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中国农业新媒体联盟主办、中国农资传媒独家策划、黑龙江省小黑龙生态肥业集团冠名承办的“首届缓控生态肥高峰论坛暨中国化肥企业家转型峰会”在北京友谊宾馆顺利召开。农业部耕地质量检测保护中心处长马常宝,国家化肥质检中心(上海)主任助理房朋,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刘建明,中国农业新媒体联盟理事长耿怀民,黑龙江省小黑龙生态肥业集团董事长刘德云以及人民日报、中国农资、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行业主流媒体代表受邀出席。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粮食产量稳定在1.2万亿斤,机械化水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指标均显著提升,但伴随发展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马常宝表示,目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调整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善产品供给体系;调整要素使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整产业链条结构,加快产业融合发展;调整生产主体结构,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化肥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也要顺应农业发展,向环境友好型转变。
据了解,小黑龙缓控生态肥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相较于传统肥料,其具有五大优势:一是控制气态氨挥发80%,减少土壤渗漏30%-35%,减少环境污染;二是提高肥料利用率,NPK含量仅40%,与57%、64%三元肥对比作物长势更好;三是肥效期长,一次施基肥全年不用追肥,肥效期达120天以上,满足作物全年营养需要;四是改变土壤环境、培肥地力,连续使用3年有利于地力提升一个等级;五是作物品质好,经国内和欧盟检测机构检测,使用小黑龙缓控生态肥的粮食作物,其品质完全达到有机标准。
“缓控生态肥是有机与无机的结合,执行科学施肥理念,打造生态农业,促进民族健康。”刘德云表示,我国农业现有的发展模式对空气、土壤、水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也影响了食品安全。“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是农业生产中的基础链条,使用缓控生态肥能够改变我国现在的农业状况,使我国农业跨越一个时代,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
什么肥料才是生态肥?房朋在会上进行了解答:“生态级肥料的定义是能够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不给生态系统带来负面作用、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一类肥料。”会上,他还讲述了生态肥料标准和肥料标准化发展战略。他表示,标准的制定,能够控制有害物质通过肥料进入土壤和食物链的途径,确保粮食质量安全;能够按照有害物质的含量分级指导建立分对象施用等安全施肥规则;能够确保肥料可利用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止污染原料的非预期使用;能够提高我国肥料安全质量水平,提升生产企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
绿色生态农业要求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投入和生态环境代价,农产品不仅在数量上,更要在质量和安全上满足人类生存和健康生活的需要,同时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尽可能地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肥料企业需要怎么做呢?“这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刘建明表示,现在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施肥观念的转变,从一味追求高产到要求高产、优质、安全、环保、可持续。要达到这些要求就需要改良土壤,土壤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还是自然生态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决定了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安全性,同时还制约着陆地生态环境的质量。改良土壤需围绕养分功能、结构功能、环境功能展开,三者需兼顾,不能顾此失彼。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复合型土壤调理剂这种三元结构思路为土壤修复改良与生态农业提供了一类技术方案。
会上,中国农资传媒记者陈熙代表主办与承办方宣读了中国缓控生态肥业产业联盟章程,并宣布“中国缓控生态肥业产业联盟”初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