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5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有了方案“地里掘金” 老把式夺得“瓜王”
2017金正大西瓜王评选大赛争“战”巨鹿
《中国农资》记者 魏 萌

“西瓜王”得主张卫华高举奖杯,赢得满堂喝彩。

    昔日星星火,今成燎原势。8年前,河北巨鹿县观寨乡南哈口村引进了大棚西瓜种植技术,如今,当地的西瓜种植面积从当初的8亩变成了现在的2000多亩,村民们也凭借优质高产的西瓜扬眉吐气,完成了从“土里刨食”到“地里掘金”的华丽蜕变。

    5月22日,“金正大示范田我是高产王——2017金正大西瓜王评选大赛”在南哈口村举行,200余名西瓜种植能手齐聚一堂,上演了一场难分轩轾的瓜王争夺战。

    以“瓜”会友

    老把式“邂逅”新技术

    活动当天虽然风雨大作,但丝毫没有影响种植户们高涨的热情。身穿62号参赛服的于立光,拥有7年西瓜种植经验。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西瓜行情好,我们种瓜的就舍得用肥。用金正大的营养方案,专家会全程指导怎么施肥、怎么防病害,解决了很多麻烦,种出来的瓜品质好、上市早,也比较省心。这个活动我一听说就马上报名参加了,不在乎名次,只希望能多学点技术,多听听专家的意见。”

    在现场,像于立光一样抱着学习心态来参加瓜王评选的种植户不在少数。为农民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树立先进的榜样,传播科学的种植理念是金正大高产王评选活动的初衷。

    本次大赛竞争激烈,专家组根据西瓜的重量、外观、瓜瓤色泽、中心糖度、口感等指标对入选决赛的20颗西瓜进行了评选。最终,南哈口村西瓜种植户张卫华以1.8分的微弱优势赢得西瓜王的殊荣。当被问及种瓜有什么心得时,“瓜王”张卫华笑着说:“没别的,一是选金正大的方案,二是“用肥狠”。我的一亩地有750棵苗,大约要用160-200斤的肥料。”对此,特约专家杜向东表示:“‘用肥狠’的情况在巨鹿瓜农中普遍存在。这是因为瓜农大多都认为肥用少了,瓜就膨不起来,或者膨得比别人家的慢,所以实际施肥总是比推荐用量要多。张卫华说的‘用肥狠’强调在关键期用准肥、多用肥,以保障后期的西瓜养分供应。”

    问计于“肥”

    好方案决定好收成

    活动现场,杜向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了金正大西瓜全程营养解决方案的施肥要点和新技术。他强调,西瓜用肥有三个关键期:第一,当西瓜长到鸡蛋大小时,应按照每亩40-60斤的用量重施高钾水溶肥,以满足膨瓜初期及二次膨瓜所需的营养;第二,当西瓜直径达到12公分左右时,应根据实际坐瓜情况评估每亩的产量,预估产量较大时需每亩追施60斤以上的水溶肥,反之则追施40-60斤水溶肥;第三,当西瓜顺利进入转色期后,应立即冲施速效水溶肥10-15公斤,促成西瓜上糖上色。

    随后,记者前往“瓜王”张卫华的西瓜大棚进行参观。杜向东告诉记者,张卫华的西瓜之所以能够在瓜王大赛中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科学的施肥方案。西瓜用肥一定要按时按量,有些种植户不重视前期用肥,等到后期膨瓜才开始追施肥料,结果导致大面积裂瓜,损失惨重。

    保“价”护“行”

    高品质化解高风险

    近几年,国内的西瓜价格因为市场饱和以及季节性因素而低位徘徊。今年,全国的西瓜市场复苏回暖,“瓜”贱伤农的情况有所好转。南哈口村西瓜种植户任运国感慨道:“前两年西瓜不好卖,产量虽高却是赔本买卖。今年的西瓜坐果率都比较低,加上种瓜的人少了,产量下去了,价格就上来了,每斤西瓜从去年的0.4-0.5元涨到了1.5-1.6元,就这样还是供不应求。以前一亩地能收1万斤西瓜,今年平均只有七八千斤,就连品质稍差的瓜也卖上了价,一亩地西瓜大概能有1万多块钱的纯利。”

    “现在的西瓜一天一个价,今年好卖,明年就说不准了。”面对瞬息万变的瓜价,张卫华坦言:“种瓜这么多年,摸不清行情确实是个大问题,但不管行情好坏,我都想把瓜种好。”针对这一问题,杜向东建议,瓜农应在水肥控制方面多下功夫,提高西瓜品质,以过硬的品质打造品牌价值,冲抵市场风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