事大、生态保护事大,硅谷人将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治理土壤污染,唤醒土地灵性,恢复大地生命之春。
据了解,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寸草不生的白茫茫的盐碱地使用了硅谷肥料,向日葵出苗率达到85%,花盘直径达30公分,亩产达到400斤,实现了增产、增效。在北方一些盐碱土壤的pH值达到8-10,使用硅谷的肥料能把土壤校正到中性。在南方的酸性土壤,有的pH值达到4.5,只要使用了硅谷肥料,都能调整到中性。 在湖北公安县,硅谷农科院与华中农业大学创立的治理重金属污染示范基地,使用有机硅治理重金属污染钝化剂功能性肥料,可有效阻断水稻对重金属镉的吸收。经检测,稻米含镉量是每公斤0.02毫克(国家标准为每公斤0.2毫克)。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大米含镉问题,每亩还能增产水稻150多公斤,增收400多元。江西吉安县一座茶园因重金属污染超标导致出口受阻,使用了硅谷肥料,产品达到了符合欧盟的标准,大量出口到欧盟市场。在河南南阳使用硅谷肥料,把烟叶中的重金属含量降到了国标以下。
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鸿君表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离不开耕地质量的提升,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化肥零增长行动,有效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硅谷肥业将全面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恢复农产品原生态味道。
论坛上,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涂书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王利军,硅谷肥业首席农化专家曹宝忠分别就“有机硅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效果和应用”、“硅谷肥料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机硅肥料开启土壤污染治理新时代”等主题做了精彩报告。
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陈晓华:
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提高耕地质量,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最根本在于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绿色理念为指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特别是通过奖补政策等,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的政策体系。
建立法律约束机制。要完善绿色农业法律法规体系、绿色农业的标准体系,还要加快建立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预警体系。比如,规模养殖场的环评问题、地膜污染的问题、重金属超标产品的管控问题等,都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管理。
建立市场选择机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选择机制,促进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让农民在绿色发展中获益。同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手”,一方面,政府要承担起维护市场环境的责任。
建立主体带动机制。要抓住农业绿色变革的引领力量,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他们引领和带动农业转型升级。
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必须调整科技发展的目标和导向,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布局,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人才等要素向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倾斜,构建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耕地质量检测保护中心主任曾洐德:
健全“两个机制” 实现“两提一改”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持续推进,不断提升耕地质量。
健全“两个机制”:一是管理机制。抓住划定耕地“质量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这一契机,建立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管理、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等各项管理制度,同时积极推动立法,逐步实现耕地质量管理常态化、法制化和规范化。二是补偿机制。探索并推动设立耕地保护补偿政策,为耕地质量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争取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支持农业部门开展耕地质量建设。
努力实现“两提一改”。“两提”就是提高田间设施水平和耕地基础地力。一是提高田间设施水平。整合资金,加大投入,确保到2020年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二是提高耕地基础地力。通过土壤改良培肥等耕地内在质量建设,力争到2020年,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一改”就是改善耕地质量环境。推动开展耕地质量修复和污染综合治理,力争到2020年,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利用率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残膜回收率达到80%,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耕地酸化、盐渍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涂书新:
有机硅在防控重金属污染方面有突出表现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是镉、镍、铜、砷、汞、铅等重金属污染。而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pH值下降0.5-2,也包括酸雨,致使土壤酸化,极大地活化了土壤重金属,提高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经研究发现,有机硅有很好的营养功能。硅是植物的有益元素,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必需元素。硅参与植物细胞结构形成。植物细胞内硅主要沉积在细胞间隙、细胞外层结构、细胞壁或细胞腔中。硅提高抗倒伏、抗旱和抵御病原物侵染等能力。硅提高植物光合能力,降低蒸腾作用。硅增加作物产量,能延长上部叶片的生理功能期,起到增粒、增重的作用。硅能调节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硅在防控重金属污染方面也有很好的表现。利用土壤重金属钝化技术和叶面阻控技术,通过土壤重金属钝化剂(一种土壤调理剂),提高土壤pH和吸附固定重金属,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减少植物吸收。叶面阻控剂能够阻止镉转运基因的表达,堵塞镉转运通道及固定镉离子。
河北硅谷肥业通过引入有机硅,与肥料养分结合,研发生产的有机硅治理重金属污染钝化剂功能性肥料,与对照相比,施用硅谷肥料后,土壤交换态镉(有效镉)显著下降,而铁锰结合态镉(无效态镉)显著上升。
下一步,应加强有机硅材料(钝化剂和阻控剂)的选择、配方的优化,提高相应的施用技术,加快相关的标准与法规的制定,推进系列产品的产业化。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王利军:
硅谷肥料为绿色农业发展助力
近年来,为实现巴彦淖尔市化肥的减量增效,市农技推广中心积极引进各类新型肥料并在不同作物上开展试验示范。其中,2016年引进硅谷缓控释肥,在玉米、向日葵、果蔬菜类等作物上开展试验,试验面积44亩。从结果看,粮食作物增产率为8.5%-15.4%,平均亩增收70元;瓜果蔬菜增产率为10%-22.1%,平均亩增收540元。增产增收效果较为明显。2016年全市应用硅谷缓控释肥1000吨,占全市缓控释肥用量的13.3%,应用面积4万亩以上,2017年达到1500吨。
巴彦淖尔市现有耕地1072.8万亩,其中484万亩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次生盐碱化,占总耕地面积的45.1%。其中,轻度盐碱地257万亩,中度盐碱地148万亩,重度盐碱地79万亩。盐碱化耕地土壤肥力水平低,通透性差,导致种植作物长势弱、产量低、效益差,严重制约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农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发展。近年来,市农技中心与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自治区土肥站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在盐碱化耕地治理试验示范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程度盐碱化耕地治理集成了三种改良技术模式。“五位一体”改良模式主要是指施用脱硫石膏、掺混明沙、增施有机肥、施用改良剂、种植耐盐作物集成的改良技术。期间,市农技中心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了新型改良剂、调理剂、生物菌剂、纳米碳溶胶等20余项试验示范。其中有机硅治理盐碱土壤专用活性剂试验开展面积100亩。以临河区乌兰图克镇新胜村六社试验数据为例,施用有机硅治理盐碱土壤活性剂,有机质较播种前高2.7g/kg;pH值较播种前低0.73;全盐比播种前低1.5g/kg,改盐提质效果明显。2017年,全市应用有机硅治理盐碱土壤专用活性剂改良盐碱化耕地面积在450亩以上。
9月16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提高耕地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科学用肥治理土壤污染高峰论坛”隆重召开。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陈晓华强调指出,提高耕地质量,推动绿色发展,重点是先从发展绿色生产入手,关键是创新好的体制机制。论坛上,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硅谷牌”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在治理土壤污染,特别是在治理土壤盐碱化、酸化、重金属镉污染、板结等方面效果突出,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及行业的强烈关注。
此次论坛由农民日报社、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华中农业大学、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主办。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陈晓华,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耕地质量检测保护中心主任曾洐德,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园结,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天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局长梅旭荣,湖北省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涂书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王利军,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鸿君,硅谷肥业首席农化专家曹宝忠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硅谷核心客户代表和新闻界媒体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大会。
农业发展:创新体制是关键、科技支撑是保障、绿色生产是重点
陈晓华在论坛上指出,“提高耕地质量,推进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央强调要调优,就是要调优产品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尤其要突出一个“绿”字,即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构建我国的绿色肥料体系。现代农业需要科技创新,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农业,才能使农业的短板实现弯道超越和快速发展,这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绿色发展,重点是先从生产入手,通过绿色生产来创造绿色生活,从而保护好绿色的生态;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要建立起政策的激励机制、法律的约束机制、市场的选择机制、主体的带动机制、科技的支撑体制。
柯炳生表示,推进绿色发展需要新理念,需要科技支持,需要政府支持。绿色发展之路会使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绿色发展关键之一是节约。发展农业最宝贵和最关键的资源一是土地,二是水,所以要节约土地,要节约水。发展现代农业是节约土地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它能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就相当于节约了土地。
曾洐德表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在工作上,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带动社会和农民的投入;要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在思路上,强化耕地资源“量质并重”、 耕地保护“质量红线”的理念;健全管理机制、补偿机制。在原则上,要坚持“四个统筹”: 一是统筹当前和长远;二是统筹生产和生态;三是统筹工程与农艺;四是统筹农机与农艺。在技术路径上,要突出改、培、保、控的“四字要领”。
谈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的问题,刘天金强调应做到四个方面:一是要选用集约性品种,减少农业投入品的过度使用;二是要创新农作制度,促进耕地保护利用;三是统筹水资源集约利用,提升保肥续墒能力;四是消减农药污染,构建土壤健康生态。
梅旭荣提出在优化绿色农业发展格局、探索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推行优质绿色生产、拓展农业绿色功能、倡导绿色节约消费等方面要加强科技支撑,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治理耕地:有机硅水溶缓释肥治理土壤污染成效明显
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在大会上做主题演讲,他介绍到,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现如今因各种原因导致40%的土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土壤板结、盐碱化、酸化、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土壤污染不仅使农产品品质严重下降,还制约了农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使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国民身体健康受到严峻挑战。硅谷人研发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系列产品利用有机硅新材料的特性,使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改性,产生了超强分散性、亲土性和改土性,使各种土壤污染问题迎刃而解。粮食安全事大、生态保护事大,硅谷人将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治理土壤污染,唤醒土地灵性,恢复大地生命之春。
据了解,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寸草不生的白茫茫的盐碱地使用了硅谷肥料,向日葵出苗率达到85%,花盘直径达30公分,亩产达到400斤,实现了增产、增效。在北方一些盐碱土壤的pH值达到8-10,使用硅谷的肥料能把土壤校正到中性。在南方的酸性土壤,有的pH值达到4.5,只要使用了硅谷肥料,都能调整到中性。 在湖北公安县,硅谷农科院与华中农业大学创立的治理重金属污染示范基地,使用有机硅治理重金属污染钝化剂功能性肥料,可有效阻断水稻对重金属镉的吸收。经检测,稻米含镉量是每公斤0.02毫克(国家标准为每公斤0.2毫克)。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大米含镉问题,每亩还能增产水稻150多公斤,增收400多元。江西吉安县一座茶园因重金属污染超标导致出口受阻,使用了硅谷肥料,产品达到了符合欧盟的标准,大量出口到欧盟市场。在河南南阳使用硅谷肥料,把烟叶中的重金属含量降到了国标以下。
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鸿君表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离不开耕地质量的提升,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化肥零增长行动,有效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硅谷肥业将全面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恢复农产品原生态味道。
论坛上,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涂书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王利军,硅谷肥业首席农化专家曹宝忠分别就“有机硅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效果和应用”、“硅谷肥料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机硅肥料开启土壤污染治理新时代”等主题做了精彩报告。
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陈晓华:
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提高耕地质量,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最根本在于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绿色理念为指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特别是通过奖补政策等,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的政策体系。
建立法律约束机制。要完善绿色农业法律法规体系、绿色农业的标准体系,还要加快建立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预警体系。比如,规模养殖场的环评问题、地膜污染的问题、重金属超标产品的管控问题等,都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管理。
建立市场选择机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选择机制,促进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让农民在绿色发展中获益。同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手”,一方面,政府要承担起维护市场环境的责任。
建立主体带动机制。要抓住农业绿色变革的引领力量,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他们引领和带动农业转型升级。
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必须调整科技发展的目标和导向,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布局,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人才等要素向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倾斜,构建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耕地质量检测保护中心主任曾洐德:
健全“两个机制” 实现“两提一改”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持续推进,不断提升耕地质量。
健全“两个机制”:一是管理机制。抓住划定耕地“质量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这一契机,建立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管理、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等各项管理制度,同时积极推动立法,逐步实现耕地质量管理常态化、法制化和规范化。二是补偿机制。探索并推动设立耕地保护补偿政策,为耕地质量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争取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支持农业部门开展耕地质量建设。
努力实现“两提一改”。“两提”就是提高田间设施水平和耕地基础地力。一是提高田间设施水平。整合资金,加大投入,确保到2020年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二是提高耕地基础地力。通过土壤改良培肥等耕地内在质量建设,力争到2020年,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一改”就是改善耕地质量环境。推动开展耕地质量修复和污染综合治理,力争到2020年,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利用率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残膜回收率达到80%,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耕地酸化、盐渍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涂书新:
有机硅在防控重金属污染方面有突出表现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是镉、镍、铜、砷、汞、铅等重金属污染。而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pH值下降0.5-2,也包括酸雨,致使土壤酸化,极大地活化了土壤重金属,提高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经研究发现,有机硅有很好的营养功能。硅是植物的有益元素,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必需元素。硅参与植物细胞结构形成。植物细胞内硅主要沉积在细胞间隙、细胞外层结构、细胞壁或细胞腔中。硅提高抗倒伏、抗旱和抵御病原物侵染等能力。硅提高植物光合能力,降低蒸腾作用。硅增加作物产量,能延长上部叶片的生理功能期,起到增粒、增重的作用。硅能调节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硅在防控重金属污染方面也有很好的表现。利用土壤重金属钝化技术和叶面阻控技术,通过土壤重金属钝化剂(一种土壤调理剂),提高土壤pH和吸附固定重金属,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减少植物吸收。叶面阻控剂能够阻止镉转运基因的表达,堵塞镉转运通道及固定镉离子。
河北硅谷肥业通过引入有机硅,与肥料养分结合,研发生产的有机硅治理重金属污染钝化剂功能性肥料,与对照相比,施用硅谷肥料后,土壤交换态镉(有效镉)显著下降,而铁锰结合态镉(无效态镉)显著上升。
下一步,应加强有机硅材料(钝化剂和阻控剂)的选择、配方的优化,提高相应的施用技术,加快相关的标准与法规的制定,推进系列产品的产业化。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王利军:
硅谷肥料为绿色农业发展助力
近年来,为实现巴彦淖尔市化肥的减量增效,市农技推广中心积极引进各类新型肥料并在不同作物上开展试验示范。其中,2016年引进硅谷缓控释肥,在玉米、向日葵、果蔬菜类等作物上开展试验,试验面积44亩。从结果看,粮食作物增产率为8.5%-15.4%,平均亩增收70元;瓜果蔬菜增产率为10%-22.1%,平均亩增收540元。增产增收效果较为明显。2016年全市应用硅谷缓控释肥1000吨,占全市缓控释肥用量的13.3%,应用面积4万亩以上,2017年达到1500吨。
巴彦淖尔市现有耕地1072.8万亩,其中484万亩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次生盐碱化,占总耕地面积的45.1%。其中,轻度盐碱地257万亩,中度盐碱地148万亩,重度盐碱地79万亩。盐碱化耕地土壤肥力水平低,通透性差,导致种植作物长势弱、产量低、效益差,严重制约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农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发展。近年来,市农技中心与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自治区土肥站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在盐碱化耕地治理试验示范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程度盐碱化耕地治理集成了三种改良技术模式。“五位一体”改良模式主要是指施用脱硫石膏、掺混明沙、增施有机肥、施用改良剂、种植耐盐作物集成的改良技术。期间,市农技中心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了新型改良剂、调理剂、生物菌剂、纳米碳溶胶等20余项试验示范。其中有机硅治理盐碱土壤专用活性剂试验开展面积100亩。以临河区乌兰图克镇新胜村六社试验数据为例,施用有机硅治理盐碱土壤活性剂,有机质较播种前高2.7g/kg;pH值较播种前低0.73;全盐比播种前低1.5g/kg,改盐提质效果明显。2017年,全市应用有机硅治理盐碱土壤专用活性剂改良盐碱化耕地面积在450亩以上。
9月16日下午,有机硅水溶缓释肥治理土壤污染高峰论坛之实践篇“耕地质量,行业破局”主题大会召开,营销课程、技术讲座、小组访谈,大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家围绕农业绿色发展,耕地质量提升,治理污染土壤,有机硅水溶缓释肥推广应用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以下节选了部分参与访谈的基层经销商在推广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的过程中的点滴感受,让读者了解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的独特魅力与神奇故事。
为农户谋福利 为作物做嫁衣
广西桂林立人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英桂:
桂林地区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硅谷肥可以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作物品质,提升销量,从而增加收入。硅谷肥作为一种新型产品,不仅价格合理,对于提升品牌影响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并且硅谷肥可以解决土壤板结、酸化、黄化等问题,优化土壤品质,稳定性强。总的来说,无论是农民还是经销商都可以通过硅谷肥来得到福利。
山东潍坊青州市中信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新元:
自从在昆明国际高端水溶肥会议上了解到硅谷肥,知道硅谷肥是一种生态、环保、适应当代生态农业发展的肥料。硅谷肥可改良修复土壤,营养植物,健康环保。农资人要用可持续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硅谷肥。农户把全家幸福寄托于我们,我们就要想办法为农民谋取福利。针对严重盐渍化土壤,用硅谷肥助其改良,传统肥种植山药一般卖2.5元/斤,而经硅谷肥改良后的土壤,种出的山药可卖3.7元/斤,故硅谷肥在提质、增产、增效上有明显优势和作用。
宁夏中卫市耀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常耀宁:
耕种方法不得当使得近几年当地土壤盐渍化、土壤板结等问题严重。这些问题造成了作物产量下降,其品质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寻找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说是迫在眉睫。通过接触硅谷肥,了解它的性能后,感觉到它正是我们需要的“救星”。通过做试验示范田,硅谷肥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也得到了广大农户的热议。以往以传统肥料种植硒砂瓜的农户,田地产量不高且果实品质也不好,自从看到了示范田的成功,农户改用了硅谷肥,现在瓜的产量高,品质也上升了一个很大的台阶,果实糖分高达13.8,产品在市场更受欢迎,收入也因此上去了。
山西省长治市一田农业有限公司会长赵守波:
经过这几年,我有一个感受,硅谷肥料不仅为环保做贡献,还为农民谋福利——首先是品质的提高,其次是效益的提高。国家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硅谷肥料在里面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我们通过用硅谷肥料在同等条件、同等投入的情况下用同样的种子在同样的土地下做试验,最终用产量、质量等事实说话。农民觉得硅谷肥料贵,但使用后在作物的产量上保证增产增收,这远远超出肥料本身的成本,从这个角度看,硅谷肥料好,也不贵。
河南商丘市夏邑双赢农资总经理李猛:
夏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现如今,经济作物相继壮大,其中主要就有西瓜。令农户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炸瓜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开始进行田间试验。由此,农民开始接触使用硅谷肥。在使用硅谷肥后,炸瓜现象明显减少,主要就是由于硅谷肥的施用促进了钙的吸收,从而增加了果皮的韧度。炸瓜减少,农民的损失就减少了,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增收减损,今后更要积极推广硅谷肥的使用。
以质量取胜 以效果服人
湖北荆州章庄人家合作社社长肖平:
合作社以服务业为主,所以产品质量一定要过关。农民选肥主要以质量为优先考虑因素,质量有保证,价格因素就不会过多考虑。以农户葡萄种植为例,用了硅谷肥种植出的葡萄,果实色泽、糖分都有了很大提升,储存时间也长,果实质量提高了,口碑会慢慢建立起来,就会更好地留住客户,扩大业务群体。
浙江科博农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金鹏奋:
我们主要从事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发展。从2014年大米检测镉超标,我们经过了两年的有机肥种植,但效果并不明显。在大米的生产种植上遇到“瓶颈”的时候,我们开始接触并施用硅谷肥 ,通过不断的努力,现在检测已经达到了国家标准。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我们也将继续努力,争取在未来的时间改造更多的田地。
云南海纳农资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玉琼:
使用过有机硅水溶缓释肥之后,当地农民反馈的意见都比较统一:使土地性能变好,土壤疏松;提高肥料利用率。对于当地的玫瑰、蔬菜、葡萄等作物的作用表现得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上,使用硅谷肥料的玫瑰花枝秆粗壮,叶片亮、厚,花色鲜艳;蔬菜叶片变厚,普遍增产20%—30%,甚至有地区增产量达50%;葡萄枝蔓密集,枝秆粗壮,果粒晶莹,口感好,恢复了农产品原有的生态味道。
广东省阳春市金丰源农资公司总经理黄荣嵩:
在用过了硅谷肥之后,土壤板结问题得到了改善,松土效果好,且农户在施肥后都得以增产增收,产品品质高,收益自然也差不了。同时利用其肥效长的特性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他复合肥的使用。施用硅谷肥的作物抗病能力强,农户普遍反馈效果好。
辽宁盖州市芮祥农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继顶:
好而贵是农户的普遍反映,通过进行投入与产出的对比试验,让农民深入而直观地了解硅谷肥。使用了硅谷肥,农产品口感好、品质高,土地产出大,同时,硅谷肥对改善土壤有很大好处,土壤好了,作物生长自然好。
江苏徐州市邳州国光农资公司总经理王林:
邳州大蒜种植面积在60万亩左右,可谓是大蒜之乡。但是,由于连年的大规模种植,导致土壤板结化严重,最终造成大蒜的死苗、烂棵、减产等问题。在2015年,通过引进硅谷肥,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农户也认识到了硅谷肥的重要作用。现如今的邳州,已经打破了土壤板结化的困境,大蒜的品质也大大提高,每袋大蒜要增5-6公斤。增产效果明显,每亩增产500-1000斤。这就充分说明了施用硅谷肥对于当地主产农作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硅谷肥符合绿色农业发展观念,对于可持续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张鸿君:
讲好硅谷故事 彰显硅谷大爱
硅谷肥业用硅谷力量、硅谷方案首创世界唯一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通过各类实践测验,证明了治理土壤污染的显著功效。
经过农业和科技部门在全国各地试验田使用后的数据显示,有机硅多功能水溶缓释肥利用率可达80%以上,使农业生产亩成本降低20%,亩产量增加20%-30%,节水50%。
在未来的岁月中,硅谷肥业将通过科技力、产品力、营销力与文化力,通过“四力驱动”在化肥减施增效、有机替代行动中实现超速发展。通过讲好更多“硅谷”神奇故事,绽放更多“硅谷”丰收笑脸,牵手更多“硅谷”忠诚客户,更进一步展示“硅谷”产品的实力,树立“硅谷”良好形象,打造“硅谷”品牌价值。
未来五年,“硅谷人”将用大气派、大梦想、大手笔抒写出新的传奇,布局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在五年内,让中国首创世界唯一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服务造福更多的农民,要在全国召开参与100场大型治理土壤污染高峰论坛以及行业峰会;在全国建成1000家美好硅谷幸福体验店,配套1000辆硅谷红智慧滴灌车,完成1000辆智慧农化车全国布局的宏伟目标;让全国10000户核心零售商以及种植业主到硅谷公司旅游考察。“硅谷人”要用自己的大爱,用自己的行动实现自己庄严的承诺,服务农民,服务大地。
张鸿君强调,“神奇硅谷,农业华佗”。硅谷肥业在节肥增效、治理土壤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助力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将再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