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对于华农(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黄小兵来说是个特殊日子。经过两年蛰伏,黄小兵携手“e农”V3.0在北京正式上线发布。发布会吸引着来自农业主管领导,农资行业协会领导,金融、投行、担保机构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农资企业大佬等近200名代表前来道贺。
此次“e农”V3.0全面上线,这意味着整个“e农”平台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告一段落,下一步会以供应链金融模块作为核心服务模块,来为农资生产企业提供服务。
“e农”的互联网基因
“e农”的诞生顺应了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历史潮流。
2015年被称为农资行业的电商元年,就在国内农资电商风声水起的时候,黄小兵并没有急于推出华农电商,而是“沉迷”于互联网的学习和研究,立志要做农资行业最懂互联网的人。
直到2016年1月20日,黄小兵才正式发布“e农V1.0”,确立了以“服务”为先导的核心理念。基于O2O模式,以产业互联网为导向,以“e农SAAS平台”为载体,链接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
在经过运营实践后,2016年6月15日“e农V2.0”上线,确立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战略架构,以核心供应商为切入点,建立起推广与服务相统一的推广模式,也得到了心连心、华昌化工、联盟化工等国内知名化肥企业的支持与合作。
在“e农”进入3.0时代后,作为农业一体化服务平台,构建从农业投入品 供应商到最终用户(农户)的无缝链接通路,提升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效率,推动传统农资企业营销服务的转型升级,同时并通过供应链金融的导入,直接切入行业痛点,为平台发展赢得先机。
黄小兵认为,“e农”3.0时代的关键就是利用“e农”平台提升企业在资金、供销、服务等方面的运行效率,帮助企业梳理和优化传统渠道,促使企业转型升级。
“e农只做公众平台,不会与企业竞争。”黄小兵强调,“互联网+农资”的市场潜力很大,但要找到适合“农资行业+互联网”的模式却很难,农资企业做电商的道路已经证明是走不通的,所以只要合作才能赢得未来。
按照黄小兵的设想,未来通过人工智能诊断的运用以及云计算平台的推广,真正实现以农业大数据为基础服务于终端农户,最终实现“买在e农、卖在e农,农业生态在e农”的中国最大的农业产业平台战略愿景。
供应链金融的风口
“e农”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成为此次发布会的重点,也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黄小兵在阐述“e农农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时解释说,“e农”平台基于线下供应商供应链管理的现实场景,以现有的业务流程为基础,优化业务流程、固化业务流程;对线上平台的供应商的订单生成、交易审核、物流对接等进行了系统集成,大大地提升了供应链管理效率;供应链交易数据的积累为供应链金融的接入以及农业大数据的深入挖掘提供了可靠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e农”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农资供应商、代理商、零售商提供高效下单、付款、发货、物流跟踪服务的同时,通过金融机构、保理公司为农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提高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资金周转效率,从而盘活整个供应链。
发布会上,深圳长亮科技副总经理李明辉从“e农”平台开发战略伙伴的角度对“e农农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度的阐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宋华作为特别演讲嘉宾发表有关“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主题演讲并强调,供应链金融的目的不在于金融本身,是在于优化农业链。
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供应链金融的前景及其在“e农”平台的应用等相关话题。
发布会同时举办了供应链金融高峰论坛。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阳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闫文泉, 河南心连心化工集团副总经理王乃仁,北京商业保理协会会长、北京农投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平,光大银行东高地支行行长李蓓,云图征信创始人兼CEO丛艳等嘉宾围绕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供应链金融在“e农”平台的应用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一致认为,“e农”平台3.0时代通过供应链金融的导入直切行业痛点,将提升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效率,推动传统农资企业营销服务的转型升级;同时,黄小兵还回答了与会代表关注的一些问题并表示,“e农”V3.0的上线结合了当前农业的“新生态、新共享”的发展趋势,提出不仅平台业务对农资及农业领域的各个参与者开放,同时提出向农资行业的战略供应商开放资本合作平台,欢迎行业内志同道合的农资生产厂家对e农投资参股。
2017年5月12日,人民银行、工信部会同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银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了《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方案》提出,要向小微企业普及应收账款融资知识,向应付账款较多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宣传培训,加强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推广;并明确要加大对积极参加应收账款融资的核心企业政策支持;加强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功能建设。
会上,光大银行、北京农投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北京云图征信、广东福利龙复合肥有限公司、吉利源农业集团等企业与“e农”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可以说,“e农”V3.0的上线发布,正是顺应了产业的趋势及政策的导向,迎来了一个难得的风口。
农资老兵的情怀
作为农资行业的一名老兵,黄小兵的人生注定是不平凡的。
在创立“华农电商”之前,怀揣创业之梦和振兴农业的情怀,黄小兵走出央企,与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农资公司和国内农资职业经理人团队共同发起创立了华农连锁。华农连锁在全国13个重点农业省份建立了分公司、60余家分销中心、600多家终端零售门店、3家上游生产企业和4个农业种植基地,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农资产品集散地的网络布局以及农业行业专业化服务模式,并于2011年成功引入了PE战略投资,将华农连锁打造成与中农、中化齐名的国内第三大农资流通企业。
2015年,由于经营上的变故,黄小兵在经历挫折和洗礼后,并没有放弃,深入学习和研究互联网,在万众期待下,黄小兵推出了“e农”平台,成为落实国家农业电子商务政策最接地气的执行者,也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作为业内最懂互联网的人,黄小兵的执着令人敬佩。正如黄小兵在“e农”V3.0上线路演最后的感慨:作为在农资圈要淘汰的人还坚守在这里是因为对农资行业的一种情怀;是因为一种永不服输的斗志;是因为大家的期待;是因为责任。
自嘲为农资圈要淘汰的人其实是黄小兵在积极转型,只是转型的同时他并没有离开本行。在华农连锁的鼎盛时期,黄小兵就认为农资行业的贸易时代已经结束,便提出了“去库存”战略;于此同时,借助华农的渠道,黄小兵还做过优质大米和矿泉水的销售,也曾为了推动销售而建立过农产品电商平台。可以说黄小兵一直在转型谋求更大的发展。
“e农”的诞生也是黄小兵经验的积累和对农资行业转型的一种期待。它的核心业务模式是依托华农连锁现有的线下供应链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以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供应链金融为核心,集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测土配方云计算、人工智能诊断、农资供应、农机服务、农产品信息交流为一体的农业一体化服务SAAS平台。构建从农业投入品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无缝链接通路,提升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效率,推动传统农资企业营销服务的转型升级。
需要强调的是,“e农”从出生之日起就不是个商业掮客,而更像个热衷分享的布道者。而这个时代,恰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共享经济时代,服务的细分已经精细到了让人惊讶的程度,任何人都不能靠一己之力在一个行业内完成所有的事情,但提供细分后的信息对接,却是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的最大利器。从这个角度上讲,“e农”未来的路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