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9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秋肥供需两旺 后市有望探涨

□《中国农资》记者 魏 萌

    本期嘉宾: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 勇   

    嘉宾观点:在以成本推动为主导的定价格局下,秋肥市场的窄幅波动属于合理盘整,不应过度看衰行情。9-10月之间,受供需和成本的双重推动,秋肥市场有望稳中探涨,但波动的幅度不会太大。

    成本推动价格维稳

    对于大型生产企业以及经销商来说,不论是基础肥料还是复合肥,今年总体的形势都比较艰难。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成本。其中包括原料、运费涨价,服务、营销、人力、管理等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在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时,化肥产品的价格整体上却低位徘徊,特别是北方市场,由于粮价偏低,化肥价格更是持续低迷,给国内农资市场和厂商带来巨大的挑战。

    针对近期部分基础肥及原料上涨可能带来的市场变化,陈勇表示,基础肥涨价,主要是围绕成本线在窄幅波动。在以成本推动为主导的定价格局下,秋肥市场的窄幅波动属于合理盘整,不应过度看衰行情。

    在以往的秋季备肥过程中,基础性肥料与复合肥的行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而近两年来,受种植规模、成本提升和农产品价格走低的影响,价格逐渐成为决定农户选择农资产品的首要因素。因此,与复合肥尤其是高端复合肥相比基础性肥料的销量逐年提升。陈勇认为,年初以来,国内的化工行业发展整体向好,但肥业仍旧举步维艰,效益并未出现较大的好转,这主要也是因为在整个农业生产链中,农民种地不挣钱,单纯的供需变化与成本推动,难以支撑化肥价格高走。

    此外,陈勇还表示,农户已经认识到,复合肥与新型肥料过度营销产生的额外成本最终会摊入用肥成本中去,因此,更倾向于选择低价基础肥。

    环保“托市”作用有限

    在环保限产方面,陈勇认为,对于新近建设投产或符合相关标准的肥业项目来说,由于普遍采取较新的生产设备和环保工艺,并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环保建设生产标准,在开工率和日常运营方面,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或设备较为陈旧的老企业来说,受环保督查的影响较大。

    陈勇表示,客观来讲,近年来国内化肥产能严重过剩,当前因环保压力而减少的产能和产量对于缓解市场压力杯水车薪。“环保趋严对市场信心虽有一定的提振,但短期内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化肥总量供过于求的现实,扭转化肥市场不景气的局面。”

    后市或现小幅探涨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秋肥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以磷肥为例,国内二铵的总产量预计为1450万吨左右,国内消费总量预计为800-900万吨左右,另外还有500万吨左右的出口。近期,磷肥出口价格虽然有所上扬,但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损失,供需与价格基本保持平衡。陈勇表示,磷肥市场的平稳趋势,也是国内化肥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9-10月之间,受供需和成本的双重推动,基础肥市场有望稳中探涨,但波动的幅度并不会太大。目前,秋季备肥逐渐进入中后期阶段,市场需求比较旺盛,但竞争也比较激烈。对此,陈勇坦言,一些不正规的小厂以次充好、压价乱市等无序竞争的情况依然存在,对正规生产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