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原材料操作策略
对于瓶颈原材料的操作策略:主要还是控制缺货带来的运营风险,在价格方面不做过多要求,同时加快推进采购部门寻找替代或可操作性方案,开发新供应商,配置适当安全库存。
对于关键原材料的操作策略:主要控制原材料缺货及原材料跌价带来运营风险。抓住对方的利益诉求点,与供应商建立长远的战略合作关系策略,建立长效的共赢机制并在价格上争取更多的资源。
对于杠杆原材料的操作策略:明确以供应原材料的质量、交货及共同降低成本为主要诉求,保持与供应商紧密的合作关系,可将采购量集中到一家供应商。
对于一般性原材料的操作策略:这个类型的原材料主要集中在G公司的低值易耗品采购,采购部门应该采取定期搜集公司各部门需求,减少供应商数量,按特定的时点进行批量采购,增加采购数量,降低采购成本。但当供应商能力不足时,应适当引入新的供应商,以保障价格和交货等方面的优势,这样可以帮助供应商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
采购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1.作为农药行业的老牌厂商,G公司仍然沿用粗放的、原始的以销定产的管理模式,即通过销售部门确定客户的需求汇总后,下订单给采购组织进行生产活动。
该公司缺乏销售与运营计划体系的协调,内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缺乏有效的衔接跟沟通,无法提前做好与供应商的原材料预测计划,往往会出现供应商无法按时按量交货的情况。
2.G公司对采购的地位认识高度不够。
该公司认为采购主要职责就是保证采购价格低、为生产齐套保驾护航,但并未将采购部放到与营销、研发部同等重要的位置。
3.采购管理流程制度缺乏系统性梳理,各业务部门缺乏有效的衔接。
G公司在《采购分配管理办法》《订单需求预测管理办法》等并未制定有效制度,给公司带来诸如滋生腐败、降低系统效率、产生大量积压物资、交货及时性降低、增加管理费用等问题和风险。
4.G公司各部门间缺乏及时的沟通,导致采购原材料过多,产生大量的积压物资。
分析其原因既有采购部门对于长周期原材料的过量采购,又有客户订单的变更或是取消订单,造成积压原材料的产生。归根到底还是由于G公司内部各部门缺乏有效的衔接,缺少整体的协同性,导致公司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采购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努力推进采购信息化建设
为了提升采购的工作效率,G农药公司应积极地完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既能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同时也为厂商与供应商间搭建了高效、快捷的沟通平台。
首先,引入SRM系统。SRM系统(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的作用是通过信息化手段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重新构建企业与供应商间新型的管理模式。该软件能实现订单管理、排程管理、对账管理、供应商绩效评估四大功能。订单管理的功能可以实现农药厂商采购订单的网上发布、交流沟通,供应商也可以通过这套管理系统实现采购订单的确认工作。排程管理功能同样是将配送指令在网上发布,并积极指导供应商如何依据农药厂商的生产计划安排进行有序配送。对账管理功能实现对账数据、发票入账情况的网上查询。供应商绩效评估则是对供应商技术能力、质量水平、交货响应、成本状况、合同执行情况这几个关键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也是对一个时间段双方合作的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是供应商引入或淘汰的判断根据。借助这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既节约了与供应商间的沟通成本、减少了信息传递失误所带来的损失,也让信息传递更加及时有效。供应商可通过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其配送信息、配套产品质量反馈信息,达到信息传递透明化的目标,在节省传真电话等费用的同时给供应商提供了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
其次,启用供应商网上报价。据笔者长时间的调查发现,在G农药公司的生产运营中,经常出现采购人员将采购价格泄露给供应商的这种情况发生,而供应商网上报价系统能有效保障供应商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打破了以邮件传真等传统的沟通方式,有效杜绝了价格泄露问题。传统报价主要是通过邮件或传真的方式参与报价,很可能会出现采购人员将其他原材料供应商报价告知行贿供应商,导致不公平竞争。在引入供应商网上报价系统后,采购人员只能在报价结束后才能在系统中查看价格,有效地控制内外部勾结风险,同时提高了农药企业的运营效率、缩短了审批流程、降低了采购成本。
2.对不同类别供应商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
在农药行业里,不同种类原材料的需求差异性较强,譬如说某些关键原材料的品质、交期重要,某些原材料的价格重要,而有些原料的交期较长等。若对于所有的原材料采用同样的采购思路,必定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求。
因此,G公司必须对原材料进行分析,明确不同原材料的各自特性,根据这些独有特性进行分类分级,制定不同的采购策略。G公司通过原材料的价值量与供给风险两个维度,可将原材料分为日常原材料、杠杆原材料、瓶颈原材料和关键原材料四种进行综合分析。这四种原材料在供应商数量、市场供给的情况、采购金额、采购风险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如图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