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6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金正大缓控释肥技术再升级 “双增双控”助力化肥零增长
“减肥增效”技术计划较传统施肥减30%

□ 《中国农资》 记者 韩 玮

种肥同播机蓄势待发。
农化专家与种植户一同查看播种情况。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6月12日下午,暑热难耐,在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曹西村王龙海家的100亩刚刚收割完小麦正在待播夏玉米的田里,数台种肥同播机已蓄势待发,轰鸣阵阵。

    推广“减肥增效”技术

    践行化肥零增长

    随着一声令下,种肥同播机同时开播。这场景,对于王龙海来说,其实并不陌生。“我是三年前开始使用金正大的沃夫特缓控释肥和种肥同播技术的,当时整个镇里我是头一户,大家都说少放化肥产量肯定保不住,但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没错的!”王龙海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过去用普通玉米肥,每亩需要50公斤,现在每亩只需用40公斤一袋的沃夫特缓控释肥,无需追肥,亩产可达到550-650公斤,相比3年前的亩产400-450公斤,沃夫特带来的‘减肥增产’效果很明显。”

    据介绍,原来在曹西村举行的是由山东省临沭县农业局、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金正大集团共同启动的“减肥增效”技术示范推广活动。金正大集团党委书记张晓义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减肥增效公益活动,是金正大集团联合政府、行业和科研机构共同推进“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落地行动,金正大“减肥增效”技术计划在未来三年让肥料用量与农民传统施肥习惯比较减少30%,并保障作物不减产。

    山东省临沭县农业局土肥站站长李频道强调说:“化肥减量增效不单纯是一个使用量的减少,更应坚持保障粮食安全,坚持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不动摇。我国是农业大国,要想在不增加化肥使用量,甚至进一步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基础上保障粮食产量和品质,必须提高化肥利用效率,走高产高效、节本增效、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缓控释肥技术再升级

    “双增双控”齐发力

    既要减肥,又要增效,应用玉米种肥同播技术,鱼和熊掌不再难于两全。“由于缓控释肥可以根据玉米的生长规律缓慢释放养分,后期不脱肥,王龙海的玉米种植反而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来自金正大研究院的小麦玉米作物经理仲维磊从科学施肥角度向记者阐释了“减肥增效”奥秘。目前,针对沃夫特缓控释肥的多项创新技术升级已经完成,金正大缓控释肥技术在国内处于绝对的领先位置。

    据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陈剑秋博士介绍,此次减肥增效行动,经过了前期一系列权威试验,之所以能够实现减肥的目标,是因为全新升级的缓控释肥添加增效配方,这项升级技术在行业是独有的。其“双增双控”技术,特别添加中微量元素和生物刺激素,并实现双向互补增效;同时采用全新包膜技术和微孔渗透技术,将控释肥包膜升级为植物油包膜、树脂包膜及硫加树脂包膜,并根据玉米种植土壤特点进行配方调整,具有更加精准的控释作用,玉米需肥曲线与肥料释放曲线更加精准同步,大幅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效率,实现减肥增效。

    自2013年缓控释肥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以来,农业部把缓控释肥作为一项新肥料、新技术加以重点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金正大集团作为我国研发和生产缓控释肥的引领者,经过十年发展,实现了缓控释肥在大田作物的规模化应用。在推广过程中,金正大不断探索有效的应用推广模式,示范推广缓控释肥26个省市区、118个市县的36种作物,示范推广面积超过2亿亩,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区域的大田作物与经济作物,节本增效约740亿元。政企联合,在试验示范推广、农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农艺结合等建立了系统的推广模式,为我国新型肥料推广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推出全程营养解决方案

    万亩大田示范带动

    在活动现场,包括王龙海在内的6位农户被授予“‘减肥增效’首批示范户”,得到了由金正大集团专供的示范肥,并免费享受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全程技术指导。沃夫特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金正大为农户提供了全新的‘拌种剂+种肥同播(良机+良肥+良法)+叶面肥’的全程玉米减肥增效解决方案,前期的拌种剂来预防病害,提高苗势;后期喷施的叶面肥,易吸收利用,防早衰、抗干热风,饱满籽粒,以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我们的目标是在农民传统习惯施肥的基础上减30%的施肥量,如以往玉米种植户习惯施肥为每亩50公斤复合肥,而减肥增效方案提倡每亩使用新型缓控释肥35公斤,每亩肥料成本少投入10-15元。”

    据悉,金正大计划未来3年建设1万块减肥增效示范田,覆盖大田作物面积达2万亩,并通过组织客户观摩、学习,以示范试验田建设带动减肥增效产品推广。第一轮将重点关注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同时,金正大还将陆续升级马铃薯、大姜等经济作物的全程营养解决方案,探索出经济作物的减肥增效落地举措。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