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安全科学用药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我们只重视效果,而今后更应注重科学用药方式,这一点我培训时要重点强调。”“扎根基层,每每看到农户乱用农药都会上前制止,但效果很差,现在有了科学培训平台,可以将大家聚集在一起培训效果更佳。”“以前,培训农户,看到中途退场的我总会黯然伤神,现在看来我需要提升培训技巧,把这次学来的东西重新制定培训方案”……这是记者7月11日,从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保(中国)协会、山东省植保总站联合举办的“2017年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技术培训现场会”上捕捉到的参会代表的心声。
一场普通的安全科学用药培训在记者看来意义非凡,培训会唤起了所有“农药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他们聚精会神、奋笔疾书、凝眉思考,为的只是把珍贵的科学用药知识牢牢记下,而后再去讲授传承,把科学用药知识带给每一位农户,尽量减少错误的用药方式,发挥农药最大效益。丝毫不懈怠,因为他们深知安全用药无小事,做好安全科学用药守护者是职责而非“美誉”。为此,记者针对当前我国科学用药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该向农户传达哪些用药常识、如何把此项工作做到农户心中、国外经典案例中哪些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借鉴……采访了相关人士。
基层实现科学用药尚需时间
目前,我国农药生产企业正在向“生产+服务”转变,但科学用药培训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还需向外资企业学习。此次培训会上,巴斯夫、先正达等公司各显神通,通过企业独有模式,将安全科学用药知识传递给参会者,亲自示范如何穿戴防护服、如何选用防护手套,将培训会推向高潮。
记者注意到一个令人感动的细节,巴斯夫公司亚太区产品安全经理Bruce Milligan为了更好地展示橡胶手套的方便性,他全程穿戴。他表示,“在调查中了解到,中国有60%的农户反映穿戴橡胶手套不舒服,有25%的农民打药时戴着棉质手套,这不仅起不到防护的功能,还会有吸收农药的反效果,用药无小事,健康最重要。”为此,他向参会者传递了9项科学用药措施。第一,在购买农药前,听从专业人士建议,并只在授权零售商处购买;第二,在运输农药时,保证其安全储存,并远离人、畜以及食物;第三,确保在通风良好、安全的地方储存农药,避免儿童伸手触碰,造成不可挽救的伤害;第四,认真阅读产品标签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养成让农户主动阅读标签的习惯;第五,定期检查喷雾器,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在配药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第六,农药空包装经清洗后带回最近的授权回收点。(据悉,未来巴斯夫将在中国开展农药空包装处置行动);第七,在风力较小的清晨或者傍晚施药,避免药剂飘逸;第八,不要在近水源处施药,不要把农药空包装扔进河流中,清洗喷雾器时要远离水源;第九,施药后,及时洗澡更衣,并分开储存。他表示,这9个用药注意事项看似简单,但贵在坚持。
沂水县农业局种植业科负责人赵忠范听取了Bruce Milligan的培训后,肯定之余略带踌躇,这是为哪般?待记者询问后,他打开了话匣子。“农户的用药习惯事实上很难改变,橡胶手套确实环保高效,但成本略高于毛线手套,如果让农户主动去购买不太可能实现。目前,也有一些农药生产企业本着对农户的负责会赠送橡胶手套,但随着流通环节的增多,很少能到农户手里,即便是有,农户也不会用来打药时才穿戴。”他无奈摇了摇头。
农技推广者的无奈在于不可操控性,而农药生产企业的无奈在于缺少资金支撑。先正达科学用药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支撑。如果单靠企业力量,略显单薄,希望国家能在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安全科学用药培训为农民办实事
据了解,随着农药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自主研发的绿色安全农药产品推陈出新。与此同时,传统的用药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需求,因用药方式不当产生的人畜中毒、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频发,安全科学用药问题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悉,山东是农业大省,更是农药使用大省。安全科学用药不仅是走好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保障,更是农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对于减少农药残留、提升农产品品质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此次活动是继2016年走进山东汶上县的第二站,为此,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站长徐兆春表示:“社会各界对山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着较高的关注度。所以,山东省高度重视安全科学用药培训工作,希望与植保(中国)协会深入密切合作,让更多农户通过培训受益。”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魏启文在采访中表示,农药本身并不是产生农残的原因,而不合理的用药技术才是造成人畜中毒事件频发的主因,如何安全科学用药成为当下需要迫切学习的一点。而安全科学用药的关键在于教育培训,所以,我们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自2000年启动了安全科学用药培训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特别是2015年以后,农业部把安全科学用药培训作为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活动之一,这是对科学用药培训工作的极大鼓励。
据植保(中国)协会安全用药委员会主席张晓玫介绍,自2000年来,植保(中国)协会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合作,在全国已开展了600余场安全用药培训,培训农民、经销商、医护人员4万余人,发放安全用药学习手册及安全用药防护用具共计16万余套,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植保(中国)协会将在接下来的2-3年中,与山东省密切合作,此次活动是继2016年汶上县启动后的第二站,未来将争取覆盖大部分市县,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服务能力,提高农民科学安全用药水平。此次活动在沂水县启动后,将陆续走进沂水县的各个代表性乡镇,针对不同种植区的特定情况,围绕一种作物,直面种植户,通过通俗易懂的视频短片以及图片展示,从农户角度出发,解决他们的用药困惑,并展开系统性、针对性安全用药培训。
科学用药培训应逐步实现市场化
目前,我国农药行业创制能力不断加强,我国并不缺乏好的农药产品,但服务能力严重不足。赵忠范告诉记者,山东省一些土地流转速度较快地区,种植风险变高,种植大户对于科学用药知识的十分渴望,他们需要专业化的用药服务团队随时指导用药。而面对种植大户,我们的培训内容也需要进行调整,最好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针对某一种作物,展开系统培训。赵忠范全程坐在记者旁边,他的笔记非常生动,除了文字速记以外,还有一些符号、图形。“这些是我重点标记的地方,时刻提醒我之前的培训方案需要新的内容替换,要紧跟时代步伐,我是带着农户的诉求过来的,要对他们负责。”扎根基层的他,早已和镇上农户打成一片,他的手机在培训班上一遍遍震动,原来是他的那些农民朋友的求助电话。
每一个阶段,安全科学用药培训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今后的工作重点还需要多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互动沟通,了解一线农户需求。为此,魏启文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农药安全科学用药工作切忌空喊口号,一切都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手把手带着农户走出用药误区。二是因地制宜,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用药水平、种植模式、种植主体素质等情况综合制定培训方案;要对不同培训主体采取差异性的培训内容,积极了解传统种植者的用药误区,种植大户的用药技术需求,从而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三是利用政府以及社会力量。政府职能部门需要进行资金支持,当光靠政府力量远远不够,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吸引更多企业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入,让科学用药培训逐步实现市场化。
据植保(中国)协会执行总监刘亚萍女士透露,在培训启动会后,植保(中国)协会的7家成员公司巴斯夫、拜耳、陶氏益农、杜邦、富美实、住友、先正达的培训师深入乡镇一线,对千余名农民、经销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开展安全用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