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底举行的《中国粮食安全与农资未来发展战略论坛》上,来自国内粮食安全与农资产业相关专家、学者围绕当前土地撂荒、耕地保护以及粮食安全等话题进行探讨,其中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富依托盐湖股份近两年创建的“三基三维”管理模式,提出“夯实三基工作,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近日,《中国农资》记者就如何规范农资市场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绝对安全的问题对王兴富进行了独家专访。
《中国农资》记者:粮食是社会安稳之根本,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牵涉到经济发展、国家自立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您是如何看待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的?
王兴富:“仓廪足,天下安;农业稳,人心定”。对此,国家领导人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可见我国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我国实现了粮食多连增,解决了绝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但全世界仍有数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粮食依然不能满足广泛的需求,供求结构性矛盾日显突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来形容今天中国粮食安全的严重性。
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农业稳则天下安” “要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面临着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国内外价格倒挂等方面的矛盾亟待破解。因此,必须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其中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是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可以说,如果粮食作物生长前期在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出现问题,那么对于食品危害也非常大,不仅含有激素和残留农药,还改变了土壤结构,导致土壤不能长出农作物,是一种永久性的破坏。
《中国农资》记者:近两年盐湖股份创新开展“三基建设”“三维管理”模式, 以达到粮食数量充裕、质量优良、价格适宜的目标,请您诠释一下“三基建设”的管理模式?
王兴富:我认为对任何产品而言,生产经营、改革创新均需要有数量、质量、成本的目标,而影响目标构成的主要有人员、机具、原料、方法、环境等五大因素。因此,要保障粮食安全,应该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来做好基础工作。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农耕从业人员数量的保障问题。粮食安全在决策、执行、督导、创新各环节都需要有一定数量、高素质的、充满激情的从业人员来支撑。第二,要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不仅要培养一批农民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善于经营管理,还要稳定好从业人员,提升其综合素质,超前谋划解决未来谁来种地问题。第三,要建立农业效益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三农”补贴、农产品最低价收购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方面的政策,继续实施农资综合补贴,通过农资综合直补及其他各种补贴,来保证农民种粮收益的相对稳定,维护好农耕人员的基本利益,促进国家粮食安全。
机就是农业机具、土壤,农业机具可以通过技术和装备创新不断实现大型化、规范化、标准化,相对而言土壤是重点核心,土壤的好坏影响粮食的产量、质量和成本。我国人多地少矛盾突出,要维持一定的耕地数量的同时,还要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全国的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8亿亩, 2/3为中低产田,养分失衡、肥效下降,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就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经济增长带来人们收入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更加注重营养结构以及产品质量,增加了对水果和有机蔬菜的需求,适当调整了对肉类的摄入。无论荤素食品,都是来自土地,只有保障耕地质量和土壤质量,才能有效保障消费需求。
料就是原材料,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等。料对粮食的产量、质量、效益和安全影响巨大。种子是“因”也就是 “内因”,化肥、农药、农膜等是“缘”也就是“外因”,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我认为种子问题值得关注。农民如何判别问题种子,单纯以产量和效益来判断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样会丢掉质量和安全。 同时,还应该特别关注化肥和农药问题。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研究表明,化肥施用量对中国粮食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因而保持化肥施用的合理水平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有着重要意义。
法就是粮食生产各个流程的技术、管理方法。一方面,农业科学家和农业技术服务人员要对土壤结构进行检测、从种子的选择、种植的方法、施肥比例等方面制定标准,提供种植方法、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方法、节水灌溉、除虫除草等环节的农技知识,指导广大农民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粮食政策、制度、标准等措施,确保粮食产供储运销等各环节的管理环节不出问题。
环就是生态环境、气候环境、土壤环境乃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国家战略关注粮食安全,推崇中国农耕文化,打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加强土壤恢复治理,严格控制污染源,统筹平衡各种环境因素。
总的来说,“夯实三基工作,保障粮食安全”就是要确保粮食产量、质量、成本稳定,就是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农民增收势头不减、农村稳定不出问题。如果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放弃粮食生产自主能力,依靠进口和转基因增产等,一旦市场失效,中国将陷入灾难,正所谓“陷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国农资》记者:您如何看待各级组织、单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王兴富:组织是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统筹人、机、料、法、环等环节就必须从组织上加以领导和保障,形成各级管理部门齐抓共管的大格局。党中央和全国人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决策组织,地方各级党委和地方人大要因地制宜细化部署,抓好具体监督和指导、有关部门从人、机、料、法、环五个环节完善粮食种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民培训补助、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是决策的执行组织,有专门部门全面负责粮食安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增加优质高效化肥等农资保障供应。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咨询机构以及行业协会负责试验、研究制定技术标准和规定,切实分析农民弃种、农田撂荒、农业减产问题根源并协助政府提出解决措施。农业服务机构和农资企业负责执行落实先进技术推广工作,推广现代化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构建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与推广机制,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与科普。政府相关部门与媒体完善行政监督、专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确保农业与粮食科学稳定发展。
《中国农资》记者: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道路上,企业文化不能缺失,为此盐湖股份对干部提出了“六为”新要求,这样要求干部的目的是什么?
王兴富: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全体人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的干部要求,盐湖股份提出了“六为”干部新要求。一是做到“愿为”,坚持为民服务,要始终没有私心,牢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始终能够激情干事。二是做到“善为”,坚持清政廉洁,要讲规矩,要把纪律挺到前面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政策、制度,要加强监管,接受监管,共同维护好农民利益,保证农资优质有序供应,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三是做到“共为”,坚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创新,要团结干事,谦虚包容;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实现粮食生产各个环节高效管理。四是做到“勤为”,坚持勤政务实,粮食生产与农资工作影响因素多,环境艰苦,各级人员一定要勤奋、勤勉、勤劳,苦干、实干。五是做到“必为”,坚持信念坚定,就是筑牢“四个意识”,保持政治定力,坚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不动摇。六是做到“会为”,坚持本领过硬,牢牢掌握先进的化肥生产技术、农耕技术等,不断强化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粮食安全方面的决策、部署、执行、监督、总结各项工作的能力。
《中国农资》记者: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之一,盐湖股份在过去的59年来实现我国钾肥工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之路,未来将如何布局盐湖股份的发展?
王兴富:盐湖股份建成了我国最大、世界第四钾肥基地,大幅度地增强了进口钾肥贸易的话语权,使我国成为世界钾肥价格洼地。多年来同比周边印度、巴西等国家每吨钾肥产品低30-50美元,提升土壤氮磷钾比例,为我国农业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盐湖股份现拥有500万吨/年氯化钾、66万吨/年尿素、40万吨/年硝酸钾等化肥产品。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盐湖股份立足盐湖发展实际,将坚持顶层设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盐湖讲话精神,并作为指导盐湖股份近期、中期、远期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抓住核心要点,把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全国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做好资源、资本、资产、管理、技术、机制、党建、市场等各方面的顶层设计,培育更具特色的盐湖经济。未来将进一步统筹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产业报国的初心不会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实施钾肥“走出去”战略,做专做精做优做强做大钾肥产业,为中国粮食安全生产再做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