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化学工业及化肥工业自1956年成立至今业已60余年,风雨苍桑、曲折辉煌,经历了从起步、发展、调整、双轨制,直至如今的市场经济,真可谓大浪淘沙。在历史的长河中,60年仅仅是短短的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化肥行业,对于一个化肥企业来说,能够专注一项化肥及化工产品,并坚持走下来,却绝非一件易事。
化肥行业及煤化工行业调整转型的步伐还要加快,如何明确方位、危中寻机,这是必须面对全新课题。一方面政府要统筹规划、强化监管;另一方面,行业及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服务及“互联网+”等方面入手,从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整体来看煤化工及化肥行业处于调整升级或转型改造之中。
摸清形势 找准企业自身定位
60多年以来,安徽省化肥工业以及煤化工行业,尤其是对农业和粮食增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目前在能源供应、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绿色生态等方面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少压力。当前,“如何既坚持化肥、煤化工;又走出化肥、奔向新型煤化工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安徽省煤化工行业及化肥企业认真思考和讨论的重要课题之一了。
近10年,人们逐步认识到“不是煤化工、化肥行业不景气,而是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为此,安徽省一些中小型化肥企业与国内外的大型企业去竞争的机会少之又少,而最现实的做法是认清形势、寻找目标与机遇,力求转型升级或资产重组。
当前石油化工行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动向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首先是发达国家的能源政策。目前美国实行的是能源独立政策,受页岩气革命和国际油价的低位运行影响,美国2016年炼油能力达到1840万桶/日,原油加工量1624万桶/日,创造历史新高,炼油厂的开工率达到89.7%。近日,美国能源和进口关税的调整将显著促进美国炼油行业的发展,美国能源独立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大量轻质页岩油的增产,炼油能力不断扩大,炼油厂的效益大幅增长。受此影响,美国的石油进口量不断降低,而出口逐步增加,2016年美国的石油进口量790万桶/日,比10年前下降了21.3%。预计“十三五”期间、美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将持续下降,2019年以后美国将成为能源净出口国。其次,欧盟的新能源政策、德国及北欧的新能源创新与发展都走在世界前列。德国拟于2030年终止化石燃料车的使用;英国去年关闭了国内最后一座煤矿企业,并拟于2025年前关闭所有燃煤发电装置。这一切能源新政和动向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和相应的碳排放,重点是发展绿色、生态、清洁、可持续的可再生能源。
从去年起,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对《石化产业布局方案》进行再评估,尤其是最近刚刚闭幕的“一带一路”峰会,所宣布的三大战略合作区的布局和建设。这些新布局与新基地的形成,将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智能化是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新方向
当前煤化工及化肥行业面临着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产能严重过剩,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环境污染形势仍很严峻,行业及企业正处于新旧动能选代更替的关键阶段。而实现煤化工、化肥行业高效、节能、环保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对现有产业进行优化。随着软硬件设备的更新、升级和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等创新手段的发展,煤化工产业、化肥工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化企业,将是我国未来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国。面对不断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开发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技术是我国当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煤气化技术是煤炭综合利用的核心,近年来,我国的煤气化技术取得了很大成果。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煤气化的市场空间还是可观的。“十三五”期间,受政策影响,我国现代煤化工对气化炉的需求量在100台以上。此外小氮肥、中氮肥企业气头改造,也会给煤气化炉带来很大的增量。
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已开发出许多适合各种煤的气化炉,走在世界煤气化的前沿,各种技术都有其适应的煤种。在固定床技术创新及强化管理中,安徽省相关化肥企业均创造了可观业绩,尤其是原涡阳“三星化工”(烧永煤)吨氨耗煤为1.07吨,最低曾达到1.05吨。
创新驱动是化工企业主攻方向
“十三五”期间应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新技术推广使用,推进产业布局多元化、产品品质高端化,逐步建设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实现转型发展,基本形成以能源化工为特色、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
提质增效,绿色生态是煤化工及化肥行业的必然选择。加强煤油气盐化工横向耦合,构建全产业链的能源化工,积极推进资源深度转化,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像金禾实业、安徽华谊化工、华尔泰化工、中盐红四方、安庆曙光等企业)。同时推进能源装备与服务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为此要切实做好工艺、产品、技术、链群升级。一是通过工艺设备升级实现高端化,可围绕现有煤炭资源(包括本省煤炭资源)、合成氨、甲醇、氢气、二氧化碳等生产工艺及设备进行优化升级,减少跑冒滴漏,尤其是内漏、无功运转等,切实提高产品收益,使产业发展清洁化、低能耗、高效率、高效益。二是通过产品升级实现高端化,增加高端煤化工产品。三是通过技术升级高端化,加速科技进步,尤其是对传统煤化工及化肥企业是一重要突破口。四是通过链群升级实现高端化,将现有的产业链,通过整合,将其做精、做专、做深,通过链群升级,推进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全面提升化肥企业、煤化工产业的科技化水平。
资源重组让肥企真正“走出去”
化肥应实行总量控制和骨干企业大型化(资产重组等)、实现集约化经营,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整体规划方面企业必须突出自主创新,进行个性化决策,实现差异化发展。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该退出的果断退出,该进的大胆发展,可以探索退出产能有偿转移、减量置换或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竞争力潜能。
同时要加强对制造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与服务。当前,为改变部分企业负债率过高和银行不良资产率持续上升的情况,银行与企业双方在协商认可的情况下,可以实行“市场化债转股”,这是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物之一,重点是“市场化”为导向。不再由政府做主导,债务人和债权人必须“郎有情,妾有意”,双方均有积极性,可以试点先行。为此,市场化债转股应坚持“市场化”和“试点先行”的两点原则,一定可以实现好戏连台。
我国在现代煤化工厂领域已经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无论是煤制油的费托合成单元技术、煤制烃的MTO技术、还是煤制天然气的碎煤加压气化技术、煤制乙二醇的草酸路线单元技术,都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虽然有些技术从国外引进,但我国在运用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早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和业绩已被世界确认,他们不断来我国参观考察,学习借鉴。
我国煤化工在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应借“一带一路”的优势大环境,争取让煤化工及化肥行业走出去(尤其是对富煤之国家,如蒙古国、中亚等国),这些国家已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我们应积极构建互利双赢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向种植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供给侧的改革,重点是新产品、新质量、新服务;而化肥企业为“三农”服务的重点是农化服务。农化服务好不好,农民、种植大户最有发言权。化肥企业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行农化服务,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切实研发拓展和增加基础肥料的施用功能。为此,安徽省已开发了缓控释肥、有机-无机肥、滴灌喷灌用的水溶性肥等多系列的新型肥料。
企业要真正抓好产品质量及产品档次升级,要坚定打造百年老店的决心,尤其是对于新型肥料。一方面要做好新型肥料的大田试验,客观、真实、有效地宣传;另一方面,应把服务营销上升到战略高度,围绕“一切为客户创造价值”,与“三农”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逐步形成种药肥一体化,贴地气、贴农村、贴种植大户,形成“服务一公里”。让企业由传统制造商向“制造+服务”模式来转变;由原来的单纯肥料供应商向“世界领先的植物营养专家和种植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转型。
“让土地吃上营养餐,让人类吃上健康粮”。真正实现农产品安全,人类生存安全。今年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一年,困难和机遇并存。面临当前的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必须加快转型升级、调整结构的步伐,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我们应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之上,必须认清形势、明确方位、危中寻机、创新为本,必须坚定信心、用心做事、追求卓越,为行业的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