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7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腐植酸亲农惠农的手越抓越有力量
中国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发展60年行业成果显著
《中国农资》记者 徐晓磊 通讯员 李双

    7月21日,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主办的“纪念中国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发展60年暨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成立30周年庆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取得了圆满成功。60年来,腐植酸产业从最早的农业起步,已经延伸到工业、环境、医药等55个产业类型。在这些产业中,一半以上涉足农业领域。腐植酸60年“绿色化”的农业实践,成就瞩目。

    高层肯定产业成果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致辞中指出,60年来腐植酸在哺育生态、提质增效、保土保肥、节能减排、治理雾霾等方面的“绿色化”功能十分显著。她特别对《让腐植酸水溶肥普惠全人类》《让中国开启泥炭产业新生活运动》在国际舞台上赢得的声誉给予了高度赞扬。希望腐植酸行业融合各方力量,通过“腐植酸+”,深化“腐植酸有机-无机营养学说”,精心打造“肥料工业4.0”时代。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致辞中指出,60年来腐植酸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做出贡献。腐植酸作为土壤的核心物质,占土壤碳库80%,对土壤稳碳固碳功能突出;腐植酸与尿素结合减少土壤-肥料氨挥发30%-60%;腐植酸作为优良的饲料添加剂,可以减少畜禽养殖过程中氨排放。腐植酸的这些功效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可估量。他强调指出,办好腐植酸行业,治理和修复土壤污染大有希望。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路明指出,60年来,腐植酸在农业领域取得了土壤调理剂、肥料增效剂、农药助剂、有机-无机污染物解毒剂、植物生长促进剂等新“五剂”作用成果。构筑“土肥和谐”新关系、创立“腐植酸有机-无机营养学说”、“腐植酸肥料三大创新理论”、开展救赎“一克土”行动等涉农思想,正确引领着腐植酸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化肥减量、腐植酸肥料增量,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论坛”“培育土壤肥力产业发展论坛”“土壤可持续发展论坛”“全国土肥和谐大会”等一个个专业会议,引领行业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创新发展绿色担当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在主题报告中指出,腐植酸率先与古老农业发生了亲密关系。国务院〔1974〕110号和〔1979〕200号两个文件,成为腐植酸厚植农业的中国经典。腐植酸产业类型由最初的肥料,到腐植酸农药、兽药、医药、水体健康养殖等衍生产品,涉及农业领域量大面宽。腐植酸厚植农业思想最恢弘,“让腐植酸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让腐植酸与土壤亲密对话”“让腐植酸水溶肥普惠全人类”“让腐植酸将白色化肥转化成为黑色肥料还土壤本色”“让腐植酸一黑解千愁”“让腐植酸赋予微生(团粒)更伟大”“让‘腐植酸+’集成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开创肥料工业4.0时代新辉煌”“让黑色(HA)改变一下中国,也改变一下世界”等新思想、新理论不断提升行业发展的新境界,有力的指引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腐植酸肥料产业生态模式各具特色,山东“泉林一草两业”模式、北京“嘉博文5+1”模式、北京澳佳“田间大学堂”模式、陕西“鼎天珍佰粮行”模式、广东“拉多美联邦一家亲”模式、新疆“双龙腐植酸基础产品大卖场”模式等百家、千家腐植酸生态模式,走进了祖国山川大地,走进了千家万户。

    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着重强调了腐植酸在修复土壤、改善气候中体现的环境关怀,在保障食品源头安全生产中体现的民生关怀。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全国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任曾衍德肯定了腐植酸在肥料产品和技术创新中发挥的积极推动作用,腐植酸肥料在助力农业绿色发展中体现了责任担当。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崔钢对协会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果给予赞赏。他说,协会提出的“让我们共同给地球生态大家园安装一个标准环(碳链)”,必将激励行业更有力量的开展生态环境标准化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省会中心支行行长郭建伟肯定了腐植酸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做出的成绩,实现了农资、肥料等农业产业的绿色升级,走出了一条生态、有机和绿色的农业发展道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指出,让化肥与腐植酸结合使用,可以实现“有机-无机”结合,无机通过有机来提质增效,有机通过无机来充实养分,两者结合是一对“佳配”,起到 1+1 >2 的效果,在维护土壤健康、优化化肥结构、构建土肥和谐、提高作物品质、促进低碳农业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为贯彻落实腐植酸60年庆典的重要成果,7月22日,“腐植酸绿色革命论坛”召开,13个出彩报告几乎咬住农业不放手,站在60年发展的新起点,腐植酸亲农惠农的手越抓越有力量。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