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本轮尿素上涨行情自5月中旬开始至今,已持续两周。大部分地区涨幅在80—100元/吨的水平。不同于以往的炒作涨价,此番工厂提价并没有针对某一个热门利好进行追捧,反而更像是静待利好持续“发酵”,最终形成由市场到工厂,自下而上的涨价模式。业内对此时尿素反弹多持认可态度,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供求局面趋紧,多数市场库存持续低位。随着农业刚需轮动,配合工业肥采购,经销商虽对高价谨慎,但也默认了追高,大部分以随进随出的方式操作。
供求方面仍有利好。与4月下旬的尿素涨价相同的支撑来自工厂集中检修,行业开工率持续低位。不同之处则在于各地农业用肥相继启动、市场过低的尿素库存促使经销商妥协高价,厂家待发量紧张,大多持有数多万的订单发运排期。要说本轮涨价能持续至今的“窍门”应该和工厂心态有关,拒绝一味“炒作”,想必是吸取了上一轮涨跌行情的教训。据业内反馈,由于尿素企业限产保价以及计划检修,当前行业开工率再度回到了54%左右,基本与4月下旬的情况持平。可以说,明显的一轮复产与检修的交替令行业开工率继续维持低位,也给尿素市场带来了心态支撑。恰逢此时,国内多地农业市场启动,社会库存偏低,刚需刺激下游厂商妥协采购高价尿素。从行业开工率看,5月中旬及下旬仍有检修的情况,按周期计算,国内开工率或从5月底逐渐回升,到6月中旬以后才能达到正常负荷水平。仅就检修角度考虑, 4—5月间,能停的尿素企业基本轮了一遍,之后恐再没有这“景”了。珍惜最后的提涨价机会,为后期尿素失利跌价留出空间也属正常。
外贸及港存暂无需考虑。业内人士对尿素出口的态度已发生明显转变,从往年“有期可求”到今年上半年“有期难求”再到此时的“无期不求”,足以看出尿素出口无论从直接获利面还是对国内尿素市场的支撑面都已难言利好。尿素淡季出口逐渐成为常态,且能作为内销定价的标杆,显然是有期可求;而随着国际尿素市场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出口国入市,中国尿素出口地位被动摇。同样是国际尿素采购招标,中国货源妥协低价已不在少数,也有一些贸易商放弃操作,实为有期难求;无期不求说的就是现阶段,由于饱受前两番印度招标出局至“辱”,业内对于印度5月17日发布的标购显然没有太多兴趣。毕竟国际175—180美元/吨的尿素主流离岸价与我国可接受的尿素出口价差距甚远。即使7月10日的船期有可能重叠后期内销跌价行情,也没能引发业内关注显然,国内厂商根本不认为尿素内销价会在7月10日前跌破1400元/吨,就更不要说接受以离岸价180美元/吨推算的1190元/吨集港价了。
综上所述,5月中下旬安排检修的尿素企业仍能确保行业开工率维持低位,对当前高价尿素形成利好支撑。下游农业旺季刚需促使经销商追高采购,但出于对风险的顾忌,各地市场库存仍会被控制在较低水平。尿素货源量维持供求紧平衡的状态,价格则有望进一步推高,直至足以诱惑停车企业加速复产,以供求过剩抑制涨价并再度令价格走低。当然,这一过程恐怕会推迟到6月份,至少在端午节前国内尿素价格仍能维稳且不排除局部小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