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农资与市场》杂志社主办的2017中国国际特种肥料大会在广西南宁举办。当前传统农资的市场发展遭遇瓶颈,销售渠道遇到了天花板,在此背景下,特种肥市场异军突起,主办方认为,特种肥的春天已到来,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
生物肥料持续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用菌剂的应用备受企业和种植户的青睐。在本次会议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蒋细良围绕中国农用菌剂的研究与发展作了报告。他说:“我国人多地少,主要依靠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投入提高单产,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农业集约化生产体系。目前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占农业投入的50%以上,大量的农药化肥投入造成了农产品安全隐患,但是农用菌剂的应用则对土壤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据了解,农用微生物种类包括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截至2016底,细菌微生物农药有效成分13种,产品数量近400种;真菌微生物农药,种类有14种,产品数量40多个;病毒微生物农药种类有11种,产品数量30多个。微生物肥料近十年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近几年每年增速超过10%。截至2017年4月,农业部登记的生物肥料产品3484个,微生物肥料产业已经成为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功能性水溶肥供销量持续上升
在本次会议上,功能性水溶肥也是一项重要议题,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李俊良对功能性水溶肥的现状和发展作了报告。据他介绍,从2010年至今,水溶肥发展迅猛,目前,水溶肥企业2000多家,年产能800多万吨,年产量370万吨。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功能性水溶肥多通过物理混配方式生产,功能性不强,研发水平不高。李俊良认为,功能性肥料产品的定位应该是配方科学合理化,产品消费大众化,产品功能多元化。“从单纯营养型向功能型发展、从常规营养释放形态向缓控形态发展、从无机肥料向有机生化替代发展、从普通营养型向免疫增强型发展是我国肥料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说。
有机碳肥成为行业关注点
有机碳肥一直没有受到行业的重视,本次会议邀请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廖宗文对有机碳的独特功能与应用作了讲解,他认为有机碳对平衡施肥作用重大,现在行业才开始认识有机碳是一种迟来的关注。廖宗文表示,有机碳是一种水溶性高易被植物吸收的有机碳化合物。他认为,碳是配方施肥的最大短板。在作物生长的过程中,对碳的需求量是对氮磷钾需求量的5倍多。因此,“增产必补碳,施氮要补碳。”他说。
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应遵循适时适量原则
江苏省农委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推广研究员黄彬重点阐述了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对作物生长的作用。他认为,植物营养不平衡会导致作物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发生频繁以及由于缺素造成的各种生理性病害,但是不合理增施中微量元素不仅不会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还能导致新的问题。
黄彬认为:“在植物对不同元素需求的临界指标不同,在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里的供应量不同,土壤酸碱度不同,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不同,从而导致不同元素在土壤中以无效、缓效、速效三种形式保持动态平衡,因此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时要注意各种元素之间的相互拮抗与协同作用。总的来讲,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要遵循两大原则:专肥专用,适时适量。”
在本次会议上,来自意大利瓦拉格罗、意大利比奥齐姆公司、荷兰易普润等企业的农艺经理也分享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