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正全面推进,可是我们看到报道的农产品因为价格低而烂到地里的情况一直未断。农民意识到种普通农产品收入太低,用尽一切渠道寻找致富信息,学习种植收益更佳的品种。其实很多农产品并没有让大家如愿获得美好的预期。
未来特色农业之路,不仅要引进一些特色农产品,发展特色种养,更要深度挖掘本地原有的特色农产品,深挖特色农产品形成的条件,并形成不可替代的农产品。
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不再追寻产品的增产,而是看中农产品的品质提升。比如通过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原本需要铺设反光膜的果树,现在不用反光膜,着色也很好;原本靠大量施用化肥的梨树,开始主动蔬果,减少化肥投入。喜欢喝葡萄酒的人都知道,国外上百年的葡萄园都不用人工灌溉,他们认为人工灌溉对葡萄酒的质量有影响。为了寻找葡萄酒的品质和化学投入品的最佳搭配,他们开始研究病虫害可以容忍的比例,尽量不用农业化学品。
然而现在的中国农业,农民也在寻找种植和打工之间的平衡。比如种植玉米,除草剂一打,不再锄草,也没有人再去锄麦茬;为了解决连茬,就用杀菌剂;为了提早上市,就铺设地膜。其实这些都潜在着破坏环境,只是短时期内看不见罢了。随着时间的积累,未来种植环境问题将会大面积爆发,就算是偏远山区,污染也在进行中。
越来越多的化学调控手段影响着种植环节,膨大剂、着色剂、增甜剂、拉长剂,生根剂、矮壮素、化学授粉、化学疏花疏果等,环境在被越来越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包围。如果不寻找到更好替代解决方案,或者新型的物理控制方法,种植环境迟早会被这些调节剂污染。那时候供给侧改革就真正成了口号了,只靠文件、口号能解决供给侧改革,能为社会提供安全的农产品吗?
特色农产品不是照搬,不是简单模仿,是要在原有基础和优势资源上体现独有的特色才好,否则种植面积的增加必然把产品价格拉低。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想,更要做,也需要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做支撑。物理农业、生物动力学农业、仿生农业,未来还有很多难题要解决。农业供给侧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机会,从理论到实践,从单一的种植发展到综合统防统治。未来农业的发展将面临全面提升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