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地区:江苏省常熟市
对象:常熟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 宗有威
市场分析:
当地水稻用肥已经全面结束。9月中下旬,大棚蔬菜将有少量用肥需求,此外,秋季小麦播种也将迎来一个用肥高峰。江苏省小麦种植区今年开始实行土地休耕制度,要求每5年内休耕一年,政府给予农民相应补贴,这将导致今后秋季小麦肥用量大幅缩减。虽然受磷铵、钾肥涨价影响,现在外界涨声一片,但如果基层需求不旺,即使价格涨上来,也没人买单。
后市预测:
当前秋季小麦备肥方面,无论是经销商、代理商,还是基层零售商,乃至农民,进展都很缓慢。这主要是因为近期尿素价格上涨了50元/吨,业界多预估价格会跌下来,复合肥方面,目前价格还不明朗,且供过于求,所以目前市场以观望为主。当地小麦集中用肥在11月份水稻收割后才会开始,而且当前交通运输十分便捷,所以各级流通商并不担心来不及进货。
调查
地区:安徽省滁州市
对象:定远县丰谷农资有限公司 陈家松
市场分析:
当地水稻即将收获,当前正值小麦备肥阶段。受环保检查、化肥施用零增长及肥价下跌影响,当前备肥情况不太乐观。往年此时肥价应呈上涨趋势,基层铺货也过半,但近期肥价却没有反弹趋势,甚至继续保持下行走势,虽然跌幅不大,但基层零售商和农民仍在等待价格继续下跌,故基层铺货较往年同期有所延迟,目前仅完成了30%-50%。
后市预测:
对于秋季备肥,多数企业保底政策维持到9月底,故经销商、代理商目前正常拿货。预计后期价格不会下降,因为用肥旺季马上到来,且原料价格近期有不同程度上涨,生产成本增加,所以后期肥价或将出现反弹,但幅度不会太大。陈家松对未来农资市场比较悲观,他认为前些年大家都在等待经济复苏,但到目前为止,复苏迹象仍不明显。
调查
地区:江西省南昌市
对象:安义县兴农农业生产资料连锁公司 余斯健
市场分析:
当地主要种植水稻等大田作物及少量油菜、葡萄等经济作物。当前水稻全年用肥已结束,目前当地化肥基本没有销售。今年化肥销量较往年相比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种植结构发生改变,农民多因种地不划算由种植二季稻改为种植一季稻,其余时间外出务工,导致总体用量减少。但是在选择肥料时,农民更倾向于大厂家肥料,因为他们更信赖大厂家化肥的品质。
后市预测:
当地化肥市场基本进入淡季,9月中上旬将进入水稻收获季节。余斯健反映,近期尿素及复合肥的价格没有上涨的趋势,但是受到北方秋季小麦肥需求拉动及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反而有小幅上涨的趋势。因为当地下半年没有用肥旺季,只有油菜等经济作物有零星用肥需求,所以后期主要是消化仓库剩余库存,后市价格的涨跌对当地市场来讲意义不大。
调查
地区:江苏省邳州市
对象:国光农资销售有限公司 王 林
市场分析:
当地主要种植大蒜,由于大蒜价格较可观,蒜农收益较好,故投入积极性较高,功能性肥料很受蒜农追捧。王林说,宣传初期,因功能性肥料价格较高,农民并不买账,但通过不断开展试验示范,组织农民现场观摩,大蒜种植户逐渐发现功能性肥料不仅增产、增收,还减少了病虫害。蒜农经计算发现,虽然功能性肥料价高,但用量少,既减轻农民负担,也减少化肥用量。
后市预测:
9月中下旬,当地将开始播种大蒜。近期,当地经销商已陆续开始通过授课、种植大户分享经验等形式销售肥料,农民备肥积极性颇高。王林说,在今年的订货会上,受蒜农追捧的功能性肥料订购十分火爆。对于后期化肥市场走势,王林表示十分看好,他认为今年受环保政策影响,很多小型化肥厂关停或减产,导致市场供应减少,后期价格可能相对上扬。
调查
地区:安徽省阜阳市
对象:颍上县嘉禾农资有限公司 马 宏
市场分析:
当地以小麦种植为主。据了解,小麦种植一亩地需施用100-120斤肥料,当地冬小麦的种植面积约为150万亩。马宏告诉记者,今年当地传统肥料市场行情不佳,部分地区农民多选择用高氮肥和平衡肥代替尿素。由于种植面积较大,且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农民种植积极性比较高,当地化肥市场的销量和价格都较为稳定。
后市预测:
当地上半年化肥市场运行较为平稳。目前化肥市场正处于淡季,用肥需求不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氮肥深受大田种植户的喜爱,而传统化肥市场相对较弱。按照以往惯例,10月初,当地将开始播种冬小麦,但目前基层铺货仍未开始,预计到9月中下旬,基层零售商和农民将开始集中拿货。总体来讲,后期化肥市场仍将保持平稳态势。
调查
地区:江西省上饶市
对象:鄱阳县中鑫农资销售有限公司 吴重开
市场分析:
当地主要种植水稻,用肥以尿素和氯基复合肥为主。今年早稻收益较往年相比下降,晚稻还未收获,目前来看,晚稻长势不错。当地化肥市场已经全面进入淡季。整体来讲,今年化肥销量比往年下降10%,主要是因为农资行业门槛低,同行之间竞争太激烈。此外,农民现在多开始施用高养分肥料,以前以45%含量复合肥为主,现在多施用51%含量的复合肥。
后市预测:
当地土地流转进展较为顺利,主要是大户承包,这就要求经销商提升服务水平,增加服务项目。种植大户拿货主要是赊账,导致当地赊销现象严重,且多等到收获后才还款。然而赊销现象无法根除,经销商只能根据自己手中的资金以及能够从银行贷款的数额来控制赊销的量。对于后期肥价的涨跌,因当地已经进入用肥淡季,所以价格涨跌对当地市场没有影响。
记 者 点 评
本周,记者对苏皖赣地区的尿素、复合肥市场进行调查采访。当前三个地区都处于用肥淡季,尤其南部水稻种植区,随着水稻用肥的结束,全面进入用肥淡季。而北部到了“十一”前后,小麦用肥还将迎来一个用肥高峰。
记者了解到,当前化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经销商处境十分艰难。甚至有经销商预测,很多流通企业在未来2-3年间可能会消失。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一是种植主体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土地流转顺利,主要是种田大户承包,因厂家卖给流通企业的价格与卖给基层的价格一样,所以经常几家大户联合起来团购,直接对接厂家。因为种植大户算了一笔经济账,同样一吨尿素,经过经销商、基层零售商,再到大户手里,中间环节太多,再加上运输费、仓储费、人工成本等费用,大户直接对家厂家每吨能节省100-120元。即使大户从经销商那里拿货,也是赊销,因为他们赊销就不用从银行贷款,可以节省贷款所产生的利息。而且在用肥、用药的过程中,当作物生长过程中出现问题,农户也会将问题归结于经销商销售的化肥方面。
二是赊销严重。除上文提到的种田大户赊销,其他散户也赊销。尤其一级批发商,厂家只有收到现款才会发货,基层零售商也因农民拖欠,回款困难,在这种三角账的恶性循环下,若无每年冬储贴息的政策支持,是难以为继的。 经销商只能尽量将赊销比例控制在自己可控范围内,保证资金链不断裂。
三是个体户抢占市场。很多个体户销售的化肥含量不足,价格比正规大厂家化肥低,而很多农民因不会辨识和价格低而购买,导致部分市场被抢占,也拉低了大厂家化肥的市价。也有经销商反映,经营化肥需缴纳纳增值税,而很多不正规的个体经营者,其销售的对象是不要求开发票的农民和网点商,因为这样能够节省30元/吨的增值税。这类个体户对正规经销商打击很大,他们逃税漏税,拉低市场价格,使正规经销商利润更低。
对于农资行业未来趋势,有经销商比较乐观,因部分地区土地流转进展较为顺利,主要是种植大户种地,并且主要种植超级稻、再生稻、有机稻等高品质特色水稻,对肥料品质要求比较高,因化肥销售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种植大户,客户群比较稳定,不仅销售化肥,还提供农化服务等技术支持。但也有经销商认为在生存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虽然流通企业为农户提供农化服务,实行统防统治、土地托管,但是用工也很困难,尤其在地块小、不适合无人机喷洒农药的地区,在今年夏季连续多日38℃高温下,很难找到喷洒农业的工人。
此外,对于冬储,有经销商反映,自2008年始,冬储过后,开春降价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冬储是有意义的,尤其作为化肥经营的龙头企业,其责任是保证市场不断货,平衡物价,稳定市场制度,不能任由肥价飞涨,这也是顺应政府稳定市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