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机碳养分的视角观察,以现行有机肥料行业标准(NY525-2012)为代表的有机肥料传统理论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产目标不明确;二是技术标准的逻辑错误;三是文不对题,“总养分(干基计)—(N+P2O5+K2O)≥5%”,有机肥料怎能用纯无机养分来标榜自己的质量呢?
由于这些不合理的理论和标准,让有机肥行业逐渐失去自己的魂,生产出一堆没有有机肥力的“粗、重、慢”的空壳,同时也给不良厂商充当了保护伞,他们用褐煤、风化煤或泥炭粉碎后加入碳铵充当有机肥售卖,也有的用臭沟泥混些菌棒渣充当有机肥售卖。他们得了暴利,而农民却损失惨重。由于农业执法人员对这类有机肥无法作出“不合格”的判定,使得遭受损失的农户求告无门。
到底什么才是优质有机肥?顾名思义,有机肥料就是向土壤和农作物提供有机养分的肥料。从本质上讲:优质有机肥应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在土壤中(经水)能溶出小分子水溶有机养分,溶出率越高质量越好。二是施入土壤中不产生二次发酵,也即不发热。三是有害物质和有害菌不超标。
目前,我们国家的正规有机肥料厂普遍沿用“好氧菌高温发酵—不断翻堆—高温烘干”的生产工艺,这一生产工艺完全抛弃了我国农业文明的精髓——农村堆肥的制作工艺,把有机废弃物中最宝贵的有机碳养分当作去除的对象,通过高温发酵不断翻堆甚至高温烘干予以扬弃。所以生产高质量的有机碳肥,首先就要摒弃传统错误的高温发酵不断翻堆和高温烘干的生产工艺,学习借鉴传统堆肥方式中的一部分工艺。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一、使用特殊兼氧含碳发酵剂,例如BFA、有机碳菌剂,采取混料后建堆发酵(7-8天),不翻堆,以尽量减少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这是高肥效的根本保障。二、使用“高堆焖干”法,把经发酵的物料铲出堆成约3米高的大料堆,让它的堆温从600℃左右一步步降到室温,这个时间视季节不同,大约用20-35天时间。这段时间内料堆实际上在发低烧,因此会不断蒸发水分,最终接近室温时,物料含水量可以降到30%左右,这就可以开堆耙碎,进入包装线。三、北方气温低时,发酵物料要适当加盖半透气性“保温毯”,并且使今日的物料挨着昨日的料堆,尽量减少热量丧失。用以上生产技术制造有机肥,设备投资仅为传统工艺的1/3,耗能仅为1/4,每吨产品生产成本至少降低100元,而产品的有机肥效却是传统有机肥产品的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