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农资传媒独家解读2017年化肥上市公司半年报:
成绩单总体趋好 复合肥迎来挑战

□ 《中国农资》记者 张高科

    截至8月31日,沪深两市3344家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完上半年财务数据。上半年A股整体实现总营收18.1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85%;实现净利润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6.37%。从行业业绩来看,大部分行业指标向好。净利润同比增长排名居前的钢铁、采掘、建筑材料和有色金属等四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24.42%、313.89%、133.52%和120.12%。由此可见,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周期性行业带来了全新活力。

    从化肥行业来看,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化肥行业虽然整体产能依然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但从记者统计的2017年化肥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来看,26家化肥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和毛利率同比均出现增长。2017年上半年25家化肥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额达到933833.63万元,同比增加767749.30万元,增幅达到82.21%;行业平均毛利率达到16.78%,同比增加4.21%。在26家企业中,仅有6家公司业绩出现亏损,占比仅为23%,而去年同期亏损的公司则达到11家。

    氮肥 答卷漂亮,化工给力

    从2017年上半年化肥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排名可以看出,氮肥企业净利润增长幅度最大。华鲁恒升、鲁西化工等企业的净利润维持持续增长,沧州大化、阳煤化工、赤天化、四川美丰等企业均实现扭亏为盈。

    作为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增幅最大的化肥企业,华鲁恒升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7.14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46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二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2.55亿元,归母净利2.32 亿元。

    华鲁恒升表示,产品价格上涨是带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8月份,华鲁恒升主要产品涨价明显。其中尿素出厂价1450元/吨,较去年同期1120元/吨上涨了29.4%;二甲基甲酰胺出厂价5850元/吨,较去年同期的4300元/吨上涨了36.0%;醋酸出厂价2825元/吨,较去年同期1875元/吨上涨了50.7%;正丁醇华东市场均价7660元/吨,较去年同期的5375 元/吨上涨了42.5%。受产品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上升影响,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1.49%,受煤炭、苯、丙烯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4.6%,公司实现毛利率19.1%。

    华鲁恒升作为国内煤化工标杆企业,实现用烟煤气化制尿素的技术突破,虽然尿素成本相比固定床技术便宜200-300元/吨,优势明显,但上半年肥料营收同比减少18.11%,有机胺、己二酸及中间品、醋酸及衍生品、多元醇营业收入分别同增24.56%、52.12%、33.22%、15.67%。由此可见,华鲁恒升业绩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还是化工产品价格上涨的带动。

    鲁西化工同样表示,化工品中多个品种的价差回升是带动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回升的主要因素。公司的正丁醇、辛醇、甲酸、聚碳酸酯、烧碱均在今年出现了价差回升的情况,盈利能力得到加强。由于公司的烧碱、聚碳酸酯因产能投放而增加销量,同时几种化工品的价差水平也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价差回升,其次来自于销量增加。

    今年上半年鲁西化工实现营业收入72.88 亿元,同比增长42.50%,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5.51亿元,同比增长330.38%,扣非后净利润5.36 亿元,同比增长417.38%。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7.5-8.5亿元,同比增长317.87%-373.59%。鲁西化工表示,自2006年开始转型化肥+化工双线并举,2017年上半年化工产品占比持续提升,达到77.9%,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30.3个百分点,公司未来将持续以二八战略为导向(化肥占比20%、化工产品占比80%),化工将成为主要的盈利增长点。目前绝大多数化工产品基本可以达到满负荷生产,化工产品销量也同时增加。上半年化工产品营收达到56.76亿元,同比增长133.30%,毛利率达到22.73%,较去年同期上涨9.66%;化肥业务方面,上半年毛利仅有1.46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4.5%,但是毛利占比仅有10.5%,因此在化工业务产销两旺的影响下,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51亿元,同比增长330.38%。

    阳煤化工在2017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05 亿元,比同期94.78亿元增加12.2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2亿元,比同期-4.02亿元增加 5.04亿元。公司报告期内,生产尿素193.67万吨,甲醇38.16万吨,烧碱19.75万吨,丁辛醇12.74万吨,复合肥7万吨,聚氯乙烯9.79万吨,双氧水15万吨,丙烯6.98万吨,乙二醇 7 万吨。

    阳煤化工表示,面对严峻的行业形势,公司积极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实现扭亏为盈。2017年虽然传统煤化工产品价格有所上升,但原材料尤其是煤炭价格也同步上涨,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仍然偏低。在这一背景下,阳煤化工再次将加码新型煤化工提上日程,一方面,阳煤化工董事会拟定将从阳煤集团手中收购阳煤集团寿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用以完成阳煤集团对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承诺。另一方面,阳煤化工将盈利能力弱、环保压力大、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子公司予以转让。其中包括:阳煤集团深州化肥有限公司51%股权、阳煤集团淄博齐鲁第一化肥有限公司100%股权、阳煤集团和顺化工有限公86.2%股权、石家庄中冀正元化工有限公司51.5%股权。上述4家企业2016全年净利润只为-4.51亿元,占阳煤化工净利润的40.43%。

    沧州大化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68亿元,同比增长83.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60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67871 万元。沧州大化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大增主要是因为主营业务产品甲苯二异氰酸酯和离子膜烧碱售价同比大幅上涨,营业收入、毛利率相应大幅增加所致。此外,公司公告称,为认真落实河北省政府关于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沧州市政府有关城市规划的工作方案,同时鉴于相对于国内煤头尿素装置,公司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装置成本较高,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公司决定对尿素装置进行全面停产。公司表示,由于尿素产品占公司营收比例较小,同时利润为负,因此尿素装置的全面停产不会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点评

    2017年上半年氮肥上市公司业绩呈现整体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企业产品价格的回升。在经历2016年行业产品市场持续低迷后,受原料煤碳价格上涨及行业去产能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氮肥行业整体开工率维持低位,价格整体波动不大,但化工产品盈利能力大幅增长,相关企业加大了化工产品的生产,反而减少了尿素的供应,所以氮肥企业业绩明显回升主要原因并非是氮肥产品的贡献,主要得益于化工产品价格的大幅回升。总体看,氮肥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还未彻底改变,化肥及传统化工行业仍面临较强的生存压力。   

    磷肥 市场低迷,全力减亏

    作为国内磷肥的龙头企业,云天化在2017年上半年依然维持亏损。公司上半年实现利润-34435.2万元,同比减亏63%。云天化作为基础肥比重较大的化肥制造企业,在2017年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强化资本运作、加快营销转型、加速转型发展,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公司上半年大幅减亏。利润总额大幅减亏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公司严控生产采购成本和各项费用;二是公司主要化肥产品销量和销售毛利率有所提升;三是聚甲醛产品市场回暖,公司聚甲醛产品实现较好盈利;四是公司出售青海云天化股权,确认投资收益1.95亿元。

    云天化依托自身磷矿资源作为磷肥产品主要原料,以自身拥有煤炭资源作为部分氮肥产品原料。公司化肥生产所需的其他原料、能源主要采取外购。报告期内,需外购的煤焦、液氨、硫磺和磷矿石实现由公司总部集中采购,公司参与云南省电力市场化交易,原料、能源采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另外,公司采取战略性外购、与第三方合作采购等方式,积极降低原料成本,提升产品成本竞争力。

    六国化工的半年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磷酸二铵的销量为31.51万吨,磷酸一铵的销量为15.7万吨,上半年价格销售均价分别为1934.19元/吨和1958.86元/吨,分别同比下降了3.12%和3.16%。这也导致了六国化工在2017年上半年依然维持亏损,上半年净利润为-867.89万元,同比减亏2363.45万元。

    六国化工表示,上半年化肥市场总体延续弱势行情,需求疲弱,全行业环保压力和环保投入进一步加大,公司努力克服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化肥市场下行的不利因素,加大营销创新力度,以农作物专用肥众筹营销、密集会议营销,巩固拓展终端网点销量,积极抓住国家取消磷肥和二元肥出口关税政策利好窗口期,适度加大出口,提升公司效益,保证了上半年利润大幅减亏。

    兴发集团作为精细化工的龙头企业,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217.3%,其中扣非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426.9%。

    兴发集团表示,磷化工总体运行平稳,肥料业务底部回暖是业绩增长的主因。公司磷矿石、黄磷及下游产品业务总体运行平稳,磷矿石销售均价182元/吨,小幅下滑,黄磷销售均价12865元/吨,同比增加18.15%,主要由原料白煤和焦炭价格大幅上升引起,工业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销售均价为5254元/吨和6601元/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上半年磷矿石、黄磷和下游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营收17.03亿元,同比增加5.49%,实现毛利4.86亿元,同比减少6.32%。磷酸一铵、二铵销量分别为13.07万吨、29.55万吨,满产满销,分别实现营收2.32亿元和6.70亿元,肥料业务毛利率提升3.09%至8.32%,叠加公司湿法磷酸精制项目开工提升,宜都兴发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348万元。

    点评

    化肥行业较 2016 年下半年低谷有所回暖,但整体仍保持弱势运行行情,尤其是对磷肥行业来说,国内基础化肥产能过快增长,造成了国内化肥出现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的不利市场局面。国家农业政策调整和“到 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实施使得近年来国内化肥需求量增长进一步放缓。报告期内,电力、煤焦、硫磺等能源和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出口市场方面,2017年磷肥出口关税全面取消,但国外新建磷肥装置具有生产成本优势,国际市场货源充足,国际磷肥市场行情呈现震荡下行态势,也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导致了价格同样出现下滑。尽管磷肥龙头企业也在积极推动基础肥提质升级,加强新型肥研发,但仅仅维持了减亏,行业整体实现盈利任重而道远。

    钾肥 站稳主业,放眼锂业

    盐湖股份作为国内钾肥龙头企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6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94%,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亏损5.2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8.6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0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09%。盐湖股份的半年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共生产氯化钾197.67万吨,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共销售氯化钾产品184.69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25.33%。氯化钾的营业收入为23.72万元,同比下滑39.63%,毛利率为65.66%,同比下滑7.54%。

    盐湖股份表示,公司近年来积极推进多元化经营方针,目前已形成了PVC-烧碱-水泥的完整氯碱产业。但由于化工板块整体依然亏损,所以导致了上半年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公司综合利用项目一、二期装置上半年亏损2.8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6亿元;海纳PVC一体化项目受‘2.14’VCM精馏单元火灾事故的影响,尚未恢复生产,上半年亏损4.59亿元;截至上半年,金属镁一体化项目部分装置转固,报告期财务利息开始费用化,折旧增加造成上半年镁业公司亏损4.3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锂板块作为对盐湖资源综合开发的重点方向,今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上涨13%,公司间接控股子公司蓝科锂业今年年初因受天气、气温等影响,于4月10日开机生产,上半年生产碳酸锂2323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42.58%,实现收入1.72亿元,实现净利润8852.34万元。为了使1万吨碳酸锂装置达产达标,在充分利用现装置的基础上,蓝科锂业实施了1万吨碳酸锂填平补齐工程项目,目前工程进度较顺利,计划9月30日投料试车,2018年装置达产达标。

    另一家钾肥上市公司藏格控股的业绩则增长稳健。今年1-6月,公司销售钾肥66.77万吨,同比增长21.24%;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18.92%;净利润3.15亿元,同比增长23.34%。藏格控股表示,其业绩增长主因是公司产品产销量增加,报告期内财务费用减少所致。

    与盐湖股份看好新能源业务一样,8月31日晚间,藏格控股公告,将收购碳酸锂产品相关技术并进行大规模后续投资。与此同时,藏格控股全资子公司藏格钾肥将投资设立藏格锂业,从事碳酸锂生产与销售,并以此切入锂产业。藏格控股称,初提技术已基本解决了国内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的难题,具备工业化生产的基础。

    从上市公司的发展路径来看,藏格控股前身“金谷源”的主营业务是矿业投资、贸易及珠宝等,公司曾因连年亏损而被*ST。2016年,藏格控股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注入钾肥资产,实现扭亏为盈,并于今年5月“摘帽”。此番公司又将切入新能源领域也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从藏格控股目前的产业规划来看,藏格锂业将投入不超过14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建设周期约为18个月。项目全部达产后,按近期市场价格计算,预计每年将产生营业收入24-30亿元,利润总额约18亿元。

    点评

    国内钾肥上市公司在发展主业的同时,更看好新能源业务的前景,无论是盐湖股份还是藏格控股都在利用自身优势布局锂产业以增强钾肥价格下滑带来的业绩压力。从长期看,虽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生态农业和减少农化用量的长期指导方针,但国内钾肥在整体化肥中占比仅有8%,远低于全球17%的平均水平;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农业种植逐步由口粮作物向经济作物倾斜,这将进一步加大对钾肥的需求。

    复合肥 盈利依然,脚步渐缓

    作为复合肥行业最赚钱的上市公司,金正大2017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24.75亿元,同比增长18.07%,销售收入增长尚属理想,其中分种类而言,普通复合肥和硝基复合肥实现增长,分别实现37.55 亿元和36.22 亿元,但高端复合肥营收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其中硝基复合肥和水溶肥营收为4.25 亿元、2.59 亿,分别同比下降41.89%、19.92%。上半年归母净利为7.94 亿元,同比仅增长2.06%,其中普通复合肥和控释复合肥收入虽然提升,但是毛利率反而有所下降,分别减少2.54%、1.30%,而收入下降的硝基复合肥和水溶肥毛利率有所增长,分别提升4.83%、5.52%,整体毛利率提升了3.11%。

    金正大表示,上半年营收增长主要受益于康朴并表。由于下游种植效益低迷、农户用肥积极性低,国内复合肥行业继续探底,公司复合肥45%硫基复合肥含税出厂均价为2395元/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上半年综合毛利率由去年同期13.96%提升至17.08%,主要受益于康朴并表,公司普通复合肥毛利率由去年同期20.92%下降至18.38%,控释复合肥毛利率由14.39%降至13.09%,硝基复合肥、水溶肥毛利率因去年基数低,今年上半年分别回升至21.06%、29.67%,同比上升4.8%、5.4%。上半年销售费用7.27亿元,同比增长177%,主要由于康朴并表费用增加,管理费用3.39亿元,同比略增长7%,财务费用-1268万,同比下降43.7%。

    新洋丰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1.27亿元,同比增加1.31%;实现归母净利4.30亿元,同比减少7.90%。其中二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07亿元,同比下降17.51%,环比下降7.50%。

    新洋丰表示,由于磷肥和复合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农产品价格仍未走出低迷困境导致农民用肥积极性降低,上半年磷肥市场在一季度价格冲高后于二季度再次回落,整体上半年仍然呈现价格下跌导致公司业绩小幅下滑7.90%。BB肥、高塔复合肥、硫酸钾复合肥、尿基复合肥毛利率分别为18.31%、23.12%、25.60%、19.30%,同比分别变化0.27%、0.08、-0.06%、0.19%。复合肥生产企业已经进入成本、技术、品牌、服务和资源整合等综合实力的竞争阶段。

    史丹利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80939.14万元,同比下降7.08%,销售费用24469.80万元,同比增长13.93%,财务费用800.84万元,同比增长206.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435.71万元,同比下降45.88%。

    史丹利表示,2017年上半年,粮食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督查力度加大等因素依旧对复合肥行业产生较强的影响,原料成本压力、市场需求减弱压力、粮食价格低、环保压力等充斥着上半年,多数复合肥企业上半年效益出现明显的下滑,少数企业甚至面临着淘汰出局。2017年上半年,公司受上述因素影响,经营压力有所上升,经营指标有所下滑。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加强品牌建设、改善产品结构、加强原料采购风险控制、提高产品竞争力。

    点评

    复合肥上市公司的业绩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虽然2017年上半年复合肥行业整体依然维持盈利,但业绩增长明显放缓。2017年上半年最赚钱的三家上市公司金正大、新洋丰、史丹利,从净利润增长来看,仅有金正大同比实现2.6%的增长,新洋丰的净利润同比下滑7.90%,史丹利的净利润则同比下滑45.88%。除此之外,芭田股份的净利润下滑为1125.55万元,同比下降82.45%;云图控股净利润7336.18万元,同比下降33.29%。复合肥上市公司积极利用资本优势,加强新品研发,调整产品结构,各大复合肥上市公司的产品线覆盖了复合肥等全线产品,而且在积极转型,但受到需求放缓及成本增加的影响,在连续高速增长后,复合肥上市公司的业绩已经出现放缓,如果在未来不做好成本控制,业绩可能会出现分化。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