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的第八届生物农药发展与应用交流大会在青岛召开。来自行业主管单位、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全国各地的农药检定所、植保部门负责人以及生物农药科研、生产、推广等方面的代表近300人齐聚一堂,共商生物农药发展“大计”。
当前,生物农药产品剂型已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由剂型单一向剂型多样化方向发展,由短效向缓释高效性发展;目前已有多个生物农药产品获得广泛应用,其中包括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白僵菌、绿僵菌、氨基寡糖等;在技术水平方面,我国也已经掌握了许多生物农药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制的技术路线,有的研发水平与世界水平相当,成为中国农药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产品。此外,我国人工养殖赤眼蜂技术、虫生真菌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扑食螨商品化、植物线虫的生防制剂等某些领域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强调绿色发展要突出一个“绿”字,通过转变农业发展导向,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等四大措施推进农业的绿色发展。“生物农药作为绿色农药的典型代表面临了极好的发展新机遇。”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陈友权认为,生物农药推广与应用与四方面因素紧密相连。第一,绿色发展新理念将加速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生物农药作为绿色投入品的一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二,生物农药的产品优势将在绿色防控的实施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三,各种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出台,将推动生物农药的发展;第四,随着各地对于生物农药产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强,生物农药推广在财政补贴、政府购买和项目带动等方面将获得了重要支撑。
陈友权还对生物农药领域的研发、生产和经营单位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抓住机遇,再创佳绩;二是要搭建平台,共谋发展;三是要利用资源,寻求合作;四是要加快创新,加速转化。
关于我国生物农药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永泉介绍说,一是生物农药在克服困难中发展,成绩喜人。用户和社会对生物农药的认知度也在上升,生物农药生产和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在面临机遇中前进,充满信心。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成为我国农药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战略性选择,也为我国农药产业和产品的优化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三是形成共识,推进生物农药加快发展。要充分抓住生物农药的发展契机,认清形势,顺势而为。
“生物农药发展需要群策群力,更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刘永泉建议,一是要加大对生物农药的支持与宣传力度;二是要强化生物农药研发和生产力度;三是要加强资源整合与新产品推广力度;四是要共同搭建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平台。“协会将继续加强与管理部门、科研推广单位和农药企业的密切合作,认清新形势、顺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担负新使命,为迎接生物农药的春天尽快来临、为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刘永泉说。
据山东省农业厅总农艺师李学太介绍,在国家启动农药减量增效活动以来,我们将生物农药研发应用作为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优先方向,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生物农药研发、登记、生产力度,先后在10个县、市、区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每个试点建立示范区3000亩,组装展示低毒、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的综合配套技术,开展使用低毒、生物农药综合评价,加强低毒、生物农药示范推广和安全用药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另据统计,现在山东省70%的农药生产企业拥有生物农药登记证,总共达700多个,生物农药产量超过50000吨,生物农药使用量已经达到10%以上,低毒、微毒农药使用量已经达到60%以上,高毒农药使用量已经降到3%以下,农业用药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本次会议的主题报告环节,来自国内生物农药领域管理、科研的专家、学者和经营企业结合各自专注的领域分别向与会代表作了行业发展报告和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介绍,受到参会者的一致好评。