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6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2支团队合力探索土壤“调酸”良方
酸性土壤障碍因子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总结会召开

与会专家深入探讨土壤调酸解决方案。

    本报讯 6月2日,酸性土壤障碍因子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2013—2016年度总结会在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召开。来自江西、安徽、广东、福建、海南、山东6省农科院和山东农业厅果茶站等十几家单位的专家就硅钙钾镁肥改良酸性土壤的研究示范成果进行了汇报,中国农科院李家康研究员、山东农科院杨力研究员等组成的专家组与金正大集团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探讨交流。与会专家表示,酸性土壤障碍因子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大量有效数据,验证了产品的有效性,探索出多个行之有效的土壤调酸解决方案,进一步树立了推广硅钙钾镁肥等土壤改良产品的信心。

    酸性土壤障碍因子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自2013年启动以来,针对酸性土壤区蜜橘、胡柚、香蕉、苹果、菠萝等果类,辣椒、番茄、黄瓜等蔬菜及水稻等十多种作物展开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针对蔬菜、果树的需肥特点和酸性土区养分有效性低、肥料损失情况、农业生产力较低、农产品品质差等问题,根据酸性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养分、气候条件,12个研究团队针对不同作物开展硅钙钾镁肥改良酸性土壤试验,创新和集成酸性土壤障碍因子修复技术,并对作物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区系等跟踪检测,对试验产品进行综合评价,为开发推广新产品和作物专用解决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

    会上,浙江大学教授吴良欢分享了胡柚、水稻试验报告,并介绍了硅钙钾镁肥对酸性土壤改良的重要作用。吴良欢提到,通过试验可以发现,硅钙钾镁肥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土壤盐基饱和度以及土壤有效硅、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阳离子的交换量,同时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方面效果十分显著。

    山东农业厅果茶站研究员高文胜表示,试验表明,使用硅钙钾镁肥的改土效果是石灰完全无法比拟的。过去农户传统习惯使用石灰来调节土壤酸性,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pH值,但不仅无法提供钾、镁等有效物质,而且对土壤中的有益菌、微生物损害巨大,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从各地不同土壤试验积累的大量数据可以看到,连续数年的定位研究显示,硅钙钾镁肥和硝基复合肥配施在胡柚、水稻、蜜桔、砂糖桔、香蕉、菠萝、蜜柚、蔬菜、苹果、樱桃、葡萄和梨等作物上不但实现了5%-22%的增产幅度,与此同时能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且使农产品品质显著改善,例如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糖酸比显著提高,稻米胶稠度和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同时土壤pH值随施用年限逐年升高,土壤改良效果明显。

    听取完汇报后,中国农科院李家康研究员、山东农科院杨力研究员均表示,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大量有效数据,验证了产品的有效性,探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土壤调酸解决方案,进一步树立了推广硅钙钾镁肥等土壤改良产品的信心。专家们纷纷建议,已实施4年的酸性土壤障碍因子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有必要继续坚持下去,并加强土壤培养试验和机理试验,为我国酸性土壤改良和作物专用解决方案及配套科学施用技术提了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也为推广硅钙钾镁肥产品提供良好的示范宣传作用,这与我国政府提倡的土壤保育政策不谋而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杨 雪)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