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各大农资企业不仅持积极的态度,也有积极的行动。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是《指导意见》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正是当前许多企业努力的方向。
企业在行动一:向“绿色升级”迈进,争取走在政策的前面
毛国斌告诉记者:“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着手规划,当地政府早有安排和打算,企业也在积极配合。按照要求,化肥企业的老装置要环保达标,新装置要进化工园区。目前湖北地区因为环保问题已经关闭了很多企业。”
据介绍,受环保压力影响,目前湖北地区的尿素企业开工率已经不足50%。“在湖北宜昌,除了湖北宜化一套日产量300多吨的装置和三宁化工的日产量1000吨的装置在正常生产外,其余的小企业均已经停产,尤其是小型合成氨装置几乎无一幸免。” 毛国斌说。
除了一些环保不达标的装置被关停以外,更多的企业把精力放在了技术改造上。以湖北三宁为例,三宁公司拟建的合成氨原料结构调整及联产6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是湖北省“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利用先进工艺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从煤炭到乙二醇产品的高效清洁转化。据毛国斌介绍,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1.6亿元,年利润8.8亿元。毛国斌表示:“三宁公司乙二醇项目是湖北省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是加快绿色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好项目,扩投资稳增长的大项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质项目,替代大量进口的补短板项目。”
云南是长江经济带覆盖的重要省市之一,这里也是磷肥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面对环保压力,云南云天化集团没有被动适应国家标准,而是发动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争取走在政策的前面。纳志辉告诉记者:“从行业来讲,不管是技术指标还是成本指标,我们在行业内还是领先的。尽管我们能满足当下的环保标准,但是未来的环保标准会更加严格,那么我们需要为将来的环保达标提前做工作。”
据介绍,为了把环保工作落实到位,目前云天化集团开始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一是发动广大员工参与到精细化管理当中来,依靠群众的智慧共同做好环保这件大事。二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做好产品的研发、升级工作。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云天化集团正在向“绿色升级”的目标迈进。行业内的绿色改造项目不胜枚举,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行业内一些企业在绿色改造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纳志辉表示:“现在一些环保技术也不是很成熟,另外就是技术成本很高,环保项目的投入动辄几千万,现在很多磷肥企业都是亏损的,所以环保压力还是很大。”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也要面临环保带来的阵痛。
企业在行动二:搬迁不是污染的转移,而是实现重生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完成长江经济带危险化学品重点搬迁改造项目。记者了解到,其中涉及农药产业的企业包括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5万吨/年光气及光气化产品搬迁技术改造项目、5550吨/年农药及中间体异地搬迁改造项目;湖北仙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搬迁改造项目;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杂环农药及其中间体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等。
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5万吨/年光气及光气化产品搬迁技术改造项目是《指导意见》列出的重点搬迁改造项目之一,其副董事长施永平在接受《中国农资》记者采访时坦言:“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势在必行,也是顺应时代、贯穿未来发展的路子。随着《指导意见》及地方相关措施的落地实施,预计未来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农药产业升级将更加明显。”
据施永平介绍,江苏快达农化是一家以光气为主要原料,从事农药原药产品、制剂产品和中间体的生产、销售和研发的企业。2015年,江苏快达农化厂址由原来的马塘厂区搬迁至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高科技产业园(洋口化工园区),并实行升级改造,实现自动化、机械化现代企业管理。
对重点搬迁项目而言,搬迁不是污染的转移,而是在最严格的标准下实现的重生。《指导意见》指出:“对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化学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产业的跨区域转移进行严格监督,对承接项目的备案或核准,实施最严格的环保、能耗、水耗、安全、用地等标准。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向长江中上游转移。”
施永平对此表示,《指导意见》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是有利的,具体表现在管理上更规范、安全环保要求再升级,这要求企业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加快高效、低毒产品的研发、生产速度。“围绕《指导意见》要求,公司将围绕三方面工作进行努力。”施永平表示,一是技术上要突破,突出表现在工艺上要节能减排、产品副产物要实现变废为宝以及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子;二是从装备角度下功夫。不仅要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敢于在新技术、新装备上多投入;三是节能减排工作始终不能懈怠。“只有做到以上三方面努力,企业生产安全程度、产品质量、排污监管能力才能得到更大的保证。”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段又生认为:“对农药企业来说,环保就是道坎儿,迈过去就能上升到新的平台,迈不过去就会被淘汰。随着《指导意见》的进一步落实,长江经济带的农药企业将更加注重在环保和安全上的投入。”他表示,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环保对于农药企业来讲确实有着巨大的影响。“从现在起,环境治理将呈现常态化,我们要把环保作为农药行业整顿的有力抓手,做到升级一批、调整一批、淘汰一批。”他说。
另据记者了解,其他涉及化肥行业的重点项目也在有序搬迁当中。如合肥市化工企业整合搬迁项目(即中盐总公司合肥化工基地建设项目)自2009年启动,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当中。其中二期项目主要突出“两高一新”、循环经济的特点,在乙二醇、碳酸二甲酯、高分子吸附剂、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池、节能产业、绿色能源等方面实现突破,形成精细化工和新能源、新材料为核心的大型综合化工产业基地。随着重点项目的搬迁,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水平也会更上一层楼。
总的来说,长江经济带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推进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将会对全国工业的绿色改造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指导意见》的推出,表明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决定许多农资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农资行业需要在最严格的标准下完成从传统到绿色的蜕变。在这项大战略中,农资企业应当以“绿色”为方向,加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的创新,跨越“绿色升级”的门槛。
传媒短评
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生态问题。各类环境污染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环境问题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这也让我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发展工业要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价值理念。
《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虽然只是覆盖了长江经济带的11省市,但是其对全国的环境保护、绿色改造都有借鉴意义。而就农资行业而言,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环保水平,不仅仅是为企业争取发展的空间,更是在为社会生态做贡献。应该说,只有企业的绿色发展,才能换来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
可喜的是,农资行业的领军企业不仅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还把工作力争做到政策之前。“未来的环保标准会更加严格,那么我们需要为将来的环保达标提前做工作。”这是企业的心声,也表达了行业做好环保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生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农资企业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农资企业应该与上下游环节形成有效联动,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比如在磷石膏综合利用方面,就需要政策引导、技术创新、行业联动等要素的共同促进以期得到问题的满意解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的大计,是关乎农业持续发展,关乎化肥、农药行业持续发展的问题。为此,发展工业首先要把绿色发展放在首位,立足长远,用战略眼光去考虑和行动。我们的未来不仅要建设“绿色”的长江经济带,还要谱写整个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