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小 品
老友其人其画

□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赵宽宏

    因为同在贵州开磷集团工作,是同事是同学还有缘成为朋友,所以我对老友就少了很多掩饰,多了若干真诚,往往说话直来直去,难免有所得罪,好在老友是个有趣之人,且肚量大极,并不与我计较。

    老友本名郭鹏飞,但却以郭知竹鸣世于国画界。可见,郭知竹是其的笔名或者艺名了。取名“知竹”,亦可见其是位爱竹之徒,画竹之痴也。与他同窗时,他的宿舍里挂有一幅张星槎老先生题签的墨竹,那时他的竹画得有模有样,删繁就简大而化之。他爱竹画竹,这都是因为他欣赏竹的性格、竹的节操,竹是“未出土时便有节”的高贵物,爱竹画竹是他真实心灵的宣泄。

    不过,此时老友的画作我并不十分看好,直到衰年拜程大利、程风子为师,潜心学习,努力变法,老友终于破茧成蝶,画艺得到脱胎换骨的长进,从而为自己赢得画名。

    石涛说:“黑团团,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老友的写意山水,在尚黑的同时并没有忘了守白,注重诗意和文化意蕴的营造与表达,因此在淋漓的墨象之中,透出空灵的韵致和盎然的诗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品读老友的山水,真的好像置身于清新秀雅、宁静澄明的山林之中,使人心旷神怡。

    我们知道,艺术首先要打动自己,然后才有资格去感染别人。恽寿平说过:“笔墨本无情,不可使用笔墨者无情,作画贵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一件好的作品,如果它与读画者记忆中某一方面的经验相吻合了,真正撩拨到了心底那些不轻易打开的情愫,就会引起“鉴画者”的共鸣了。但这一切,还是需要画家首先要打动自己,“贵在摄情”。正因为如此,我就时常被老友的画作所感染。

    老友如今的画作取得如此的成绩,与他长期坚持写生不无关系。老友懂得,生在贵州,活在贵州,生活在贵州,就一定要表现贵州的情韵、贵州的精神,体现中国传统的意境,勾画出贵州山水有别于其他地域的特有的精神品格。于是,他去名山大川、乡村僻壤采风写生,有时十几天,有时一两月,多少次啃食苗家火烤的洋芋,体会生活的真谛;多少次沉浸在布依山寨原始的环境里,心动不已……写生让他见识深广,技法娴熟。自然宇宙变化无穷,只有深入生活,走进自然,在登山临水的观察体悟中,感受山水气息和造化神韵。创作时,他又不仅仅将笔停留在对山水表面景象的描摹上,而是深入景色内里去体会挖掘其人文内涵,感悟攫取最能生发艺术张力的画面。贵州省原省委书记赵克志曾在他的一幅画山水前说道:“这幅画画的是贵州。”这是对老友的努力最好的肯定了。

    老友的写意小品亦极有趣,信手拈来,随便涂鸦,自然放松,无拘无束。虽笔墨简练,却意境空灵;虽简到极处,却有不尽之意于画外,多让人们喜闻乐见。欣赏这样的画作,不必正襟危坐,但须有一杯袅袅飘着清香的绿茶,“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正因为老友数十年来的不懈努力与不断追求,才能在绘画这条路上一路走来,不断进步,不断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艺术之路上,老友还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我们期待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