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耕地质量与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而解决土壤安全问题和提升耕地质量,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中国农资》记者从第六届中国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论坛上了解到,在各项政策利好下,生物肥迎来了发展契机,预计到“十三五”结束时,年总产量将比现在翻一番,达到3000 万吨左右。
“生物肥料发展的春天到了。”全国新型肥料协作组秘书长张小彪表示,自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使用化肥,我国农业的发展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产量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土壤污染问题随之出现,农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近两年,国家对于粮食安全问题高度关注,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宣告着我国农业开始从粗放式农业向生态型农业转变,生物肥产业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生态农业的发展为生物肥料的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唯有掌握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才能趁此契机完成自身发展突破。
“目前,微生物肥料产品涉及微生物功能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三大类,使用的菌种数量超过150种。微生物的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分布最广,其在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李俊表示,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及微生物构成。微生物是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无机的营养元素有效形态的转化、土壤有毒有害物质降解,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赋予土壤生命力(生物肥力)的关键。微生物肥料则能够提供或活化养分,产生促进作物生长活性的物质,促进有机物料腐熟,改善农产品品种,增强作物抗逆性,同时改良和修复土壤。我国由于化学肥料的长期过量使用,以及连作复种的耕作模式,土壤健康和肥力受到严重影响,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更需要发展和使用微生物肥料。
北京金必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荣军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认为,中国长期以来对于化学肥料不科学的过量使用,连作、复种的耕作模式,使得耕地土壤压力巨大,土壤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中国的土壤亟须修复,中国比任何国家都需要微生物肥料。“据2014年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耕地土壤污染面积高达19.4%,现在估计更加严重。人类所有的食物,除了海产品之外,最终都可以追溯到土壤。生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土壤环境及其生产出的农产品与人们有着最多的关联,只有土壤健康,人类才能健康。”
“雷邦斯在十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发现,目前许多问题的根源都在土壤。”雷邦斯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褚辉表示,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化肥和农药的不科学使用所引起。在当前减量增效的政策环境下,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科学施用生物肥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意义。增施优质有机肥不仅可以修正土壤pH值、优化土壤结构、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肥料利用率,更能够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我国土壤问题日益严峻,土壤盐渍化日益突出,土壤中微量元素普遍缺失并不断加重,土壤自我修复需要100年以上。”雷邦斯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经理周长海表示,微生物是灵魂,没有了“灵魂”,土壤失去活力,变得苍白、干燥。有机质是肌肉,没有了“肌肉”,土壤变得瘦弱、贫瘠,不再肥沃。雷邦斯以修复土壤为突破点研发创新并取得显著效果,经实验数据表明,雷邦斯的修美特和十亿活菌土壤修复系列产品,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EC值(盐分),提高土壤有效钾含量,优先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关于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李俊表示:“目前土壤中缺少功能微生物种类与种群结构是土壤问题的根本原因。要解决土壤的质量健康、肥料有效性及其利用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问题,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必须研发和应用微生物肥料。我国生物肥料产业近十年得到了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近几年在政策多重利好下,更是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发展,‘十三五’期间仍将保持10%的年增长速度发展,其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