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定方向,5年大发展。过去的5年,对于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既是硕果累累的5年,也是继往开来的5年。面对行业转型升级的汹涌浪潮,川金象扬长避短,通过产业、产品、服务、渠道、管理等全方位的综合改革,走出一条坚守实业,智慧转型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如今,川金象立足西南,挺进中原,走向国际,以改革巨笔描绘着一幅气吞山河、经纬相称的企业版图。
科学布局赢得先天优势
“谋定而后动,无往而不胜。”做文章讲求谋篇布局,而企业的发展更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做好谋划。科学的布局,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先天优势。在川金象瑞象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雷珂看来,川金象过去5年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具有前瞻性的产业和区位布局。
据了解,在产业布局方面,川金象目前拥有两大核心业务:一是以硝基复合肥、液体肥等化肥产品为主的肥料板块;二是以三聚氰胺等为主的化工产品板块。其三聚氰胺产能和产量位居全球第一,硝基系列复合肥、硝酸铵等肥业相关产品的产销量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在区位布局方面,川金象按照“靠近资源、靠近市场”的原则建设生产基地。雷珂介绍说,以川金象总部所在地四川省眉山市为例,不仅是全国第六个千万吨级产量的大型油气产区,还是岷江水电供应区,企业生产所需的能源、电力供应充足。此外,四川本土及所毗邻的云南、贵州都是我国磷矿资源丰富的地区,为磷复肥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川金象已形成四川、新疆、河北三大生产基地,均处于资源丰富的地区,保障了生产资料的充足供应。
此外,合理的区位优势,还为川金象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雷珂表示,川金象的硝基复合肥产业布局,目前已基本覆盖全国。首先,四川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川金象立足本土的硝基复合肥生产基地,能够天然地接入覆盖四川全省的农资市场,同时辐射西南、华中及华南等粮食及经济作物产区。其次,作为全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新疆生产基地的建立,在打开新疆本土市场的同时,也实现了辐射西北地区市场的区位效果。同样,作为传统的粮食主产区,河北生产基地的建立,也为川金象挺进中原腹地,辐射东北三省提供了前沿阵地。
为了让更多的农户用上川金象生产的硝基复合肥,减少农户由于运输带来的成本投入,川金象进行全国布局。生产基地靠近消费市场,有利于降低成本并在旺季保障及时供货,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显著的产业和区位布局优势,为川金象纵横西南,驰骋中原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智慧转型积蓄后发动力
过去5年,川金象从一个纯粹的氮肥生产企业,开始向农业服务和作物全程营养解决商转型,产品和生产经营思路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雷珂表示,川金象过去主要是生产单质肥和二元肥,在国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公司积极调整产能和产品结构,积极向复合肥、智能液体肥以及新型功能性肥料转型。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几款基础性产品发展到今天的数百款产品,产品结构和层次大为丰富且日趋完备。
在产品的研发思路上,川金象根据作物生长习性与营养需求,有选择和针对性地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雷珂认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川金象是做氮肥起家的企业,优势是硝态氮,但过去只是生产单一的硝态氮。如今,在硝态氮的基础上,川金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增强产品的功能性、长效性、配套性。同时,为了及时应对市场变化,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川金象也在不断地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
近年来,川金象围绕不同作物生长前、中、后期的营养需求特征,将相应的基础性产品发展丰富为植物全营养解决方案。在产品创新方面,川金象形成了“三+一”的基本格局,即普通硝基复合肥、硝基水溶肥、功能性硝基肥“三驾马车”加一枝独秀的智能液体肥系列产品。“在产品的丰富度和专业度方面,与5年前相比,我们有了量质并举的飞跃。目前,我们的最新发展重点是利用UAN作为液体肥的母液,研发具有螯合态的智能配方液体肥。”雷珂表示,“今后,川金象会更加关注定制和设施农业,锁定现代大农业的发展方向,因为我们有好的产品,还有好的施肥工具和施肥方式,能够真正帮助中国农业和农民解决切实的问题。”
技术创新是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川金象非常重视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据雷珂介绍,川金象与中国氮肥协会以及国内的重点农业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此外,川金象的技术研发团队,每年都会与美国杜邦、德国巴斯夫等国际巨头展开技术交流与合作,并及时将适合中国本土落地的最新技术及时引进。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川金象已全面掌握合成氨、硝酸、硝酸铵、硝基复合肥、尿素、三聚氰胺整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各环节的核心技术,并已逐步摸索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专有技术群。在过去的几年,川金象先后斩获四川省、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10项,获得近百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25项,形成了技术创新及储备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过硬的技术与工艺,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也为川金象的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截至2016年底,川金象的三聚氰胺产量全球第一,全国市场份额已占到20%。川金象的硝基系列复合肥、硝酸铵、智能液肥等产品,远销美国、丹麦、德国、越南、缅甸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意识奠定开放格局
面对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与加速,农资企业开拓市场的难度逐年递增。对此,雷珂提出,应着力提升和优化服务渠道,发展高效特色农化服务,在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差异化发展上尽早取得突破,用服务的升级带动消费市场的升级。
产品的变革,必然伴随着服务的升级。在谈到液体肥料营销方式与普通肥料的最大区别时,雷珂表示,川金象智能液体肥的推广是没有业务员的,而是采用了零公司“农妈妈”的农化服务模式。该模式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农户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作物及其生长的土壤进行测土配方。一些农户经过培训,成为了“农妈妈”团队的生力军,他们负责将川金象的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递到村民,同时也能将农村土壤、种植、农作物销售等情况及时反馈给生产商,在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川金象还将现有工作人员以“小保姆”的身份,一一对口农村农户,协助配合“农妈妈”完成工作,帮助村民科学施肥,绿色种田。
雷珂介绍说:“我们所有员工不再是单纯的营销人员,而是逐渐成为专家型的农化服务人员。我们要求每个业务人员懂技术、会讲课,真正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户和作物在一起,对农户在种植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分析和诊断,帮助农民解决问题。”通过这种近距离、接地气的互动式服务,川金象能够将农业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反馈,从而及时对产品进行升级和改进,保障生产出的产品永远是用户最需要的。
目前,川金象主要将工厂周边方圆200公里范围内的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作为“农妈妈”项目的重点发展对象。在做好农化服务的同时,川金象将通过渠道的拓展,帮助农户将生产出的农产品与相关的平台进行有效的对接,同时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整合,逐渐淡化传统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印迹,以农业综合服务力的提升,打通向农业全产业链延伸的道路。雷珂表示:“现在的服务主要是针对果品,通过川金象的二次包装和对接推送,将城市与乡村连接起来,把公司周边的优质果品直接输送到城市。下一步,我们会将这种模式逐步扩大到其他特产和经济作物。”
现代大农业的落地发展,需要相应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未来,川金象计划进行更大范围的跨界合作。“川金象坚持走实业路线,过去,我们只是作为一个硝硫基复合肥生产销售企业,今后我们要做整体营养解决方案服务商,除了我们自己的产品,还会将其它植物营养领域优质企业生产的产品囊括进来,凡是有益于提高作物品质,提升农民收入的产品都将被我们收录。”雷珂表示,“川金象将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整合行业资源,逐步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农业生态圈。”正是这种真诚的服务意识,为川金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开放的格局,同时也为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赋予了无限的可能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