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7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了解“需肥”规律 降低土壤伤害


    近年来,盲目大剂量的施用化肥,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为了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发挥其利用效率,首先应当了解作物的需肥规律。

    根据不同作物生长与需肥特点及收获物的不同而施肥。禾谷类作物:比其它作物需要更多的磷营养,以促进籽粒饱满,增加千粒重。块茎类作物:更需钾营养,以促进地下部分多积累碳水化合物,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叶菜类作物:更需氮营养,以促使叶片肥厚,产量高。豆科作物:一般只能在生长初期施用少量氮肥,因为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在生长初期还没有固氮的作用,所以此时追施少量氮肥能迅速提苗。总的来说,豆科作物少施氮肥,增施磷钾最重要。

    水稻对硅肥有一定量的需求,油料作物需镁较多,油菜、甜菜、苜蓿、亚麻等对硼有特殊需求,施肥时注意作物的特殊营养需求对于提高产量意义重大。

    按作物不同生育期的营养需求而施肥。一般来说,在种子萌发和幼苗阶段,主要以自身储藏的营养为主。随着幼苗的长大,根系逐渐发达,吸收养分渐增,到开花结实期,作物的养分吸收已经达到高峰。此后,随着生长的减弱,吸收养分的量也下降,到成熟采收时停止吸收养分。植株衰老时,作物体内的养分还可以出现“倒流”现象,一些营养成分排出体外。所以,大部分作物的施肥时期在生育前期及中期。但也有例外,如棉花,开花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仍同时交错进行,营养元素的吸收在后期的要求仍很高,所以棉花要高产,开花后还应该追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物在幼苗阶段吸收养分较少,并不意味着对营养元素的缺乏不敏感。相反,一般作物生长初期,对矿质元素的需要量虽然不大,但对元素的缺乏却很敏感,如果此时缺乏某些必需的元素,则会显著影响生长,即使后期施用大量的肥料,也难以补救,最终还是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将作物对缺乏矿质元素最敏感的时期叫需肥临界期,或者叫植物营养临界期。某些作物生长初期就是需肥临界期。农谚说“秧好半年稻”“见苗三分收”,就是指的苗期营养对收成的重要性。

    (姚振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